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03年,青海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0.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4.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8.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16.4%、9.7%。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1%、47.2%、40.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276元,增长11.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0%,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升1.8%,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升2.5%。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200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31.88元,比上年增长8.5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817.38元,比上年增长6.23%。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79%、49.07%。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全省就业人员达295.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1.69万人。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6.5万人,其中,城镇职工40.5万人,离退休人员16万人。全省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70.5%。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3.2万人,比上年增长3.1%;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1万人,比上年下降4.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77万人,比上年增长9.1%。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全部按时足额发放。
年末全省总人口53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3.8万人,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化率)达38.18%;乡村人口330.0万人,乡村人口比重为61.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5‰,下降0.85个千分点。
【财政·金融·保险】 全省一般预算收入4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4.02亿元,增长13.8%。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23.13亿元,增长3.9%。
金融保持稳健运行。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38.58亿元,比年初增加71.3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187.83亿元,增加20.60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60.50亿元,增加37.51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64.84亿元,比年初增加83.9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04.53亿元,增加18.85亿元;中长期贷款309.73亿元,增加60.95亿元。发放个人消费贷款0.83亿元,增加0.07亿元。
保险事业不断进步。全年全省获得保费收入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1%,其中财产险收入2.84亿元,增长9.72%,寿险收入4.77亿元,增长19.45%。
【农牧业】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4.8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2.9%,总产量86.80万吨,减产4.9%,亩产量由上年的213.8公斤提高到233.3公斤,增产9.1%;其中薯类种植面积6.5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2%,总产量28.20万吨,增产15.6%。油料种植面积15.2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5%,总产量26.20万吨,增产12.0%,亩产量由上年的102.0公斤提高到114.8公斤,增产12.6%,单产创历史最高纪录。蔬菜种植面积2.4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8.1%,总产量77.1万吨,增产13.7%。
畜牧业全年草食牲畜成活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为89.6%、29.1%和23.7%;年末草食牲畜存栏总数2217.65万头(只),比上年增长1.03%。全年肉类总产量23.67万吨,比上年增长3.9%,其中,牛肉产量7.09万吨,增长0.9%,羊肉产量8.49万吨,增长6.1%。羊毛产量1.73万吨、牛奶产量22.1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6%和0.5%。全年完成造林种草面积13.67万公顷,其中,造林面积9.69万公顷。退耕还林还草面积6.7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8.4%,退耕还林6.06万公顷,增长51.9%,退耕还草0.72万公顷,下降44.2%。荒山造林2.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6.6%,荒山种草3.2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0.5%。全年水产品产量0.13万吨,比上年下降27.8%。年末全省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水浇地面积)为18.17万公顷;年内完成灌区维修配套和节水改造面积2.11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27平方公里;解决了42万人、170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的问题。
【工业和建筑业】 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达120.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53亿元,增长15.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84.55亿元,增长14.5%。规模以上的股份制企业增加值72.87亿元,增长15.3%;集体企业增加值0.83亿元,下降5.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69亿元,增长36.4%。从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6.15亿元、重工业增加值89.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7%和15.8%。工业新产品产值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9%。高新技术产业的现价工业总产值5.48亿元,比上年增长7.3%。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加。全年原煤产量310.57万吨,比上年增产24.6%;天然气15.41亿立方米,增产33.9%;原油220.02万吨,增产2.8%;发电量129.48亿千瓦小时,下降6.6%;钢47.73万吨,增产14.3%;10种有色金属43.90万吨,增产18.8%,其中铝40.04万吨,增产15.4%;水泥307万吨,增产16.3%;硫酸7.32万吨,增产104.7%;纯碱6.08万吨,增产15.6%;钾肥72.97万吨,原盐66.35万吨。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20%。高新技术工业销售产值5.70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工业品出口交货值4.65亿元,增长28.0%。整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2.51,比上年上升8.12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2.7亿元,比上年增长49.4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1.03亿元,增长39.50%。
全年建筑业创造增加值63.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2%。据初步统计,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工程个数为3014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个数2188个,占72.6%;施工房屋面积511.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4%,竣工房屋面积238.83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年运输和邮电业创造增加值3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货物周转量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业共完成货物周转量133.7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3%。其中,铁路81.43亿吨公里,增长17.3%;公路43.30亿吨公里,增长8.9%;民航236.70万吨公里,增长25.3%;管道9.00亿吨公里,增长2.7%。全年完成货运量6189.65万吨,比上年增长9.5%。其中,铁路1092.50万吨,增长9.2%;公路4890万吨,增长9.9%;民航0.15万吨,增长25.0%。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40.7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9%。其中,铁路16.40亿人公里,增长1.0%;公路22.00亿人公里,增长9.6%;民航2.34亿人公里,增长7.8%。全年客运量4323.80万人,比上年增长7.9%。其中,铁路408万人,减少6.4%;公路3900万人,增长9.7%;民航15.80万人,增长6.8%。2003年底,全省通车公路总里程2437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8公里。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21.37亿元(200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26.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3亿元,增长4.8%;电信业务总量19.84亿元,增长28.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6.16万户,其中本年新增18.29万户。城市固定电话用户达64.69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51.72万户;乡村固定电话用户为11.47万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0.9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00.3万户(含CDMA),其中本年移动电话新增用户23.1万户。
【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250.55亿元,增长17.9%;集体经济完成7.86亿元,增长21.5%;城乡居民个人投资26.71亿元,增长2.8%。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按计划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184.19亿元,增长11.9%;更新改造投资37.83亿元,增长50.1%;房地产开发投资22.31亿元,增长32.1%;其他投资6.22亿元,增长5.6%。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按行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11.18亿元,比上年下降14.7%;第二产业投资104.04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投资135.33亿元,增长21.4%。全年四大支柱产业完成投资66.10亿元,其中,电力工业投资20.74亿元,天然原油开采业投资19.09亿元,盐湖化工工业投资10.39亿元,有色金属工业投资15.87亿元。四大优势产业完成投资12.41亿元。百万吨钾肥项目、尼那水电站4台机组投入试生产,高等级公路修建进展顺利,全年新建公路57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3公里。基础设施、重点工业、生态环保等富民强省的建设项目不断增加。全年基本建设新上项目1454个、竣工项目1004个,分别比上年增长21.1%和9.3%,一批新增生产能力陆续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年完成国债项目投资51.33亿元,其中,国有单位完成41.82亿元。
【科技与教育】 年末全省从事研究与发展(R&D)活动人员2079人,比上年增长2.1%;全年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520万元,增长3.4%。全省取得科技成果100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1项,应用技术成果91项,软科学成果8项。全年专利申请173件;授权专利91件;签订技术合同205项,成交金额8291万元。
全省有研究生培训单位6个,招生数172人,在校研究生387人,毕业生45人;普通高校9所,招生数0.91万人,比上年增加0.20万人,在校生2.61万人,毕业生0.57万人;成人高校2所,在校生、毕业生保持一定规模;职业中学19所,招生数0.19万人,在校生0.50万人,毕业生0.14万人;普通高中148所,招生数3.28万人,比上年增加0.47万人,在校生8.03万人,毕业生1.76万人;初中学校356所,招生数7.75万人,比上年增加0.33万人,在校生21.4万人;普通小学2998所,招生数9.46万人,在校生50.69万人,毕业生8.15万人。成人技术学校在校生25.95万人,比上年增加0.96万人。“两基”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80%,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6.14%。
【对外经贸和旅游业】 全年进出口总额3.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2.4%。其中,出口额2.74亿美元,增长81.3%,进口额0.65亿美元,增长43.1%。在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1.93亿美元,增长68.1%,加工贸易出口0.81亿美元,增长1.22倍;机电产品出口0.18亿美元,增长1.68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05亿美元。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4个;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1.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7%。
2003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394.3万人次,减少5.7%;国内旅游收入14.24亿元,比上年下降1.0%。境外游客入境人数1.77万人次,减少59.3%,其中,外国人0.77万人次,减少59.6%;港、澳、台同胞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72万美元,下降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