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
中国政府网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03年,山东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3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7%,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为1996年以来最高增速,也是全省连续第13年经济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5.0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6650.0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4275.0亿元,增长11.9%。三个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2∶50.3∶36.5调整变化为12.1∶53.5∶34.4,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1.1和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3.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654元(按现价汇率折算为1651美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3%。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7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达到101.1%;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升0.7%,消费品价格上升1.3%。分商品类别看,对价格总水平影响最大的食品类价格上升4.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升0.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99.9元,增长10.3%;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9.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3150.5元,增长6.7%;人均居住面积26.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9平方米。

 

    年末全省总人口9125.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42‰,死亡率6.64‰,自然增长率4.78‰。

 

    全省城镇实现就业再就业105.0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0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7.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757.8万人,减少0.9%。

 

    【财政·金融·保险】 全省财政总收入达到2108.5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12.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1.3%。全省地方财政支出1009.1亿元,增长17.2%;其中,农业支出61.7亿元,教育支出178.8亿元,科技支出19.8亿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438.2亿元,比年初增加2190.6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768.3亿元,比年初增加960.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467.1亿元,比年初增加1908.8亿元。

 

    截至年底,全省有证券公司3家,省内有证券营业部137个,共有境内上市公司69家,境外上市公司9家(其中三家同时在境内上市),上市股票82只,上市公司累计融资569.0亿元。

 

    已有13家全国性保险公司在全省设立分支机构,已营业的各类专业保险中介机构43家,从业人员18.0万人。全省保险公司合计资产总额为456.1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实现保费收入283.8亿元,增长26.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9.1亿元,增长6.9%;人身险保费收入224.7亿元,增长33.3%。财产险和人身险的比重分别为20.8%与79.2%。全年保险业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56.9亿元,增长24.6%。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715.0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农业1538.1亿元,增长7.4%;林业51.5亿元,增长5.6%;畜牧业759.3亿元,增长4.7%;渔业366.1亿元,增长1.5%。各业产值中,农业占56.6%,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林业占1.9%,与上年持平;畜牧业占28.0%,提高0.4个百分点;渔业占13.5%,下降0.7个百分点。粮经作物种植面积之比由上年的57∶43调整到54∶46。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2500万亩,首次超过总面积的一半,连续多年成为全国种植优质小麦第一大省。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增长,名、优、新、特、精、细品种不断增加。林业生产快速发展。人工造林344.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3倍。

 

    主要海洋产业实现产值18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8.8%。水产品总产量706.2万吨,增长1.6%。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的优质水产品养殖亮点凸显,对虾、海参、鲍鱼等优质海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6.1万吨、3.0万吨和0.4万吨,分别增长40.2%、16.2%和17.0%。

 

    农村用电量272.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4.3%。化肥施用量(折纯)429.5万吨,下降1.0%。有效灌溉面积4760.8千公顷。农用机械总动力8336.7万千瓦,增长4.2%,机耕、机播、机收面积分别达到7004.0千公顷、4367.0千公顷和3537.0千公顷。

 

    【工业和建筑业】 16172家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848.3亿元,增长18.1%;集体工业增加值726.3亿元,增长19.5%;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分别增长23.3%和25.3%。大中型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919.7亿元,增长17.9%。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58家,比上年增加96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实现增加值809.4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9.6%,提高2.6个百分点。12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07种,占89.2%;其中,增幅超过30%的有39种,占增长产品的36.4%。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91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3%;实现利润915.1亿元,实现利税1604.6亿元,分别增长49.6%和39.7%。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存货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的比重由上年的34.6%下降到33.0%,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加快0.2次。反映工业经济效益整体水平的综合指数为151.6,提高13.2点。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三级及以上(新资质)建筑企业437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0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实现利税76.3亿元,增长14.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38.6亿元,增长27.7%;实现利税24.9亿元,增长25.1%。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18.0公里,比上年末增加607.0公里。胶(州)—新(沂)铁路山东段296.6公里建成通车。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周转量10.0亿人次和432.1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0.2%和1.0%。水路旅客运输量、周转量达到1115.0万人次和5.2亿人公里,分别增长0.3%和9.6%。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9.8亿吨、周转量527.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7.0%和10.6%。水路货物运输量4645.0万吨、周转量1847.0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2.9%和11.6%。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2.6亿吨,增长16.1%。铁路旅客发送量3304.0万人次,下降7.4%;旅客周转量220.1亿人公里,下降10.7%;货物发送1.4亿吨,增长2.5%;货物周转量1000.5亿吨公里,增长8.1%。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75.7万辆,比上年增长16.6%;其中私人轿车30.3万辆,增长38.3%。私人轿车占轿车拥有总量的57.2%。

 

    航空业持续发展。全年航空货邮量达到12.4万吨,比上年增长11.3%;客运量605.7万人次,增长6.5%。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70.3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为334.3亿元,增长17.9%;邮政业务总量36.0亿元,增长13.7%。年末长途电话电路26.6万路,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62.6万路端。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09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08.8万户,电话普及率达到39.0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254.0万户。

 

    【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26.7亿元,比上年增长51.7%,创历史新高。固定资产投资率为42.9%,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在全社会投资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3584.7亿元,增长53.9%。其中,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618.0亿元,增长31.3%;联营股份制、外商港澳台等其他经济类型投资完成1966.7亿元,增长79.5%。城乡集体投资完成1121.5亿元,增长47.3%。个体私营投资完成620.5亿元,增长47.3%。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809.0亿元,增长65.8%;更新改造投资完成916.4亿元,增长43.7%。

 

    第二、三产业投资力度加大。在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完成58.9亿元,比上年增长29.4%;第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1832.3亿元和1693.5亿元,增长71.3%和39.5。三个产业投资构成由上年的2.0∶45.9∶52.1调整为1.7∶51.1∶47.2。

 

    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79.6亿元,比上年增长48.4%;其中,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54.3%,住宅投资增长42.0%,办公楼投资增长15.3%。全省销售商品房2000.4万平方米,增长39.0%;其中,销售住宅1790.1万平方米,占89.5%。居民个人购买商品住宅1674.0万平方米,占住宅销售总量的93.5%。

 

    【科技与教育】 全年共取得各类重要科技成果2896项。其中,具有国际领先先进水平的有466项,具有国内领先先进水平的有2276项,有486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火炬计划和星火计划成效显著。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288项,星火计划项目198项。专利申请量15794件,比上年增长22.9%;授权专利9067件,增长24.3%。年末各类技术贸易机构达到15280个,增长11.0%;专职从业人员18.9万人,增长11.0%;签订技术合同24368项,增长26.5%;合同金额52.6亿元,增长51.2%。年末共有两院院士3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2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2459人。

 

    2003年,全省27个培养研究生单位共招收研究生1.0万人,比上年增长48.1%;在校研究生2.2万人,增长38%。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27.4万人,比上年增加5.5万人。其中,本科招生11.6万人,增加2.6万人;专科招生15.8万人,增加2.9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76.1万人,比上年增加17.8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38.4万人,增加8.4万人;专科在校生37.7万人,增加9.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和在校生人数明显增加。普通高中招生63.8万人,在校学生达169.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5.9万人和22.1万人。普通初中招生129.1万人,在校学生485.3万人,分别比上年减少14.6万人和57万人。小学在校学生642.8万人,比上年减少19.8万人。小学招生107.9万人,比上年增加0.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138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7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751所,共招生37.0万人,在校学生90.2万人。

 

    【对外经贸和旅游业】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46.5亿美元,其中,出口265.7亿美元,增长25.8%。进口180.8亿美元,增长41.0%。全年实现贸易顺差84.9亿美元,增长2.4%。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中,外商直接投资70.9亿美元,增长48.9%;外商其他投资33.9亿美元,增长2.1倍;对外借款7.8亿美元,增长21.6%。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305个,增长30.5%;合同外商直接投资134.1亿美元,增长86.7%。

 

    全年新批境外企业(机构)113家,协议投资总额3.1亿美元,增长41.3%;其中,中方协议投资额1.1亿美元,外方协议投资额2.0亿美元。对外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9.9亿美元,增长71.1%;新签合同额12.4亿美元,增长29.7%。外派各类人员2.3万人次,增长7.8%;年末在外人员5.2万人,增长20.6%。

 

    旅游业受“非典”影响,国际国内游客及旅游收入均出现下降。接待国际游客77.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0.5%;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3.7亿美元,下降21.7%。接待国内游客8918.0万人次,下降6.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42.8亿元,下降5.0%。全年旅游总收入573.4亿元,下降6.1%。

 

    【开发区建设】 国家级和省级各类开发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37.0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完成财政收入110.8亿元,增长41.6%;出口交货值76.1亿美元,增长22.6%;进口55.9亿美元,增长36.1%;实际利用外资32.7亿美元,增长42.1%。高新技术开发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81.8亿元,增长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