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至8月1日在上海(后移至嘉兴)召开。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等12位代表出席了大会,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并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立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大会选举产生了由3人组成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李达负责组织工作,张国焘负责宣传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12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代表全国123名党员。大会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确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大会强调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3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代表全国432名党员。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关系的决议》,决定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2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代表全国950名党员。大会提出中国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工农联盟问题,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80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代表全国57900名党员。大会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国革命处在紧急关头时召开的。大会通过了《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正式代表84人、候补代表34人出席了会议,代表全国40000名党员。大会清算了陈独秀的投降主义路线,同时批判了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大会通过了《政治决议案》,指出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会制定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专政的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出席了会议,代表全国21万名党员。大会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通过了新党章。党章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使全党在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出席大会,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大会提出了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1512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代表全国2200万名党员。“九大”通过了政治报告和党章。这次大会使“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康生等人在党中央的地位。它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1249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全国2800万名党员。大会愤怒声讨了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但大会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仍旧号召全党坚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王洪文担任了党中央副主席,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又得到加强。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151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全国3500万名党员。大会总结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宣告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大会规定了全国人民新时期的总任务: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但由于“两个凡是”错误方针的影响,大会没有能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154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全国3965万名党员。大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变的形势下召开的。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大会还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开。正式代表1936人,候补代表61人出席了会议,代表全国4600万名党员。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这一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1989名代表出席了大会,代表全国5100万名党员。江泽民同志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对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要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大会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选出了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十四届一中全会选举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党5800多万党员。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从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科学地总结过去,筹划未来,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了全面部署,对国际国内若干重大问题提出了鲜明主张、指导原则和方针政策。这个报告是全党面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一致赞成把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大会选出了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十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以江泽民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代表和特邀代表共2154人,代表全党6694.1万名党员。十六大是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江泽民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报告深刻阐明了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是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决议通过党章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大会选出了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