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世界经济、政治结构仍在深入调整之中,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依然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仍是总体和平、缓和、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影响着世界政党格局的变化。西方多数发达国家中右翼政党影响继续扩大。社会党等中左翼政党处境不佳,步履艰难。但社会党国际的内外政策和活动方式均处于深刻调整之中,影响日益扩大。左翼政党经过十余年的反思、调整、恢复和探索,已从冷战结束初期的震荡、滑坡和混乱状态中逐步稳定下来,并在困难中积极开辟新的政治舞台,以求发展。东欧中亚地区的多数国家政党格局逐渐定型,政党斗争逐渐步入议会轨道,以赢得选举取得执政地位,有的形成左右交替执政的格局。拉美一些国家中左翼政党力量进一步壮大,执政或联合执政的政党增多,但普遍面临维护执政地位的挑战。西亚北非和前南地区宗教和民族主义政党影响增大,某些国家的政党政治又有新的发展。非洲政党政治日趋活跃,多党制格局逐渐形成,但军人势力仍然强大,干政时有发生。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政党的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多数国家政党为角逐本国大选,加紧进行力量整合,朝野斗争十分激烈,但政局基本稳定,均未引发大的社会动荡。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继续致力于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民族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努力维护社会和政局的稳定,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安全。
2003年,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积极开展党际交往活动,全年共接待了109批外国政党、组织和友好人士、共计766人来访。胡锦涛总书记和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会见104批,共计600多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成员率党的代表团出访10批,其他团组出访53批。
一、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党的对外工作,积极开展对外交往活动,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开明开放、致力于合作与发展的良好形象。
中共十六大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后,引起世界各国、各类政党领导人的广泛关注,他们迫切希望结识中共新一届中央领导人,了解中国内外政策走向,寻求合作与发展。上半年,在遭遇非典的情况下,党的对外工作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4月,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应胡锦涛总书记邀请来华访问,中越领导人就两党两国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看法,进一步增进了双方的互信和友谊。4、5月间,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日本两大在野党民主党、社民党党首和执政三党干事长相继率团访华。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了他们,并就发展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发表看法,重申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一贯方针,充分显示了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致力于中日友好、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真诚愿望和决心。6月,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主席、国家主席坎代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与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双边关系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韩国新千年民主党党首、印度共产党(马)领导人等也在这一时期访华。这些党际高层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互信和友好关系,同时也强有力地支持了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斗争,对消除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国家对中国非典疫情的恐慌情绪,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7月,即非典疫情过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率团访问了古巴、阿根廷和新西兰。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率团访问了冰岛、芬兰、亚美尼亚、摩尔多瓦等欧亚四国。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吴官正率团访问了阿曼、叙利亚、塞浦路斯等中东三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淇、刘云山、张德江、俞正声、贺国强,书记处书记何勇等也相继通过党的渠道访问五大洲多个国家。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出访受到往访国党政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赞誉,给予热情隆重的接待,有关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访问期间,中共领导人与往访国领导人就国家关系、党际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阐述中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原则立场,并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出发,详细考察各国建设和发展情况,与各国政治家深入交流治党治国经验,积极探讨互利合作的各种机遇,直接推动双方在经贸、科技、文化、司法等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有力地促进中国与往访国国家关系和政党关系的发展。
二、贯彻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政党的交流与合作。
(一)继续保持高层交往的良好势头。越共中央总书记农德孟,老挝人革党主席、国家主席坎代来华访问和日本民主党、社民党党首、执政三党干事长及韩国执政的新千年民主党党首访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云山、俞正声分别访问了越南、老挝、日本和韩国,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与上述国家的党政领导人分别交换了意见。
(二)积极推动政党交往机制化。继续同越南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中共先后派出多个团组访问朝鲜,带动了双边交往的正常进行。与日、韩各国政党交往势头不减,继续保持密切接触。中共及时邀请泰国泰爱泰党副主席、秘书长分别访华,并由中联部部长王家瑞率团回访。以王家瑞部长访印为契机,继续巩固中共与印度人民党新一代领导人及印国大党、印共(马)等主要政党的关系。中共代表团首次访问东帝汶,与执政的独立革命阵线签署两党合作备忘录。与尼泊尔大会党(民主)建立了关系。
(三)交往的内容进一步深化。中越两党举行了理论研讨会,就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问题交流看法,相互借鉴。中共同越、老、蒙执政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大了双方基层干部的交流。中国先后应邀派出两个专家组赴老,就老挝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思路进行考察并提供咨询。王家瑞部长访缅与缅巩协就人力资源培训合作达成初步意向。应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干部考察团的要求安排多场专题座谈。泰国泰爱泰党秘书长访华后年内又派该党副主席率团来华对中共基层组织建设和党群关系进行专题考察。中共与印共(马)商定了两党交流与考察计划。
(四)交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共适时邀请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派团访华,同时还邀请拉脱维亚人民和谐党、土库曼斯坦民主党派团访华。中共分别邀请马来西亚马华公会和民政党访华,扩大了对马政党交往层面和友好基础。中共主动邀请菲律宾民主斗争党领导人及民族主义人民联盟等主要反对党访华,保持中菲政党交往的连续性。中共首次与孟加拉国宗教政党伊斯兰大会党进行了交流。与印度民族国大党、湿婆军和国民志愿团进行了初步接触。
三、政党交往呈现新的气象,双边和多边交往日益活跃,共同搭建友好交往的政治舞台。
(一)继续深化同发展中国家政党和组织的关系。2003年,非洲国家政党15批来访团中有9批是党的副总书记以上领导人率团。由总书记格布扎率领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党代表团在中国非典疫情严峻时访华,南非共总书记恩齐曼迪率团第7次访华,苏丹执政的全国大会党总书记奥马尔首次访华。中共代表团应沙特阿拉伯协商会议的邀请往访,成为中共首次与海湾无政党国家交往的先例。
与拉美大国大党和重要政党的交往明显增强。全年共接待拉美国家政党代表团访华24批,中共出访拉美团组8批。李长春应阿根廷政府邀请访阿。张德江应智利政府和智争取民主党、阿根廷政府和巴西劳工党的邀请访问上述三国。中共还派省部级团组分别访问了古巴、巴西、厄瓜多尔、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古巴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际关系部部长巴拉格尔,墨西哥副众议长坎图(革命制度党)、革命制度党前总书记巴特莱特和民主革命党主席国际政策顾问桑多瓦尔,委内瑞拉争取社会主义运动总书记普奇和智利争取民主党(执政联盟成员党),巴西共产党,厄瓜多尔执政党1·21爱国社团,圭亚那执政的人民进步党,乌拉圭执政的红党等应邀访华。
(二)进一步深化同社会党等左翼政党和组织的关系。贺国强等分别应奥地利社会党和意大利左翼民主党、西班牙工人社会党邀请率团往访。在过境瑞典时,瑞社民党领导人、副首相温贝里主动与代表团接触,首次表示该党重视与中共交往。该党还于9月派纲领委员会第一书记林德格伦出席了中联部主办的“全球化与国际新秩序”研讨会。德国社民党、法国社会党、意大利左民党、葡萄牙社会党等也分别派团、派人来华访问。欧洲议会社会党党团也派考察组来华考察中国交通运输和旅游情况。澳大利亚工党副领袖麦克林率团访华。
年内,匈牙利社会党、西班牙共产党、德国的共产党应邀派团访华。中共代表团对阿尔巴尼亚社会党、马其顿社民盟、匈牙利社会党、罗马尼亚社会民主党等主要执政党和在野的克罗地亚社会自由党进行了回访。中共还派代表出席了法共代表大会和参加了法共、葡共和西共的党报节。
(三)与发达国家的中右翼政党关系有新的突破。与德国主要在野党联盟党、法国主要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葡萄牙主要执政党社民党、意大利主要执政党力量党、比利时主要执政党自由党以及欧洲议会自由党党团等保持着密切接触。与西欧右翼政党的关系有新的突破。一是刘淇、何勇分别应葡萄牙社民党和法国人民运动联盟邀请访问西欧,这是西欧右翼政党首次邀请中共派高级别代表团往访。二是同德基民盟连续举办政党对话,实现德联盟党首次派团访华,并首次邀请中共派观察员出席了其党代会。三是英保守党副主席安克瑞姆首次正式应中共邀请率团访华。英国工党表示愿以更加正规和直接的形式加深与中共的交往,并邀请中共派代表出席该党主办的国际性会议。
四、党际交往更具实效性,为党的对外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
(一)根据国内党的建设需要,同各国政党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关问题。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就党建问题发表讲话,明确提出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一年来,党际交往把深入研究外国一些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经验教训列为重点课题,并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方面专家出国访问、考察的过程中,详细了解外国执政党改进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协调党群关系和党政关系、扩大社会基础与阶级基础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形成了一批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二)深化党际交往的内涵,为推动多边合作、促进国家关系的发展多做实事。李长春访问古巴、新西兰,罗干访问冰岛、芬兰、摩尔多瓦,刘云山访问澳大利亚,贺国强访问乌克兰时,双方在经贸、科技、文化、司法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共识。张德江访问智利、阿根廷和巴西时,广东经贸代表团随行,签订商业合同或合作意向书总额11.55亿美元。在联络接待中,中联部还根据来华访问的外国政党团组的要求,就某些经贸项目有选择、有重点地安排其参观或座谈,达成了一些意向性协议。
(三)通过多边交往,密切同各政党和国际组织的关系。2003年,中国申请主办2004年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获得成功。中共应邀派观察员出席了社会党国际二十二大。应邀派代表分别出席了摩洛哥独立党、突尼斯宪政民主联盟和苏丹全国大会党代表大会,同与会的外国友好政党代表团进行广泛的会晤和接触。中联部还派代表出席了由墨西哥劳动党在墨西哥城举办的第七届“政党与新社会”国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