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况
石桥镇位于长江与嘉陵江交汇之腹心地带,为重庆市主城区地理中心,总面积9.488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8.6万余人,其中,常住人口14067人。
基本优势
明显的区位优势:明清以来,石桥镇就是繁华的古驿站,现隶属国家级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渝中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接壤,是主城区地理中心。镇内市政主次干道纵横,处于成渝、渝黔高速公路起点,紧连渝合、渝培、渝万高速公路,还是规划的1号轻轨枢纽站和4号轻轨的起点,至主城区各区中心、港口、车站、机场仅需5-30分钟车程。
领先的科技优势:域内有机械工业第三设计院、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重庆城建学校等27所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有重庆电视台、重庆出版社、重庆移动公司、重庆联通公司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有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研队伍和辖区科研单位多年合作、共同发展的基础,以及有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转化并存于高新区的综合科技优势。
突出的市场优势:石桥镇地区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畅捷的交通、现代化的农业、门类齐全的乡镇企业、发达的二三产业,近20万城乡人口及流动人口,客观上构成了大容量市场条件;大批生活资料、原辅材料、配件及产品,凭借畅达的交通,购进远销,渠道畅通;有数十万平方米的重庆会展中心,建成的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汽摩市场、机电市场、建陶市场、电脑电信市场等市场也颇具规模,整个市场容量和载体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特惠的政策优势:石桥镇袁家岗村列入重庆市体育产业试验区,建设重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余下的二郎、兰花、白合、高庙、六店等5个村则纳入了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范围,建设二郎科技新城。受高新区委托,石桥镇还要对二郎科技新城中的高庙六店片区近4平方公里土地进行开发建设。入驻企业享受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及“三资”企业的优惠政策、国家和重庆市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以及重庆市高新区、北部新区的若干特别优惠政策。
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石桥镇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全镇经济由镇属经济向镇域经济过渡,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发展,一直位居全市、全区前列。“九五”计划期间,镇党委、政府确立了“立足高新建设、共谋经济发展”的思路,抢抓发展机遇,努力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镇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85年成为重庆市第一个“亿元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授予金匾“富冠渝州”;199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上10亿元新台阶,市委、市政府授匾“再创辉煌”;并先后荣获四川省、重庆市“乡镇企业50强”、“双拥模范镇”,重庆市“小康达标镇”、“先进乡镇党委”等殊荣。2003年,全镇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30亿元,总收入30亿元,入库税金896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
(一)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进展良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喜人
努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石桥镇高科技园自1993年建设以来,累计完成建筑面积300万平方米,建成了工业区、商业区、会展区、住宅区、软件园、生物园、出国人员创业园、酒店、学校、公园、医院等各种配套设施,整个园区城市基础设施全面完善。二郎科技新城建设如火如荼,二郎园区的快速干道、农转非居民小区等已经建成,格力空调一、二期已经投产,宝钢配送中心等项目已经相继入驻。高庙园区水、电、气、通讯、绿化、市政道路等配套工程基本建成,城市快速干道高九路已经开工,中城联美茵河谷项目、秦安公司新厂房、华伟物流中心和江燕公司汽车4S卖场等建设进展顺利。六店园区农转非住房正在建设,同创集团、石桥房地产开发公司已经进行开发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势喜人。上百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了民营企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园区,基本形成了信威、华邦、海扶、杜克、嘉顿、庆铃、宗申、秦安、华骏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生物生化制药及医疗器械、新材料及节能环保、汽车摩托车配套新型产品等四大产业群。并有一批具有领先水平和独具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如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的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超声聚焦刀),重庆信威通信公司的SCDMA天线环路系统等。
(二)商贸经济快速发展,市场建设有声有色
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商贸经济活跃繁荣。镇域内有证券公司5家,商业银行支行11家,有三星级以上宾馆7个,百货商场、各类商业写字楼、店铺、餐馆繁多,超市便利店更是遍布各社区。围绕高新区主导产业,已经建成了以赛博数码广场为龙头的IT市场群,以巴山陶瓷建材城为龙头的陶瓷、建材市场群,以歇台子通信产品市场为龙头的渝州路通信市场一条街,以江燕公司汽车销售中心、老顶坡汽车汽配市场为龙头的汽车汽配市场,还有石桥镇园区内的陈家坪机电市场、医疗器械市场、仪器仪表市场、渝州交易城等专业和综合市场。同时,为充分利用良好的商业优势和商业氛围,镇投资建设11万平方米的西部商城,村居投资建设25万平方米的渝洲新城、20万平方米的兰花汽车城、11万平方米的二郎商城和7万平方米的六店家装市场等大市场。在石桥镇地区,已经形成了在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各类专业和综合性市场群。
(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绩,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为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石桥镇广泛开展爱国爱家活动,塑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了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白合村、石桥建筑集团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袁家岗摩配市场被评为市级文明市场。镇农民合唱团多次获得市区合唱比赛一等奖,该镇还被命名为重庆市“农民合唱之乡”。近些年来,石桥镇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事业成绩显著,镇成人学校与市党校联办本科、大专班6个,学员500多名,近200人已学成毕业。坚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流动人口计生管理,计划生育率达99.14%。开展了扶贫济困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安排了近500名残疾人就业。加大城镇管理力度,综合整治了发展环境,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推进了城市健康发展。
(四)加强社区建设,广开就业门路,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的加快,石桥镇村社也在加速成建制地农转非。目前,全镇已有3个村全部农转非,余下3个村也将在2005年全部完成征地转非工作。全镇已经建成了兰花小区和柳背桥小区,正在建设高庙二期和六店还建房小区。面对上万的农转非人员,镇党委、镇政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促进就业。成立就业服务站,建立用工及人才信息网,加强农转非人员就业技能培训,目前已培训2000多人次。通过组织对农转非人员外出发展种养殖业解决就业、推荐到辖区企业就业、利用小区6平方米门面发展社区服务业安排就业等途径累计解决了近2000人的就业。镇政府建立扶危济困基金,关心特困户、五保户生活,切实做好城市低保工作;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从预算内拨出专款,用于加强小区建设管理,加强小区绿化和环卫、文化服务,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小区文化活动场所,开展小区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为居民创造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