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民主党中央建议保护民工权益应建立长效机制
中国政府网
 

    据有关方面统计,到2004年初,全国拖欠民工的工资已达1000亿元左右,72%的民工被用人单位克扣或恶意拖欠工资。随着春节的临近,各级政府也加大了清欠民工工资的力度。但是如何从根本上保护民工的权益引起了农工民主党中央的关注。不久前,农工民主党中央在调研后提出保护民工合法权益不能靠突击清理的办法,建议应建立长效机制,分类、分层、分阶段地予以解决。

 

    农工民主党中央认为,民工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有着经济、文化、社会的多种原因,其中突出的是民工就业和维权体系不完善。因此要建立规范的制度和完善的保障体系,并发挥法律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他们的具体建议有国家成立农民进城务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民工法律救助体系和设立民工维权电话等。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将伴随全国城市化进程而长期存在,民工流动多是自发式的流动。农工民主党中央认为,国家成立农民进城务工工作领导小组将加强对民工流动的宏观指导,更好地维护民工权益。建议农民进城务工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务院领导挂帅,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关系,有计划有目标地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定期对保护民工权益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各省、市、县要设立相应的机构。

 

    同时,农工民主党中央建议要为民工撑起法律“保护伞”:有关法律应明确对长期、多次拖欠民工工资的企业及其法人代表要处以高额罚款,情节严重者要追究刑事责任;建立民工服务救助特别是法律救助体系,尽快总结推广有北京、上海、重庆等31个城市参与的《城际间法律援助协作协议》;各城市结合实际建立民工维权服务救助中心;规范农民进城务工的中介管理,积极推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家注册管理中介公司和经纪人制度;完善民工教育培训体系,重点加强法制培训和社会知识培训,提高其自身维权意识和能力。

 

    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畅通维权绿色通道。农工民主党中央建议各地按照消费者维权电话“12315”模式设立专线电话,接受民工维权求助;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参照中央电视台每周质检报告模式,建立固定栏目,对严重侵犯进城务工人员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予以揭露,形成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社会和舆论氛围。

 

    此外,农工民主党中央还建议要建立健全民工保障体系,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城市有合法固定的场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源的人员,应按照本人意愿办理城镇常住户口,对流动性大的人员,应逐步实行身份证备案就业和暂住证一证管理制度。(据《人民政协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