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03年,四川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5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8.6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266.1亿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2061.6亿元,增长10.1%。三个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7∶41.5∶37.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1.1亿元,增长10.8%。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全部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0.5%,全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2元,比上年增长6.5%,恩格尔系数为38.9%。农民人均纯收入2230元,增长5.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53.8%。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33.8亿元,同比增长18.2%。年末城乡从业人员467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5%。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2300元,增长10.0%。全省养老保险参保职工人数418.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职工人数400万人,全年为22.2万失业人员提供了失业保障。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县(市、区)179个,参保人数53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161.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165万人。2003年年末总人口8700.4万人。人口出生率9.2‰,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长率3.1‰。
【财政·金融·保险】 全省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3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地方财政总支出为732.3亿元,比上年增长4.4%。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23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79.5亿元,增长19.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016.9亿元,增加354.2亿元,增长21.2%。各项贷款余额5910.6亿元,增加761.2亿元,增长14.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045.3亿元,增加262.1亿元,增长8.9%;中长期贷款余额2298.8亿元,增加428.7亿元,增长23.4%。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6860.4亿元,现金支出16843.2亿元,货币净回笼17.2亿元。
2003年末,全省有上市公司68家,其中发行H股4家,发行A股65家,2003年发行新股1家,全年共筹集资金22.9亿元。
全年保费总收入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其中,财产险收入38.4亿元,增长18.5%;人身险收入105.2亿元,增长40.7%。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33.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8.8亿元,人身险赔付金额14.8亿元。
【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08.8万公顷,比上年减少5.3%;油料作物108.7万公顷,增加3.6%。全年粮食总产量3183.3万吨,比上年减少2.8%;甘蔗产量170.5万吨,减少0.4%;烤烟产量8.2万吨,减少6.9%;油菜籽产量155.9万吨,增7.7%,创历史新高;棉花产量2.5万吨,增长7.5%;麻类作物产量5.0万吨,增12.3%;茶叶产量8.3万吨,增长31.5%;水果产量455.7万吨,增长7.0%;蔬菜产量2638.3万吨,增长2.8%;药材产量25.9万吨,增长52.5%。全年出栏肉猪7458.5万头,增长5.2%;肉类总产量790.8万吨,增长7.5%;禽蛋产量132.3万吨,增长9.3%;牛奶产量44.7万吨,增长14.9%;水产品产量72万吨,增长11.0%。
全年成片造林70.4万公顷,其中,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3.7万公顷。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及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已达108个,其中,国家级13个,省级45个。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1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50.4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0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889.7万千瓦,增长4.8%;农村用电量100.9亿千瓦小时,增长8.4%。
【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增加值1771.4亿元,增长16.1%。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427.4亿元,增长19.6%;重工业增加值728.6亿元,增长24.1%。按经济成分划分,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623.7亿元,增长16.0%;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增加值532.3亿元,增长2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20.2亿元,增长21.5%,盈利企业盈利额189.1亿元,增长33.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3.7点。在92种重点产品中,有75种产品生产增长,增长面达81%。尤其是电石、聚酯、鲜冻禽肉、乳制品、家用电冰箱、房间空气调节器、发电设备、金属切削机床等8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50%,原煤增长15.6%,水泥增长13.1%,成品钢材增长7.9%,发电量增长15.2%,中成药增长38.0%,钢增长13.8%。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省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企业3521个,比上年增加46个。实现利税总额69.2亿元,增长8.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325.3万平方米,增加422.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978.8万平方米,增加487.7万平方米。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2003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11.2万公里,其中一、二级公路10326公里,铁路通车里程2240公里。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公路217.0亿吨公里,下降10.3%;铁路461.1亿吨公里,增长4.2%;航空2.2亿吨公里,下降0.6%。完成旅客周转量;公路408.1亿人公里,下降10.1%;铁路105.4亿人公里,下降6.5%;航空104.1亿人公里,增长4.2%。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新增光缆0.3万皮长公里,光缆长度达到14.6万皮长公里;新增长途业务电路1.2万路,达到48.7万路;新增本地电话网程控交换机容量137.7万门,达到1362.1万门。互联网络注册户数153.4万户,增长6.5%。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61.2亿元,增长23.4%。年末邮电公网电话用户达到1121.7万户。其中,市话用户815.0万户,农话用户306.7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1242.9万户,增长44.2%。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28.1%。其中,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13.3%。
【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1817.1亿元,增长25.1%。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979.6亿元,增长16.9%;更新改造投资369.1亿元,增长43.4%;房地产开发投资449.3亿元,增长30.4%。
全年建成投产项目393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45.0%,新增固定资产743.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到55.1%。其中,三州4276公里通县油路已建成通车,攀枝花和九寨黄龙民用机场已竣工通航,成都第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工程、九寨天堂国际会议中心竣工,四川大学双流新校区一期工程50.1万平方米已建成交付使用,武胜桐子壕航电工程已建成投产,攀钢(集团)连铸技改工程竣工投产,宜宾五粮液集团扩建工程主体车间完工。紫坪铺水利枢纽、大桥水库灌区一期、西昌至攀枝花和南充至广安高速公路等在建大中型项目进展顺利。瀑布沟电站、溪洛渡电站、升钟水库二期工程、雅安至西昌高速公路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科技与教育】 全年R&D经费投入68.5亿元,相当于GDP的1.3%;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74.0亿元,相当于GDP的3.2%。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12.8亿元。233项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2项,二等奖53项。全年共申请专利7443件,专利授权4051件,其中新增实施专利技术781项,新增产值127.9亿元;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155件,审理结案138件,结案率89%。
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技工校)5.9万所,在校学生1840.9万人,教职工81.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6.8万人。普通高校62所,招生18万人,高考录取率达71%。在校本(专)科学生51.3万人,增长24.0%,毕业生7.4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29个,年内招收研究生13648人,增长35.7%,在校研究生32171人,毕业研究生5128人。小学招生122.4万人,在校小学生755.4万人,减少23.1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2%;小学辍学率0.4%,下降0.2个百分点。普通中学5000所,招生174.7万人,在校学生481.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职高、普通中专)学校404所(不含技工校),招生18.7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在校学生43.7万人。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126所,在校学生19.9万人。
【对外经贸和旅游业】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56.4亿美元,增长26.2%。其中,出口32.1亿美元,增长18.5%;进口24.3亿美元,增长38.1%。在外贸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21.5亿美元,增长25.7%;加工贸易出口9.9亿美元,增长7.5%。在出口的各类产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占42.7%,增长7.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28.9%,增长4.5%。
全年成功组织了赴东部沿海五省市的考察暨招商引资活动和“四川——香港合作发展周”,举办了西博会、服博会、亚洲邮展等活动。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3亿美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1%。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8亿美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3.5%。英特尔、汇维仕、安盟等国际知名公司相继落户四川。
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155个,合同金额10.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3亿美元;外派劳务7018人次。同时,对省外的招商引资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305亿元,增长63.9%。
针对“非典”影响,省委、省政府及时采取阶段性扶持政策和集中搞好峨眉“天下第一山”、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等重点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了旅游业的全面恢复。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5.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2.4%,外汇收入1.5亿美元,下降25.3%;接待国内游客8403.5万人次,增长16.4%,国内旅游收入408.4亿元,增长12.3%。
【民族自治地区经济】 2003年,民族自治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年末人口639.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7.4%。全年民族自治地区实现生产总值308亿元,增长12.4%。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9亿元,增长1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9亿元,增长33.9%。全年粮食总产量222.2万吨,增长0.6%。猪牛羊肉产量56.9万吨,增长10.1%。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0.6亿元,增长18.9%。接待游客546.1万人次,增长2.6%;旅游总收入32亿元,增长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