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就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答记者问
中国政府网
 

    问:请您谈谈为什么要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

 

    答:这是中央文明委为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切实加大思想道德建设力度,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就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新一届中央文明委认真贯彻中央的指示精神,今年以来两次召开全委会研究部署这方面的工作。最近,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是在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亲自指导下起草、修改和印发的。文件决定,从2003年开始,将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这是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宣传思想战线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设立“公民道德宣传日”,就是要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一个有力的抓手,并以此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加强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就是要促使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就是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关心、自觉参与道德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问: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应当抓住哪些重点?

 

    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民道德建设要以“三个代表”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遵循《纲要》的基本要求和中央文明委的《意见》,以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在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

 

    一是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突出公民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民族精神的大发扬,必然带来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大提高。在抗击非典斗争中,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锤炼和升华,丰富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民族精神不仅体现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也体现在社会转型、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能够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开拓创新;还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爱岗敬业、扶危济困、奉献社会。要抓住有利契机,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贯穿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通过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主题教育活动,使民族精神牢牢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心灵中,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民族精神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体现在各行各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中,变成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落实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践中。

 

    二是深入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引导人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经过抗击非典斗争,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强烈要求革除社会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群众的需要出发,从基本的行为习惯抓起。要在全国城乡继续深入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动员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引导他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具体事情做起,搞好卫生防疫,改变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讲卫生等陈规陋习,养成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是切实加强诚信教育,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诚实守信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又是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当前,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建立诚信规范,在全社会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要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委的部署,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引导人们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遏制行业不正之风,打击各种违法行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四是积极倡导扶危济困,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道德教育,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在服务群众中引导群众,这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条重要原则。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帮助那些特困家庭、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失学儿童等解决好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今年以来,我国遭受了非典型肺炎这个突如其来的灾害,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要配合党和政府的救灾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受灾群众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五是深入进行科普宣传,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是加强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运用大众传媒,发挥名牌栏目的作用,广泛进行科普宣传;组织科普机构和科普工作者队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科普展览、讲座、咨询、培训、竞赛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大力普及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常识、实用技术和健康常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宣传教育,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自觉抵制“法轮功”等歪理邪说,移风易俗,除旧布新,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的良好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