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积极参加抢险救灾
中国政府网
 

    2003年2月24日10时03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楚—伽师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兰州军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驻军、武警部队共出动官兵3800余人、民兵预备役人员6200余人、车辆和机械420台,连续奋战13天,救出被压埋群众800多人,巡诊救治伤病员11000多人次,清理倒塌房屋26000多间,搭建各类帐篷15214顶,为抗震救灾胜利做出了贡献。

 

    驻灾区部队广大官兵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视灾情如命令,昼夜兼程,迅速从四面八方赶赴地震灾区,冒着频繁余震的危险,搜救群众、拆除危房、抢运物资、救治伤员、架设帐篷,每天连续奋战达12个小时以上。南疆军区组织300多个救灾小组展开大会战,顶风雪、斗严寒,昼夜突击,使所援救的乡村灾民入住帐篷率达到百分之百。各级领导率先垂范,80多名师团干部始终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广大共产党员哪里最危险就最先冲向哪里,哪里最艰苦就坚持战斗在哪里,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抗震救灾部队官兵和各族群众团结奋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损失,实现了灾民全部入住帐篷,有饭吃、有水喝、不挨饿、不冻伤和伤员及时救治的目标。

 

    在抗震救灾中,各部队深入做好灾区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发动灾民开展自救互救;配合地方政府赈灾救灾,帮助灾区尽快恢复供水、供电和复工、复课;紧急调拨帐篷、棉衣(被)、粮食、燃料、药品,解决灾区群众吃饭、住宿、御寒等生产生活困难。官兵们踊跃捐款1160万元,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参加抗震救灾部队模范执行民族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群众风俗习惯,严守纪律,秋毫无犯,把清挖出的存折、现金和金银首饰等贵重物品全部归还群众。在完成抗震救灾任务的同时,各部队还积极配合当地公安部门维护治安,确保了灾区的社会稳定。

 

    5月中旬,湖南、广东、江西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相继出现洪涝灾害。驻灾区部队万余官兵和民兵全力以赴投身抗洪抢险斗争,加固堤坝,排除险情,抢运物资,救助群众。5月15日,赣江上游局部山洪暴发,赣州、吉安、抚州军分区紧急动员2000名部队官兵和民兵奔赴抢险,抢救转移被困群众7100多人,维修倒塌房屋300余间。广东梅州地区骤降特大暴雨后,河水急剧上涨,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梅州军分区组织6000多名部队官兵和民兵连续奋战三天三夜,转移被困群众1万多人,抢运各种物资200多吨,加固围堤1000多米。16日凌晨,湖南株洲市芦淞区水溪港等地多处发生管涌,株洲军分区迅速组织1500多名官兵和民兵奋战10余小时,使险情得以化解。16日20时,衡阳市珠晖区晏家坪堤段发生内滑坡,湘江告急,武警某部300多名官兵激战一个通宵,使大堤转危为安。

 

    7月上中旬,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汛情,南京军区共出动部队59批、16042人,车辆1017台,舟艇104艘,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71万人次,分赴阜阳、淮南、蚌埠、滁州、泗洪、镇江、句容等地区抗洪抢险。抗洪官兵共加固堤坝1133公里,抢运物资14万吨,转移群众63万人,并成功实施了唐垛湖、荆山湖等行洪区的爆破任务。确保淮北大堤,淮南、蚌埠、寿县等城市和津浦铁路、高速公路的安全。7月3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决定启用蒙洼蓄洪区,安徽省阜阳军分区在两小时内就集结了3600名基干民兵会同安徽省军区水上抢险分队于第一时间快速机动至蒙洼蓄洪区,连续奋战15小时,将19200名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保证了王家坝按时开闸蓄洪。7月5日,安徽滁州市卷烟厂、药用氧气化工厂被洪水围困,某集团军摩步旅紧急出动千余名官兵抢运烟草、油料1万多吨,减少损失1亿多元。同日,津浦铁路滁州段发生重大险情,近百米长的路基被洪水冲垮,这个旅先后投入3个营的兵力抢运石料、加固路基,经过17个小时连续奋战,排除了险情,保证了铁路大动脉的畅通。南京军区还紧急筹措价值40多万元的生活应急物品,送往灾情严重的阜阳地区,并派出两支医疗队,分赴阜南、蚌埠地区,为群众送医送药,帮助灾区做好防疫工作。

 

    淮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后,驻灾区武警安徽总队先后出动4000多名官兵,部署在颍上、金寨、霍邱、淮南、滁州等10多个县市的险情频发地段,担负转移群众、加固堤坝、抢运物资等紧急任务,确保了这些地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9月上旬以来,陕西省部分地区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兰州军区紧急动员调集数万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3000多台车辆机械投入抗洪抢险第一线,从被洪水围困的村庄救出遇险群众2000多人,安全转移群众32万多人,封堵决口30多处,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气候逐渐变凉,住在帐篷里的受灾群众急需御寒衣物。兰州军区紧急筹措灾区群众急需的棉被、衣服等各种生活物资送往灾区,表达子弟兵对灾区人民的关爱。

 

    河南兰考县、山东东明县自9月下旬遭受洪涝灾害以来,济南军区3000余名官兵迅速开赴灾区,连续奋战20多个昼夜,加固堤坝1.5万多米,帮助3万多名群众安全转移。

 

    9月18日、20日、28日,黄河兰考段多次出现决口和坍塌,造成河南兰考县、山东东明县部分村庄被淹,12万群众被洪水包围。济南军区某摩托车步兵旅600余名官兵、舟桥团近3000名官兵和第191医院20多人组成的医疗小分队,火速赶赴灾区后,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抗洪抢险。官兵们抵达灾区不足24小时就运送泥土3万多袋,加固河堤1700多米;出动冲锋舟45个航次,向被洪水围困的群众运送帐篷200多顶、食品等救灾物资15吨。10月11日,东明黄河大堤出现新的险情,1200名官兵们立即对坍塌的堤段进行抢修,大堤数10处险情全部被排除。

    

    7月21日,云南省大姚县发生6.2级强烈地震后,2000多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出动,奔赴地震灾害较重的14个乡镇,展开抢险救灾行动。楚雄军分区官兵到达灾区后,不顾疲劳,顶风冒雨、踏着泥泞,一处处察看灾情,并组织、指挥民兵分队从倒塌的房屋中抢救伤员,为雨中群众紧急搭起帐篷。武警某部官兵连夜进入灾区展开抢险救灾。驻震区附近的解放军某部120名官兵,紧急赶到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8月16日,内蒙古赤峰地区发生5.9级地震后,驻军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立即投入抢险救灾。地震发生的当天,内蒙古军区赤峰军分区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组织3000多名民兵和预备役人员冒雨投入抗灾救援。沈阳军区派出了100多人的救援部队,当地森林警察部队也投入100多名官兵抢险救灾。救援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抢救运送受伤群众,清理废墟,加固危房,搭建临时住所,组织人员疏通公路,维护社会治安,还向灾区紧急筹运了车辆、帐篷、药品、食品等物资。

 

    10月16日,云南省大姚县再次发生强烈地震,1000多名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紧急出动,投入救灾。楚雄军分区领导连夜带工作组赶赴灾区,打着手电筒察看灾情,指挥救灾。武警云南总队领导连夜带领200多名救援和医疗官兵赶到灾区,帮助受灾群众抢救财产,救护伤员。成都军区某高炮团80名官兵也于当夜赶赴灾区投入救灾。大姚县人武部集结的首批500多名民兵,在灾情较重的昙华、三台、六苴等乡镇帮助灾民转移物资、抢运伤员,保护水库、电站等重要设施。灾区各乡镇武装部也带领民兵组织群众展开自救互救。

 

    10月25日,地处甘肃河西走廊的民乐、山丹发生6.1—5.8级地震后,3000多名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迅速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展开救援工作。

 

    地震发生后,兰州军区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研究制订紧急救援方案,组织和派遣官兵投入救援工作。地震后余震不断,兰州军区某旅500多名官兵冒着生命危险从废墟中抢救和转移群众,搬运被掩埋的各种物资,输送受伤群众。受灾地区夜晚天气寒冷,为确保灾区群众不挨冻,参与救援的部队主动腾出帐篷让群众住,并积极筹措各种救援物资、生活物品和药品送往灾区。部队官兵连续奋战,清理危房4800多间,抢运粮食200多吨,抢救牲畜4000多头(只),搭建简易棚子和制式帐篷300多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