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
中国政府网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03年,全省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2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7.00亿元,下降2.5%;第二产业增加值3550.47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2238.46亿元,增长9.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0.9∶47.8∶31.3变化为17.6∶50.5∶31.9。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234.76亿元,增长12.2%;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191.65亿元,增长9.4%。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5%,居住价格总水平上升2.3%。商品零售价格上升1.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9%。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5.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升7.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升3.8%。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26.1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0%;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941.6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228.33元,比上年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35.68元,比上年增加19.9元,增长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08.6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6%。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2453.03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8560.00万平方米。

 

    2003年全省出生人口116.6万人,出生率12.1‰;死亡人口62.3万人,死亡率6.46‰;全年自然增加人口54.3万人,自然增长率5.64‰。年末全省总人口96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30万人,占27.2%;乡村人口7037万人,占72.8%。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7.4%,老年人口达到712万人。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全年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员76.8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全省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提高。

 

    年末全省参加失业保险职工680万人,月平均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7万人;580.05万职工和171.01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440.92万职工和125.93万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7.62亿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26万人。

 

    【财政·金融·保险】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296.7亿元,地方财政支出629.2亿元。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61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827.48亿元,增长16.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19.09亿元,增长17.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42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025.08亿元,增长9.6%;中长期贷款余额1871.53亿元,增长28.1%。贷款结构继续改善,贷款主要投向基本建设、工业、农业和个人消费等方面,年末余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8.1%、18.3%、18.0%和41.0%。全省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100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9.3%。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87.67亿元,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达184.21亿元,比上年增长40.2%。

 

    企业上市工作稳步推进。2003年底,全省共有上市公司33家,上市股票34只,其中A股31只,H股3只。全年新上市公司3家。全年通过股票市场发行、配股共募集资金28.87亿元,年末上市公司A股流通股市价总值330亿元。

 

    保险业务继续扩大。全年保费收入166.74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94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140.80亿元。全年赔付额28.00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额14.00亿元,人寿险赔付额14.00亿元。

 

    【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3569.47万吨,比上年减产15.2%;夏粮总产量2336.40万吨,增长2.1%;秋粮总产量1233.07万吨,减产35.8%。油料总产量309.91万吨,减产26.3%;棉花总产量37.67万吨,减产50.8%。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占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32.0%和38.0%,小麦综合加工能力明显增强。畜禽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奶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肉类精深加工能力居全国前列。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20.0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9.9%。退耕还林工作全面实施,退耕还林面积253.3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58.3%。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3.86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04.84千公顷。全年肉类总产量603.60万吨,比上年增长5.9%,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521.00万吨,增长5.6%;禽蛋产量326.20万吨,增长8.0%;牛奶产量49.60万吨,增长37.8%;水产品产量39.10万吨,增长8.0%。年末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6953.1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2%;农用拖拉机267.67万台,比上年增长4.1%,农用运输车179.32万辆,比上年增长9.4%;农村用电量144.59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3%。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303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175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990.10亿元,增长17.3%;集体企业增加值275.56亿元,增长18.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677.35亿元,增长20.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15.13亿元,增长21.3%。轻工业增加值510.8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重工业增加值1243.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

 

    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小麦深加工、畜产品深加工和铝工业三大产业链继续发展。在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食品制造业增长22.8%,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增长38.8%和21.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9%,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24.0%,化学药品制造业增长20.5%,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增长22.4%。

 

    全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20.6,比上年提高11.3点,创历史最高水平。产品销售收入5223.9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实现利润总额251.53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106.71亿元,增长65.3%。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5%。

 

    建筑业持续增长。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16.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省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实现税金22.00亿元,增长29.9%。

 

    【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0.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1580.04亿元,增长37.8%;城乡集体经济投资318.91亿元,增长14.1%;城乡居民个人投资406.59亿元,增长15.2%。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974.25亿元,比上年增长34.4%;更新改造投资364.86亿元,增长56.1%;房地产开发投资185.56亿元,增长34.1%。

 

    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667.73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交通运输业投资301.67亿元,增长19.2%;以城市供水、供热、污水处理、道路、园林等为主的城市公用事业及社会服务业投资138.76亿元,增长70.5%;电力工业投资167.03亿元,增长63.6%。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驻马店至信阳、郑州至少林寺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乡化纤万吨粘胶长丝、安彩华林年产10万吨聚乙烯管材管件等一批项目相继投产;淮干陈族湾、大港口圩区等项目竣工;西气东输主干线工程全线贯通;商丘至周口等高速公路、安阳信益年产600万套彩色纯平玻壳、河南艺术中心等项目已经开工。

 

    商品房产销同步增长。全年商品住宅投资135.21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商品房销售面积851.09万平方米,增长27.9%,其中住宅784.04万平方米,增长29.0%。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833.30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1%。其中,铁路1404.76亿吨公里,增长8.6%;公路405.20亿吨公里,增长1.6%;航空0.12亿吨公里,增长7.5%;水运23.22亿吨公里,增长51%。旅客周转量783.83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2%。其中,铁路423.00亿人公里,下降3.3%;公路350.02亿人公里,下降10.3%;航空10.61亿人公里,增长10.9%;水运0.19亿人公里,下降29.0%。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99.88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2.1%。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148.90万门,比上年增长3.5%;固定电话用户1364.60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759.90万户,乡村电话用户604.70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1072.60万户,新增用户335.20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4.11部/百人,比上年增加3.68部/百人;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194.9万户,比上年实际增长22.4%。

 

    【科技与教育】 2003年末,全省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61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4.65万人。全年用于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73.0亿元,其中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共取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52项。申请专利5261件,授权专利2961件。全年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3668份,成交金额19.27亿元。

 

    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2处,招收研究生3818人,比上年增加1111人;在学研究生8465人,增加2152人。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71所,增加6所;招生19万人,增加2.4万人;在校学生55.7万人,增加8.9万人。全省共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24所,招生12万人,在校学生30.6万人。18—22周岁人口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4.1%。全省高中阶段教育共招生95.4万人,在校学生247.2万人。其中普通高中888所,招生53.8万人,增加2.8万人,在校学生146.4万人,增加20.9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41.7万人,在校学生100.7万人。全省普通初中在校学生604.9万人。全省小学在校学生1058.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7%。全年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538.1万人次。扫除青壮年文盲14.6万人。

 

    【对外经贸和旅游业】 全年进出口总额47.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出口总额29.80亿美元,增长40.6%;进口总额17.36亿美元,增长60.0%。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比上年增长39.8%。从出口市场看,对美国出口比上年增长28.2%,对日本出口增长44.6%,对欧盟出口增长48.2%,对东盟出口增长22.7%,对韩国出口增长44.1%,对俄罗斯出口增长60.3%,对非洲出口增长100.1%。

 

    在利用外资方面,全年新批准外商投资企业数324个,比上年增长11.7%;合同外资金额18.26亿美元,增长79.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61亿美元,增长24.3%。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继续增长。全年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3.4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5%;完成营业额1.93亿美元,增长25.9%。

 

    旅游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各种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全省国际国内旅行社592家,比上年增加81家;星级宾馆350个,比上年增长40个;获得经营许可证的旅游景区(点)224家,比上年增加51家。受“非典”影响,全省全年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旅游者18.85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4.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63亿美元,下降56.6%;接待国内旅游者5052.44万人次,下降19.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41.78亿元,下降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