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
中国政府网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03年,云南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6%,增幅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8.95亿元,增长5%,对GDP增长的贡献为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67.76亿元,增长10.4%,对GDP增长的贡献为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92.09亿元,增长8.6%,对GDP增长的贡献为3.1个百分点。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的21.1∶42.6∶36.3调整为20.3∶43.4∶3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647元,比上年增长7.5%。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上年上涨1.2%。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下降0.1%。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82.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43.57元,比上年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023.56元,比上年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97.12元,实际增长5%;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405.7元,比上年增长2%。年末全省城乡从业人员2363万人,比上年增加21.7多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53万人,比上年增加2.4万人,增长2.5%。年末全省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职工人数5110人,比上年末减少5900人,下降53.6%。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6万人,其中职工179万人,离退休人员77万人。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人数达到55.33万人。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8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89万人。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81.52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比例为100%,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领到基本养老金比例为100%。年末全省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7‰,死亡率为7.2‰,自然增长率为9.8‰。年末全省总人口为43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3.9万人,乡村人口3211.7万人。

 

    【财政·金融·保险】 全省财政收入达510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747.46亿元,比年初增加625.42亿元,增长20%,净增额为历史新高。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2955.57亿元,比年初增加534.14亿元,增长22.1%。现金投放适度。全年全省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702.96亿元,现金支出7736.03亿元。保险业稳步发展。全省各种保费收入73.75亿元,比上年增长33.4%。赔付额20.35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实现恢复性增长。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1471.01万吨,增加3.25%;油料产量29.74万吨,比上年增长8.1%;烤烟产量62.4万吨,比上年减少4.0%;蔬菜产量839.00万吨,增长11.8%;水果103.96万吨,减少12.9%。全省肉类总产量达254.09万吨,比上年增长7.7%;水产品产量21万吨,比上年增长10%。

 

    造林绿化与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全省造林面积492千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达2216千公顷;橡胶产量21.78万吨,比上年增长9.6%。农田水利建设也得到继续加强。全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93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15万亩。

 

    【工业】 全省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866.35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完成719.75亿元,增长9.1%。从规模以上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63.5亿元,比上年增长8.7%;重工业增加值256.25亿元,增长9.6%。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6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6%。规模以上企业中,集体企业增加值20.22亿元,比上年下降4.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46.02亿元,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7.72亿元,增长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纱1.37万吨,下降28.9%;原煤4059.78万吨,增长32.4%;发电量474.80亿千瓦小时,增长11.2%;钢294.75万吨,增长7.3%;钢材286.54万吨,增长36.2%;10种有色金属96.96万吨,增长8.3%;水泥2052.79万吨,增长11.5%;平板玻璃336.43万重量箱,增长7.9%;烧碱3.09万吨,下降16.6%;化肥(折纯量)260.58万吨,增长8.6%;汽车4.42万辆,增长14.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省全部独立核算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157.44,比上年提高11.95点。全年实现利税42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实现利润突破100亿元,达10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85.61亿元,增长30.4%。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4.56亿元,比上年上升5.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27.93亿元,上升2.4%。亏损面49.1%,比上年上升2.43个百分点。

 

    全省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0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全省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总产值34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施工房屋面积3525.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9%;竣工面积1795.6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7.6%;施工单位工程个数1.98万个;实现利润总额6亿元,比上年增长20%;税金1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67731万/人。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162.87亿元,比上年增长8.4%。受“非典”影响,全年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客运量有所下降。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548.71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0.5%。其中,铁路236.34亿吨公里,增长9.5%;公路310.00亿吨公里,下降7.0%;水运1.20亿吨公里,与上年持平;航空1.17亿吨公里,增长15.8%。完成旅客周转量270.71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9%。其中,铁路30.30亿人公里,比上年减少0.7%;公路200.00亿人公里,比上年减少4.8%;水运0.84亿人公里,减少6.7%;航空39.57亿人公里,减少1.3%。

 

    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53亿元,增长2.8%;电信业务总量151.56亿元,增长28%。全省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725.5万门,比上年增长3.3%;其中本年新增局用交换机23.2万门。电话普及率达25.4%。年末全省固定电话新增用户45万户,达482.1万户,比上年增长10.3%;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26万户,达到628.4万户,增长25.1%。

 

    【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789.76亿元,增长23.9%。投资总规模首次超过1000亿元,是自99昆明世博会以来全省投资增幅最高的一年。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491.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更新改造投资146.1亿元,增长28.2%;房地产开发投资112.2亿元,增长16%;其他投资263.5亿元,增长40.6%。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取得新成就。2003年全省38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53.68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05%;资金到位134.55亿元。其中有10项重大建设项目基本实现年内竣工投产目标。电网项目七甸500千伏变电工程、曲靖500千伏输电变电工程已分别于5月31日和6月22日建成投产,标志着“西电东送”、“云电送粤”500kv“三变五线”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全省新增变压器容量225万千伏安,500千伏输电线路363千米;大朝山水电站第五号、第六号机组分别于6月13日和10月16日并网发电,至此,大朝山电站的机组全部建成投产,新增45万千瓦装机容量;昆石高速公路、嵩待高速公路、无磨高速公路分别于11月16日、12月8日、12月28日建成试通车,全省新增高速公路281公里。

 

    【科技与教育】 全省实现部级以上科技成果597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39项,应用技术成果513项,软科学成果45项。已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3个。专利申请370件,获专利授权245件;签订技术合同2082项,成交金额达22.87亿元。全省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0.5亿元,增长7.2%,促进了重点科技计划和技术创新等工作的顺利开展。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省普通高等学校有34所,招生6.22万人,比上年增长23.4%;在校学生17.53万人,比上年增长22.3%。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18所,招生8.37万人,比上年下降17%;在校学生27.05万人,比上年下降6.6%。普通高中421所,招生13.84万人,比上年增长11.3%;在校学生36.34万人,增长15.2%。普通初中1854所,招生67.75万人,比上年增长3.8%;在校学生192.13万人,增长4.7%。普通小学20296所,招生73.11万人,比上年下降0.8%;在校学生441.88万人,下降2%。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6.14%,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88.98%。成人高等学校7所;在校学生9.91万人,下降19.9%。全年扫除文盲24.94万人。

 

    【对外经贸和旅游业】 2003年,全省进出口总额26.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8%,进出口净增量达4.42亿美元,是全省进出口增量最多的一年。其中出口16.77亿美元,增长17.3%;进口9.91亿美元,增长24.3%。一般贸易进出口完成19.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9%;加工贸易进出口完成2.32亿美元,增长6.9%;边境贸易进出口4.2亿美元,增长14.1%。全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67个,比上年增长11.3%;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5.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3%,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1.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6%。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及设计咨询合同73个,合同金额3.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完成营业额2.44亿美元,增长8.4%。2003年第十一届昆交会外经贸业务成交总金额21.34亿美元,国内经协协议总金额达200亿元,均为历史最好水平。

 

    旅游业实现恢复增长。全年接待海外游客100.0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3.3%和18.9%。接待国内游客5168.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8.3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和9.1%。全省旅游业总收入306.64亿元,比上年增长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