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
中国政府网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03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3.07亿元,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75.95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931.09亿元,增长9.4%。三个产业比例为15.2∶43.4∶41.4。全市人均生产总值8075元,比上年增加1041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5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6,价格总水平比上年提高0.6%。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94元,比上年增长11.8%;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0%。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15元,比上年增长5.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5%。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726.36万人,比上年增加15.86万人,增长0.9%。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7.1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年内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3万人。年末全市失业保险参保职工达199.47万人,全年收入失业保险基金2.65亿元,为14.59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累计225.46万人,其中,城镇186.03万人,农村39.43万人。全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57.04亿元,支出53.36亿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100%。全市已有34个统筹地区经审批实施了基本医疗保险。年末医改参保总人数达124万人,比上年增长1.02倍。全年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5.01亿元,比上年增长69.2%。

 

    200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3130万人,比上年增加17万人,常住人口2777.47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9.89‰,死亡率为7.20‰,人口自然增长率2.69‰。

 

    【财政·金融·保险】 2003年全市完成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206.93亿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一般性财政收入161.5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工商各税105.89亿元,增长21.7%;个人所得税7.87亿元,增长17.8%。全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391.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其中,一般财政支出341.93亿元,增长13.7%。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城市维护费、社会保障补助资金支出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43.7%、32.9%和19.2%。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438.61亿元,比年初增加617.58亿元,增长21.9%。其中,新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01.55亿元,增长18.9%。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774.81亿元,比年初增加526.81亿元,增长23.4%。其中,新增中长期贷款254.32亿元,增长33.6%;新增短期贷款186.56亿元,增长15.6%;新增个人消费贷款70.93亿元,增长37.5%。

 

    截止2003年末,全市共有上市公司29家,其中境内上市公司27家,股票流通市值164.14亿元,总市值为564.30亿元。全年通过股市募集资金3.74亿元。

 

    保险业持续发展。2003年,全市营业性保险分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有13家,保险从业人员2.41万人,比上年减少0.12万人。全年保费收入57.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5%。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5.24亿元,增长14.6%;人身险保费收入42.69亿元,增长29.9%。全年各保险分公司共赔付各类保险金1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财产险赔款8.56亿元,增长13.0%;各项人身险给付5.97亿元,下降10.0%。

 

    【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46.90万公顷,比上年减少5.3%;油料播种面积23.67万公顷,增长0.17%;蔬菜播种面积38.70万公顷,增长3.8%。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1087.20万吨,比上年增长0.5%;油料总产量38.27万吨,增长9.2%。无公害蔬菜、优势蔬菜和特色蔬菜发展迅速,全年蔬菜产量840.17万吨,比上年增长3.9%。水果生产快速增长,全年总产量128.59万吨,比上年增长13.4%。畜牧业、渔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159.51万吨,比上年增长4.7%;水产品总产量22.5万吨,增长6.3%。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68.36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7.85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69.20亿元,增长17.8%,重工业增加值308.65亿元,增长23.5%。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8%。全年实现工业品出口交货值104.04亿元,比上年增长2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9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实现利润85.97亿元,增长89.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再创新高,达到129.7,比上年提高了18.7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07.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全市具有新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单位工程施工26953个,建筑施工面积9807.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竣工面积4933.58万平方米,增长4.7%;实现利润11.50亿元,增长15.4%,实现税金19.5亿元,增长19.5%。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年实现增加值136.55亿元,比上年增长8.1%。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年末全社会机动车拥有量75.26万辆,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私人汽车12.89万辆,增长24.3%。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31407公里,比上年增长1.1%,其中,高速公路580公里,增长45.4%;一、二级公路3792公里,增长7.2%。

 

    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25.14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16.63亿元,增长47.3%。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52.00万门,其中固定电话765.80万门、移动电话686.20万门。年末有固定电话用户533.3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19.40万户、互联网用户99.20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36部/百人,比上年底提高了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达1269.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91.55亿元,比上年增长38.5%;更新改造投资161.09亿元,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327.89亿元,增长33.3%;其他投资88.82亿元,下降3.5%。全年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717.63亿元,比上年增长34.1%,占全社会投资总量的比重为56.5%。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新开工重点建设项目27个,续建53个,完工或基本完工25个,共计完成投资344.95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27.2%。其中,以“8小时重庆”为重点的交通运输项目完成投资112.26亿元;以改善库区生态环境为重点的生态环保及地质灾害防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6.08亿元;以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为重点的市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3.83亿元;二期农网改造完成投资8.44亿元。

 

    【科技与教育】 2003年,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7.5%。全年新上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22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860项,评出市级科学技术奖94项。受理专利申请4595件,专利授权2873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5.9%和63.1%。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925项,合同总金额55.5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3%和35.6%。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新组建职业技术学院5所,新增博士、硕士一级学科13个,新增博士点55个,硕士点107个,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3家。全年招收研究生0.64万人,比上年增长45.5%;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8.6万人,增长14.1%。高中阶段招生30.8万人,增长9.73%。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在校学生25.53万人,比上年增长20.1%,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66.37万人,增长5.7%,小学在校学生277.94万人,比上年下降0.7%,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普通初中毛入学率达105.0%。普通高校录取率为82.6%,大学毛入学率达18.0%。全市15岁及其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7年。

 

    【对外经贸和旅游业】 2003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25.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6%,其中进口10.10亿美元,增长43.7%,出口15.85亿美元,增长45.3%。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8.5%。民营企业出口额占全市的比重增至37.4%,以力帆、宗申、隆鑫、南川矿产为代表的民营企业逐步成为外贸出口的骨干企业。

 

    利用外资成效显著。2003年全市新签利用外资合同项目210个,合同外资金额5.57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6%和10.2%;实际利用外资5.6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外商直接投资3.11亿美元,增长10.8%。2003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设计咨询合同额1.3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实际完成营业额0.88亿美元,增长10.7%。外派劳务2608人,增长9.6%。

 

    受非典型性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业发展减缓。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4262.8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7.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94.52亿元,下降3.5%;接待海外游客23.45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13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49.2%和48.1%。

 

    【移民和扶贫】 移民工作按计划进行。二期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底清理全面通过国家验收。三期移民正式启动,全年完成移民搬迁安置11.34万人,复建各类房屋230.96万平方米,实施并完成库区淹没工矿企业结构调整120户,引进对口支援重点经济合作项目12个。全年完成动态移民投资28.44亿元。

 

    扶贫开发取得进展。2003年中央及市级财政性专项扶贫资金达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投入产业开发的扶贫资金2.04亿元,重点支持了贫困乡村的柑橘、笋竹、蘑芋和中药材等项目。新建小水厂2座,集中供水站56座,新解决25万人口饮水问题。启动特困村建设项目750个,续建1280个,完成高山移民迁建和贫困户住房改造2025户,又有13.5万绝对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