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
中国政府网
 

    谢家路村地处余姚市西北部,距329国道3公里,位于杭州湾滨海工业区核心地带。全村有1606户家庭,常住人口4543人,村民代表56名。2003年,全村实现社会经济总产值10亿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85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058元。近年来,全村始终坚持以创建全国文明村为目标,以建设农村新社区为方向,不断创新理念,加大文明村创建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省文明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壮村富民,完善体系,提高保障能力

 

    创文明村、建设农村新社区,关键是让农民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一样的权利,其中生存、生活保障是最基础的权利。而且,创建文明村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支撑。因此,我们坚持以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为基础,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农民利益,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1.发展壮大村级经济谢家路村坚持按照“工业强村、农业稳村、三产活村”的工作思路,着力在事关村级经济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上求突破。2000年完成了一期558亩农业示范园区改造建设,2002年对全村2800亩土地实施整理,净增有效土地面积340.65亩,使全村95%的农田达到市级标准农田,形成“企业+农户+基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开发建设了500多亩的村工业集聚点,引进年生产能力500万元以上企业20多家,使全村逐步形成塑料模具、锁具制品等六大支柱产业。同时还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发展商贸经济,两个市场年交易额达7000万元以上,安置了全村2/3的剩余劳动力。全村初步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村级集体经济由1998年的9万元增长到2003年底的853万元,增长了9倍多,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率达10%以上。

 

    2.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谢家路村坚持使农民群众“有老能养、有病能看、有活能干”的工作思路,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一方面积极动员失地农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目前全村有382人参加职工养老保险,350名60岁以上的失地农民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先保险后分配的原则,严格执行土地流转政策,及时足额兑现土地补偿款。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全村有4382人参加了大病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1.7%。村里成立了村民服务窗口,为村民提供就业服务,组织300名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培训。积极联系有关企业,安置劳动力700多人;还通过传帮带,多渠道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全村农民都有活干。

 

    3.关注弱势群体利益谢家路村注重解决农村中普遍存在的因病致贫问题,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8户45人,每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9440元;出台《困难对象扶助结对定补政策意见》,每年安排2万元对困难户进行慰问;投入资金2.5万元,为全村家庭投保财产险。2002年建立了余姚市首个村级社会帮困互助会,两年来收到捐款20余万元,发放救助金8.3万多元,资助困难农户153户。2004年3月又成立了余姚市首个村级“爱心超市”,目前已收到爱心捐款7000多元,各类生活用品3000多件。全村积极开展了“百户帮一户、支部结一户、班子联一户、骨干企业带一户、共建单位助一户”活动,使相当一部分农户摆脱了贫困,走上小康之路。

 

二、因地制宜,分层施教,提高村民素质

 

    创建文明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农民素质,建设农村新社区的本质是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文明市民转变。谢家路村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以现代市民的要求教育引导农民,帮助他们提高整体素质。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帮助干部群众提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谢家路村先后邀请教师来村进行专题教育、组织开展党的十六大主题教育专场文艺演出、开展“谢家路发展靠什么,谢家路今后缺什么,谢家路今后干什么”的大讨论和“我为谢家路发展献一计”金点子征集活动。通过活动找到差距,理清思路,明确方向,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统一了创建文明村的思想认识,也增进了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村干部的信任,为创建工作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2.加强道德素质教育针对社会上封建迷信现象时有发生的情况,谢家路村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每年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和“十佳村民”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倡导人人争做文明村民,涌现出三十年如一日用真情支撑爱心的道德标兵钱爱花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现在,全村已有“十星级文明户”128户、“五好文明家庭”417户和“十佳村民”69名。

 

    3.加强文化技能教育为提高村民的文化技能,谢家路村坚持每年分批分层次对村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经常邀请市镇有关部门来村开展科技咨询,进行现场指导。2003年,用两个月时间,开设了18堂教育课,对3600多名村民进行了一次轮训,收到很好效果。2004年,已开设6堂课,1200多村民参加了集中上课。为丰富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村中建成全市首个农民公园和村落文化宫,组建了村铜管乐队等文体骨干队伍,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陶冶了农民情操,提高了生活质量。

 

三、强化规划,优化管理,提高村庄品位

 

    在创建活动中,谢家路村积极学习借鉴城市社区理念,不断加大村庄整治力度,努力建设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提高村庄整体品位,使农民群众感受到在谢家路村居住生活有方便感、安全感、舒适感,

 

    1.强化规划理念谢家路村坚持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社区。2001年并村后,投入25万元,邀请华东设计院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对村庄总体规划进行设计,科学合理地分布了工业发展区、农业生态区、新村住宅区、商业贸易区、文教娱乐区等五大功能区域。该村还制订了5年近期发展目标、15年中期发展目标和30年远景发展设想。

 

    2.建设形象工程2001年以来,谢家路村开展了三年居住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先后投入资金上千万元,对全村道路进行硬化,河道环保砌石。在此基础上,加快了村庄形象工程建设步伐,投入资金30多万元,对村道两侧和空闲地块进行绿化,使建成区人均拥有绿地7.1平方米。高标准规划建设新村住宅区,通过零星村整治,建成一期新村住宅40幢,二期已建成13幢,并计划在近年内建成200幢新村住宅,进一步提升农村新社区的品位。

 

    3.实施综合管理2004年3月,谢家路村整合力量,成立了余姚市首支村容管理大队,村容管理大队有队员25人,负责对全村的环卫保洁、村容秩序、社会治安实施综合管理。为村民营造了一个整洁、舒适、文明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