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1949年10月至1954年12月)
委员人数:198
主 席:毛泽东
副主席:周恩来 李济深 沈钧儒 郭沫若 陈叔通
秘书长:李维汉
第一次会议(1949年10月9日)
主要内容是选举第一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会议通过向中央人民政府建议案,建议定十月一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第二次会议(1950年6月14日至23日)
主要内容是陈叔通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作《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周恩来总理作《政治报告》;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草案)》、国徽图案;还通过关于地方委员会的决定、号召全国人民展开保卫世界和平签名运动的办法、关于同意各项工作报告的决议文。毛泽东主席致开幕词和闭幕词。
第三次会议(1951年10月23日至11月1日)
主要内容是周恩来总理作《政治报告》、陈叔通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关于中央人民政府各项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抗美援朝工作的决议、关于支持五大国缔结和平公约的要求的决议等。毛泽东主席致开幕词和闭幕词。
第四次会议(1953年2月4日至7日)
主要内容是周恩来总理作《政治报告》、陈叔通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关于会务的报告;审议通过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支持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各项要求的决议等。
第二届(1954年12月至1959年4月)
委员人数:753
名誉主席:毛泽东
主 席:周恩来
副主席:宋庆龄(女) 董必武 李济深 张 澜 郭沫若 彭 真 沈钧儒 黄炎培 何香凝(女) 李维汉 李四光 陈叔通 章伯钧 陈嘉庚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包尔汉
秘书长:刑西萍(徐冰)
第一次会议(1954年12月21日至25日)
主要内容是周恩来总理作《政治报告》、陈叔通作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宣言和关于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推举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选举第二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
第二次会议(1956年1月30日至2月7日)
主要内容是周恩来总理作《政治报告》、李济深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开幕式上,全国工人、农民、手工业工人和工商界代表组成的报喜队,分别向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周恩来总理、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国民主建国会、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工商联献报喜信、保证书和喜幛;审议通过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等。
第三次会议(1957年3月5日至20日)
主要内容是周恩来总理作关于访问亚洲和欧洲十一国的报告、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陈叙通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政治决议、关于增产节约问题的决议等;会议期间,政协全国委员会召集广西籍各界人士举行会议,协商建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问题,周恩来主持会议,会议一致赞成建立省一级壮族自治区。
第三届(1959年4月至1964年12月)
委员人数:1071
名誉主席:毛泽东
主 席:周恩来
副主席:彭 真 李济深 郭沫若 沈钧儒 黄炎培 李维汉 李四光 陈叔通 陈嘉庚 包尔汉 陈 毅 康 生 帕巴拉·格列朗杰 阿沛·阿旺晋美(以下为第二次会议增选) 何香凝(女)
秘书长:徐 冰
第一次会议(1959年4月17日至29日)
主要内容是李维汉作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国家决算和国家预算的报告;审议通过政治决议;推举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选举第三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
第二次会议(1960年3月29日至4月11日)
主要内容是陈叔通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周恩来总理关于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关系的讲话、关于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国家决算和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审议通过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决议;补选副主席。
第三次会议(1962年3月23日至4月18日)
主要内容是周恩来主席致开幕词和闭幕词;陈叔通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审议通过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议等。
第四次会议(1963年11月17日至12月4日)
主要内容是陈叔通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周恩来总理关于国内外形势和方针政策的讲话、关于国民经济计划执行情况和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报告、关于一九六三年国家预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一九六四年国家预算初步安排的报告;审议通过政协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议等。
第四届(1964年12月至1978年2月)
委员人数:1199
名誉主席:毛泽东
主 席:周恩来
副主席:彭 真 陈 毅 叶剑英 黄炎培 陈叔通 刘澜涛 宋任穷 徐 冰 高崇民 蔡廷锴 韦国清 邓子恢 李四光 傅作义 滕代远 谢觉哉 沈雁冰 李烛尘 帕巴拉·格列朗杰 许德珩 李德全(女) 马叙伦
秘书长:平杰三
第一次会议(1964年12月20日至1965年1月5日)
主要内容是郭沫若作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等;推举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名誉主席;选举第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审议通过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等。
第五届(1978年2月至1983年6月)
委员人数:2268
主 席:邓小平
副主席:乌兰夫 韦国清 彭 冲 赵紫阳 郭沫若 宋任穷 沈雁冰 许德珩 欧阳钦 史 良(女) 朱蕴山 康克清(女) 季 方 王首道 杨静仁 张 冲 帕巴拉·格列朗杰 周建人 庄希泉 胡子昂 荣毅仁 童第周
(以下为第二次会议增选)
刘澜涛 陆定一 李维汉 胡愈之 王昆仑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以下为第三次会议增选)
何长工 肖 克 程子华 杨秀峰 沙千里 包尔汉 周培源 钱昌照
(以下为第四次会议增选)
刘 斐 董其武
秘书长:齐燕铭(1979年7月第二次会议选举刘澜涛兼任)
第一次会议(1978年2月24日至3月8日)
主要内容是许德珩作四届全国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审议通过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选举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
第二次会议(1979年6月15日至7月2日)
主要内容是邓小平主席致开幕词;许德珩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7个法律草案的说明;审议通过各项决议,增选副主席、补选秘书长、增选常务委员。
第三次会议(1980年8月28日至9月12日)
主要内容是邓小平主席致开幕词;许德珩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有关报告和讲话;审议通过政治决议、关于修改政协章程的决议和章程修改委员会名单;增选副主席、常务委员。
第四次会议(1981年11月28日至12月14日)
主要内容是许德珩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有关报告和3个法律草案的说明等;审议通过各项决议;增选副主席、常务委员。
第五次会议(1982年11月24日至12月11日)
主要内容是邓小平主席主持开幕并讲话;胡子昂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听取关于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听取和讨论关于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审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决议和政治决议;增选常务委员。
第六届(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
委员人数:2228
主 席:邓颖超
副主席:杨静仁 刘澜涛 陆定一 程子华 康克清(女) 季 方 庄希泉 帕巴拉·格列朗杰 胡子昂 王昆仑 钱昌照 董其武 陶峙岳 周叔? 杨成武 肖 华 陈再道 吕正操 周建人 周培源 包尔汉 缪云台 王光英 邓兆祥 费孝通 赵朴初 叶圣陶 屈 武 巴 金
(以下为第二次会议增选)
马文瑞 茅以升 刘靖基
(以下为第三次会议增选)
华罗庚
(以下为第四次会议增选)
王恩茂 钱学森 雷洁琼(女)
(以下为第五次会议增选)
汪 锋 钱伟长
秘书长:彭友今(1986年4月第四次会议选举周绍铮担任)
第一次会议(1983年6月4日至22日)
主要内容是邓颖超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列席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等;选举第六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审议通过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等。
第二次会议(1984年5月12日至26日)
主要内容是邓颖超主席主持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胡子昂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法律草案;审议通过各项决议;增选副主席、常务委员。
第三次会议(1985年3月25日至4月8日)
主要内容是邓颖超主席主持开幕式并讲话;胡子昂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报告及法律草案;审议通过各项决议;增选副主席、常务委员。
第四次会议(1986年3月22日至4月11日)
主要内容是胡子昂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及法律草案;审议通过各项决议;增选副主席、常务委员、选举秘书长。
第五次会议(1987年3月24日至4月8日)
主要内容是费孝通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会报告;列席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审议通过各项决议,增选副主席、常务委员。
第七届(1988年3月至1993年3月)
委员人数:2180
主 席:李先念
副主席:王任重 闫明复 方 毅 谷 牧 杨静仁 康克清(女) 帕巴拉·格列朗杰 胡子昂 钱昌照 周培源 缪云台 王光英 邓兆祥 赵朴初 屈 武 巴 金 马文瑞 刘靖基 王恩茂 钱学森 钱伟长 胡 绳 孙晓村 程思远 卢嘉锡 钱正英(女) 苏步青 司马义·艾买提
(以下为第二次会议增选)
侯镜如 丁光训
(以下为第三次会议增选)
洪学智
(以下为第四次会议增选)
叶选平
秘书长:周绍铮(1991年4月第4次会议选举宋德敏担任)
第一次会议(1988年3月24日至4月10日)
主要内容是钱学森作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报告;审议通过政治决议;选举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李先念主席致闭幕词。
第二次会议(1989年3月19日至27日)
主要内容是钱伟长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报告,审议通过各项决议;增选副主席、常务委员。
第三次会议(1990年3月18日至29日)
主要内容是钱伟长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法律草案;审议通过各项决议;增选副主席、常务委员。
第四次会议(1991年3月23日至4月4日)
主要内容是钱伟长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等;审议通过政治决议;增选副主席、常务委员,补选秘书长。
第五次会议(1992年3月18日至28日)
主要内容是洪学智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审议通过政治决议。
第八届(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
委员人数:2172
主 席:李瑞环
副主席:叶选平 吴学谦 杨汝岱 王兆国 阿沛·阿旺晋美 赛福鼎·艾则孜 洪学智 杨静仁 周培源 邓兆祥 赵朴初 巴 金 刘靖基 钱学森 钱伟长 胡 绳 钱正英(女) 苏步青 侯镜如 丁光训 董寅初 孙孚凌 安子介 霍英东 马万祺
(以下为第二次会议增选)
朱光亚 万国权
(以下为第四次会议增选)
何鲁丽(女)
秘书长:宋德敏(1994年3月第二次会议选举朱训担任)
第一次会议(1993年3月14日至27日)
主要内容是叶选平作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报告;选举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审议通过政治决议等。李瑞环主席在闭幕会上作重要讲话。
第二次会议(1994年3月8日至19日)
主要内容是叶选平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报告;增选副主席、常务委员,补选秘书长;审议通过政治决议、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李瑞环主席在闭幕会上作重要讲话。
第三次会议(1995年3月3日至14日)
主要内容是叶选平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报告;增选常务委员;审议通过政治决议;李瑞环主席在闭幕会上作重要讲话。
第四次会议(1996年3月3日至13日)
主要内容是叶选平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以及其他报告;增选副主席、常务委员;审议通过政治决议;李瑞环主席在闭幕会上作重要讲话。
第五次会议(1997年2月27日至3月12日)
主要内容是叶选平副主席作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列席第八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报告;审议通过政治决议;李瑞环主席在闭幕会上作重要讲话。
第九届(1998年3月—2003年3月)
委员人数:2196
主 席:李瑞环
副主席:叶选平 杨汝岱 王兆国 阿沛·阿旺晋美(藏族)赵朴初(—2000年5月21日) 巴 金 钱伟长 卢嘉锡(—2001年6月4日) 任建新 宋 健 李贵鲜 陈俊生(—2002年8月8日) 张思卿 钱正英(女) 丁光训 孙孚凌 安子介(—2000年6月3日) 霍英东 马万祺 朱光亚 万国权 胡启立 陈锦华 赵南起(朝鲜族) 毛致用 白立忱(回族) 经叔平 罗豪才 张克辉 周铁农 王文元
秘书长:郑万通
第一次会议(1998年3月4日至14日)
主要内容是听取并审议全国政协八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选举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务委员、秘书长;审议通过各项决议。
第二次会议(1999年3月3日至11日)
主要内容是听取和审议叶选平副主席作的九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审议通过政治决议及其他决议、报告;增选政协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李瑞环主席在闭幕会上作重要讲话。
第三次会议(2000年3月3日至11日)
主要内容是听取和审议叶选平副主席作的九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列席九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报告;审议通过政治决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及其他决议、报告;增选全国政协常委。李瑞环主席在闭幕会上作重要讲话。
第四次会议(2001年3月3日至12日)
主要内容是听取和审议叶选平副主席作的九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九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和其他报告;审议通过四次会议政治决议、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及其他决议、报告;增选政协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李瑞环主席在闭幕会上作重要讲话。
第五次会议(2002年3月3日至13日)
主要内容是听取和审议叶选平副主席作的九届政协常委会报告、九届四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列席九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听取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通过五次会议政治决议、常委会工作报告决议及其他决议、报告。李瑞环主席在闭幕会上作重要讲话。
第十届(2003年3月—)
委员人数:2238
主 席:贾庆林
副主席:王忠禹 廖 晖 刘延东(女) 阿沛·阿旺晋美(藏族) 巴 金 帕巴拉·格列朗杰(藏族) 李贵鲜 张思卿 丁光训 霍英东 马万祺 白立忱(回族) 罗豪才 张克辉 周铁农 郝建秀(女) 陈奎元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维吾尔族) 徐匡迪 李兆焯(壮族) 黄孟复 王 选 张怀西 李 蒙
秘书长:郑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