当前位置:
 
深入理解东部地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走在全国前面的重要意义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15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东部地区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走在全国前面。这是因为,东部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地带,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解放,敢为天下先,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宝贵经验,辐射带动了全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同时,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还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和社会财富,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强综合国力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新形势下,鼓励东部地区在科学发展观道路上走在全国前面具有关系全局的重大意义。一是有利于显著增强综合国力,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步伐。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生产力最发达、科技实力最雄厚的地区。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不仅可以使自身的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可以更好地壮大国家经济实力,为全国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带动全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二是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东部地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走在全国前面,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必须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扩大开放。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继续充分发挥东部地区的优势和现有基础,以尽快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三是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东中西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在现代化建设中各地区不可能在同一水平上齐头并进。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共同发展。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财力、物力和技术资源,并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更好地支持、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

    东部地区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走在全国前面,重点是要抓好“六个更加”:

    一是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真正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真正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二是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东部地区在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差距、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增强城市群经济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强服务全国的大局意识,继续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等的作用,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三是更加注重加速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首先,要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其次,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依托、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中介服务、资金支持和政策环境为支撑的开放型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科研、开发、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的开发机制,以加速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第三,要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更加注重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和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创业、创新、创优,创造出更多的一流企业、一流品牌,加快培育更多的世界级企业和世界级品牌。

    四是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完善体制机制。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排头兵”,要以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气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尤其要在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五是更加注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东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愈来愈尖锐,一个重要出路在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技术和资源,又可以为中西部地区腾出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大力提高“引进来”的水平。在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同时,把注意力真正转移到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优化结构上来。同时,大力提高“走出去”的竞争力,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善于利用可以为我所用的各种机遇,积极应对可能给我国发展带来风险的挑战,努力做到趋利避害。

    六是更加注重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做好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扶助贫困人口、环境保护和治理、发展教育和卫生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更好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国研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