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
中国政府网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03年,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9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48.11亿元,增长29.4%;第三产业增加值95.51亿元,增长8.9%。在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2.2%、26.1%、51.7%,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经济结构由2002年的“三、一、二”型调整为“三、二、一”型,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突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6874元。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8.30亿元,比上年增长9.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6.58亿元,增长10.1%;餐饮业零售额8.17亿元,增长5.1%;其他行业零售额3.55亿元,增长8.2%。家用电器、金银珠宝、化妆品、汽车等商品消费旺盛。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9%,这是1998年以来上涨幅度最大的一年。其中,城市上涨0.8%,农村上涨0.9%。商品零售价格下降0.6%。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58元,比上年增长3.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690元,增长11.1%。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4.0%、65.0%。年末全区就业人员132.3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8.75万人,增加2.0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4%。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4.46万人,领取养老保险金人数2.8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6.39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04万人。全区共有3.9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全年发放低保救济金3870万元。年末全区总人口为270.17万人,比上年增加3.2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7.4‰,死亡率为6.3‰,自然增长率为11.1‰。

 

    【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15亿元,按同比口径计算,增长19.5%。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增长9.1%,营业税增长19.0%。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4%。

 

    金融机构存贷款增加较多。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22.2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2.87亿元,增长30.0%。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5.04亿元,增长19.1%。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385.31亿元,增长37.2%;累计现金支出426.14亿元,增长36.1%。现金净投放40.84亿元,比上年多投放8.52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7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新开设的短期健康险、意外伤害险等寿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410万元。全年共支付各类赔款4539万元。

 

    【农业】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85.96千公顷,比上年减少9.05千公顷,其中青稞面积125.71千公顷,减少3.89千公顷,小麦面积42.22千公顷,减少2.55千公顷;油料面积21.64千公顷,增加1.25千公顷;蔬菜面积14.18千公顷,增加4.44千公顷。随着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产量96.60万吨,比上年减少1.8%;油菜4.94万吨,比上年增长9.3%;蔬菜25.79万吨,比上年增长10.8%。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年末牲畜存栏总数为2451.85万头只,比上年末增加12.44万头只,其中牛591.26万头,增加14.13万头;羊1779.03万只,减少了3.36万只。全年猪牛羊肉产量达19.01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奶类产量19.63万吨。林业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18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0.1%。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8.7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倍。农牧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78.7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2.6%;农用拖拉机达6.58万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56.32千公顷;农牧区用电量4790.18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3.6%。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增幅比上年增4.4个百分点。全年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90亿元,比上年增长9.9%,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7.99亿元,增长7.6%;重工业完成产值14.91亿元,增长11.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全年实现产值1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是拉动工业经济较快发展的主导力量。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2.6%,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水泥88.91万吨,增长50.4%;发电量10.16亿千瓦时,增长27.6%;铬矿石15.58万吨,增长25.4%;啤酒3.29万吨,增长13.2%;中成药(藏医药)889吨,增0.4%;瓶(罐)装饮用水2484吨,下降15.6%。

 

    建筑业生产发展迅速。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5.04亿元,比上年增长38.5%。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1.89亿元,增长31.2%;税金总额0.17亿元,增长21.9%。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年完成货运量279.44万吨,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公路运输完成266.00万吨,增长28.1%;航空运输完成1.44万吨,下降4.0%;管道运输完成12.00万吨,增长20.0%。全年客运总量325.17万人次,下降2.2%,其中公路运输完成255.21万人次,下降2.6%;航空运输完成69.96万人次,下降1.0%。邮电通信业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9.82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93亿元,增长13.5%;电信业务总量8.89亿元,增长34.0%。全年新增局用交换机2.5万门,总容量达到29.60万门。新增固定电话用户7.34万户,达到27.0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4.77万户,乡村电话用户0.91万户。新增数字蜂窝移动电话交换机15.97万门,总容量达48万门。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2.04万户,达到了33.09万户。年末全区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60.1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9.3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2部/百人。

 

    【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6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连续六年保持了17%以上高速增长。其中民间投资(除国有经济、外商和港澳台以外的所有投资)11.29亿元,增长1.1倍。投资结构继续改善。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27.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8%;集体经济完成投资2.75亿元,增长1.2倍;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完成投资5.56亿元,增长4.5倍;个人投资2.98亿元,下降2.5%。按投资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19.51亿元,比上年增长37.4%;更新改造投资9.36亿元,增长0.8%;房地产开发投资2.00亿元,减少27.8%;其他投资7.74亿元,减少22.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8.50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第二产业投资26.33亿元,增长26.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03.77亿元,增长23.4%。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趋于多样化。国家预算内投资84.86亿元,增长16.7%;国内贷款6.83亿元,下降6.1%;自筹投资36.98亿元,增长1.1倍;其他投资16.30亿元,增长6.0%。

 

    【科技与教育】 科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年共承担国家科技项目13项,投入资金918万元。安排重点科技项目102项,投入资金2074万元。取得自治区级登记的科技成果10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的3项,国内领先的1项,国内先进水平的2项。受理专利申请24件,比上年增加9件;授权专利16件,比上年增加9件。

 

    各级各类教育继续发展。全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279人,在校生10409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203人,在校生6718人。全区普通中学招生4.69万人,在校生11.4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5.89万人,在校生32.21万人,毕业生4.50万人。特殊教育招生31人,在校生205人。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1.8%,比上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幼儿园在园幼儿7876人。

 

    【对外经贸和旅游业】 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达161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出口总额12164万美元,增长50.0%;进口总额3949万美元,减少19.8%。边境贸易较为活跃。在进出口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77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出口7241万美元,增长28.0%;进口516万美元,增长6.8%。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年对亚洲出口100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3%;对欧洲出口934万美元,增长1.1倍;对北美洲出口61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0%。

 

    旅游业持续发展。尽管受到了“非典”疫情的较大影响,但旅游总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92.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87.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0%;接待海外旅游人数5.1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64.1%。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37亿元,比上年增长5.0%。创汇189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