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常委会讨论研究并作出了一系列指示。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讲话,李长春作报告,刘云山作总结讲话。中央精神文明工作委员会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加强指导,作出全面部署。按照中央总的要求和中央文明委的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部署和胡锦涛“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深入人心上下工夫,在开拓创新上下工夫,在力求实效上下工夫,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纵深发展。经中央同意,中宣部等有关部门编写出版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发行超过1000万册。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央宣讲团赴各地宣讲近80场,直接听众50多万人。召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和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加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力度,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开展了“‘三个代表’在基层”大型采访活动,集中宣传了郑培民、谷文昌、史来贺等一批先进典型。各地运用基层党校、农民夜校、市民学校等各类基层宣传文化场所,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深入学习,营造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二、抓住抗击非典型性肺炎和载人航天成功等重大事件提供的契机,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人民群众的自信心、自豪感大为增强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战略任务,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题教育活动。以抗击非典斗争为契机,把抗击非典斗争作为培育民族精神的大课堂,大力弘扬和倡导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形成了凝聚人心、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极大地提高了全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全国新闻媒体大力颂扬和热情讴歌党员干部无私无畏、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医护人员恪尽职守、救死扶伤、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科技人员迎难而上、合作攻关、科学求实的进取精神,广大群众同心同德、互助互爱、扶危济困的高尚情操。有关部门组织抗击非典英雄模范先进事迹报告团赴13个省区市巡回报告,集中宣传了钟南山、姜素椿、叶欣、梁世奎、邓练贤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围绕“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这一盛事,全国的新闻媒体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各地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的讲话。有关部门组织了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团赴各地巡回报告,大力宣传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大力倡导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全党全国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空前高涨。
三、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宣传工作和文化建设出现了新局面
新闻宣传工作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工夫,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水平,增强宣传实效。进一步完善了新闻发布制度,加强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规范管理,健全快速反应和应急协调机制。对伊拉克战争等突发事件的宣传报道及时主动,以准确信息和正确观点对国内外舆论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改进领导人活动和会议的报道作出明确规定并得到认真实施,新闻报道质量明显提高。注重发挥重点新闻网站的作用,唱响网上宣传的主旋律。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停办报刊600多种,划转300多种,实行管办分离的近300种,切实减轻了基层和农民负担。认真落实十六大提出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任务,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9个省市开展了综合性试点,在35个新闻出版和文化单位开展了单项试点。文化建设事业性投入明显增加,文化市场治理整顿力度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继续增强。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保证了评选质量,评选出一批精品力作,对精神产品创作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娱乐演出市场更加活跃,出版物市场保持繁荣。各地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心连心”艺术团、文艺“大篷车”等多种文艺团体到基层演出,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积极参与,促进了健康素质的提高。
四、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广大群众的精神状态更加积极向上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在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注重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两周年之际,中央文明委决定将每年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往深里做、往实处做。各地各部门在第一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前后,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活动。新闻媒体开辟了专栏、专题、专版,主要新闻网站建立了道德网页、开设道德论坛,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评议和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批评不良言行,倡导文明新风,促进了公民道德素质提高。隆重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40周年,全社会广泛开展了“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有关部门表彰了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无偿献血”、“爱心助残”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在全国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宣传教育,继续揭批“法轮功”的邪教本质危害,促进了相信科学、崇尚文明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五、以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为主题,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从抗击非典斗争实际需要出发,顺应人民群众对除陋习、树新风的迫切愿望,在全国广泛开展了“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各地普遍开展了志愿服务、健康教育、革除不良陋习、进行环境整治,搞好卫生防疫等活动,很好地发挥了宣传、引导、组织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得到改变,一些脏乱差死角得到治理,一些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解决。抗击非典斗争中形成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得到大力推广,社会风气和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新风成为群众的自觉追求。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活动持续推进、不断深化。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力度普遍加大,宣传推广长沙、武汉、南昌等地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先进经验,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争创十星级文明户、文明村、文明镇、城乡共建、联片共建等活动继续推进,特别是积极开展创评文明信用户活动,使广大农民从创建活动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不断深化。在全国各地组织开展了以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为重点的“共铸诚信”等活动,推动了全社会的诚信建设。“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工作覆盖面。一些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通过开展行风专项治理、群众评议行风活动,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乱收费、医生收红包等问题上取得成效。
六、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注重为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多办好事实事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坚持把方便送给群众,靠服务取信群众,以事实教育群众。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直接深入到城乡基层,走进了百姓日常生活。一批名院士、专家和律师到社区、广场、集市、单位,进行科普宣传、义诊咨询、健康教育、文艺辅导等;一大批挂图、宣传画、光盘发送张贴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山寨。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春蕾计划等助学工程,带动了全社会关心帮助贫困学生。资助中西部贫困地区的“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和体育设施“雪炭”工程,发展农村和边远地区广播电视的“西新工程”和“村村通”工程,扶贫助困的送温暖献爱心、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光彩事业、“母亲水窖”等活动,惠及了成千上万的贫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