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装备
中国政府网
 

新型歼击机

 

    中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歼击机—枭龙/FC—1型飞机首飞成功。

 

    枭龙/FC—1型飞机,原被人们称为超七型歼击机,具有突出的机动能力、较大的航程、留空时间和作战半径,以及优良的短距起降特性和较强的武器装载能力。属全天候、单发、单坐战机,突出中低空和高亚音速机动作战能力,有较好的截击和对地攻击能力。

 

    枭龙/FC—1型飞机采用中等展弦比边条翼正常布局,全机有7个外挂点,可悬挂多种空空、空地武器,并可外挂3个副油箱,外挂能力达3600公斤。战机采用了先进的气动外形和大推力、低油耗的涡扇发动机,以及先进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综合化航空电子和武器系统,具有发射中距弹、实现多目标超视距攻击的能力,同时具有多种先进的精确导航、战场态势感知、目标探测与识别、作战攻击以及电子战等功能。

 

    有关军事专家认为,枭龙/FC—1型飞机达到了第三代战斗机的综合作战效能,能与当今先进战斗机抗衡,同时具有轻小型、低成本的特点,完全适应现代战争要求和军用飞机的市场需求。它的首飞成功,为中国航空工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型伞兵伞、伞兵单兵防护装备

 

    空降兵部队与有关院校、企业联合攻关,研制出了空中水平运动速度快、下降速度慢、稳定性较好的新型伞兵伞。这种伞最大的变化是主伞与备份伞成一体化的背式结构,改变了过去那种前后都背“包”的分体式状态。其结构具有主伞与备份伞相互联动功能,即当主伞打开不正常时,备份伞会自动打开,比以往的伞更具安全性,加之主伞与备份伞都背在身后,从而使伞兵可以携带更多的武器装备,增强作战能力。这种伞还能实施高空及超低空降落,有利于发挥“奇袭”效应。

 

    另外,空降兵部队还研制成功伞兵单兵战场生存防护装备。这种装备从头盔、防弹背心、睡具,到伞兵靴等共8件套。全新伞兵头盔自重0.9公斤,可安装信息显示系统和视听系统,具有防火、防水、防反光性能;加强防弹背心重3公斤多,单兵披挂时间为20秒,解脱时间仅5秒;伞兵靴自重1.5公斤,抗冲击力和耐磨、防滑性能好,穿着舒适,不影响离机、着陆和战术动作。装备采用了许多新材料、新技术,体积小、重量轻、使用简单、携行方便。伞兵睡具重量只有2.7公斤,内层使用高保温材料,保温性能好,还具有防风、防潮、防寒功能,特别适合于沿海潮湿地带野战条件下使用。

 

新型高原边防巡逻车

 

    新型高原边防巡逻车采用高底盘、低车厢设计,6轮驱动,时速最高可达90公里,越野性能较强。车体外观涂以戈壁迷彩,车厢壳体夹层采用聚氨酯发泡技术,具有较好的保温性、密封性和伪装效果。车内前部,由电脑监控、短波通信、GPS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构成一个现代化的微型“执勤平台”。车内中后部则装有可供13名官兵同时乘坐的软背靠椅以及供暖机、饮水机等设备。巡逻车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每个靠椅上方均备有一支单兵吸氧器,可供一人连续吸氧10小时。这种高原边防巡逻车已装备军队驻西北边防部队。

 

新一代高原防寒服装

 

    2003年11月28日,首批进藏的3000多名新兵穿上新一代高原防寒服。这种高原山地防寒服全部由军队自行研究、自行设计,包括冬作训服、防寒羽绒大衣、薄型棉衣裤、防寒面罩、外套靴等15个品种,样式有派克式、茄克式、鸡心领式、拉链式等,功能配套,种类齐全。

    新一代防寒服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使用的防寒摇粒绒等保暖材料无毒无害,有人造皮肤功能,可以防止冷风侵入,又不影响排汗。其厚度比现在配发的冬季服装减少3厘米,单兵负荷减少3公斤,保暖性与现行冬服相当,卫生性和保暖均衡性显著提高,且更加美观、实用、舒适,部分品种综合性能达到了发达国家军队防寒服装的先进水平,完全可以满足官兵在冬季训练、值勤、巡逻等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穿着需要。

 

新型系列高原军用工程机械

 

    中国新型系列高原军用工程机械的综合性能指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国新疆、西藏等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低压缺氧,严重影响各种工程机械性能的发挥。解放军总装备部根据部队需要组织科研攻关,采用发动机功率恢复、低温启动、热平衡、金属材料抗冷脆、橡胶件抗老化、外露胶管抗紫外线强照射等10多项新技术,研制成功了具有高速高效特点、能满足部队在高原地区机动和作业需求的新型系列军用工程机械装备。试验记录显示,在海拔4500米以上、气温-10℃的环境里,这种工程机械无需辅助装置就能顺利启动,主要性能变化保持在低海拔指标值5%—10%范围之内;即使在-40℃,仍能依靠自身的辅助起动装置在30分钟内启动。这些指标在世界范围内居领先水平。

 

    这种系列工程机械还具有一机多能的特点。大部分工程机械设置标准液压动力输出口,可选配液压凿岩机、破碎锤等液压机具。部分工程机械可选配液压绞盘,用于高原地区淤陷车辆的拖救和自救。全部机械的驾驶室采用了抗风沙、防紫外线、防滚翻设施,还安装了空调和可制造富氧的微增压生命支持系统,操纵杆件加装了助力系统,大大改善了作业环境,可减轻劳动强度。

 

解放军炮兵首添两栖作战大炮

 

    解放军炮兵学院南京分院联合南京军区某部共同完成对某型自行火炮进行两栖作战适应性改造项目,研制成功的新型两栖作战火炮,已顺利通过总部鉴定,填补了军队炮兵无两栖装备的空白。火炮专家对某型自行火炮进行改造时,在不改变自行火炮原有基本结构的基础上,他们运用集成、附件叠加等技术,通过给火炮加装增压浮箱、利用自身动力带动螺旋桨,巧妙地解决了浮力和水上动力问题,使自行火炮具备了水上机动和作战能力。各附加装置与车体连接可靠,安装方便。自行火炮上岸后,可迅速解脱附加装置,“轻装”投入战斗。这种新型火炮是军队至2003年为止所有两栖装甲车辆中重量、口径、后坐力均最大的装备,使军队两栖装甲车辆的承载重量达到了新高度,开创了军队自行火炮水上机动和作战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