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
中国政府网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92.86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1.86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947.89亿元,增长26.9%;第三产业增加值723.11亿元,增长11%。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0.2∶45.3∶34.5。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34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2%,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3.2%和2.9%,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12.94元,比上年增长14.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267.66元,比上年增长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5%,农村牧区为41.3%。

 

    年末全区城镇单位就业人员244.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28.3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221.58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12.56万人;全年有252.49万职工和64.49万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共有70.46万城市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比上年增长8.7%。全年人口出生率9.24‰,人口死亡率6.17‰;人口自然增长率3.07‰。年末全区总人口2379.61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12.17万人。城镇人口1064.64万人,乡村人口1314.97万人。

 

    【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快于支出,全年财政总收入257.5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2.2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138.39亿元,分别增长24.9%和26%;上划中央税收收入95.32亿元,增长33.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46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在地方财政支出中企业技改、医疗卫生、行政管理费和抚恤及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分别增长46.7%、38.9%、20%和49.4%。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090.98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355.6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1%。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924.1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7539.70亿元,现金支出7733.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8%和28%。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42.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全年保险业赔付额9.42亿元,增长10.6%。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5%。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574.92万公顷,比上年减少13.79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360.73万吨,比上年下降3.2%;油料产量102.29万吨,下降6.1%;甜菜产量99.44万吨,下降49%;蔬菜产量846.76万吨,增长12.1%;瓜果类产量103.24万吨,下降14.5%。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3.61万公顷,其中完成退耕造林面积29.9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8.6%;幼林抚育面积122.55万公顷,增长64.7%。

 

    牧业年度牲畜总增3258.39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加478.35万头(只),总增率44.9%;牧业年度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6930.21万头(只),比重为86.8%。全年牲畜出栏3856.38万头(只),比上年增长21.6%。全年肉类总产量162.72万吨,比上年增长11.6%;奶类总产量312.21万吨,增长84.9%;山羊绒产量5338万吨,增长17.8%;禽蛋类产量34.44万吨,增长24.5%。水产品产量7.28万吨,比上年减产6.3%。

 

    年末全区农牧业机械总动力1616.6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机耕地面积431.60万公顷,增长1.7%;机电井数量32.51万眼,增长7%;年内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61万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1.95万公顷;全年农村牧区用电量24.63亿千瓦时,增长4.4%;化肥施用量(折纯)93.19万吨,增长12.5%。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707.19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509.74亿元,增长31.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2.8%,集体企业增加值增长14.1%,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增长35.1%,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31.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48.5%。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60.72亿元,增长29.7%;重工业增加值349.02亿元,增长32.7%。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增长较快,乳制品、液体乳、小麦粉、淀粉、软饮料、食用植物油和配混合饲料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7.3%、1.23倍、53.3%、62.1%、50.1%、46%和68.6%。重工业中的载货汽车增长1倍多,煤炭、天然气、发电量、钢、成品钢材的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8.2%、36.3%、25.1%、11.9%和15.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5.56,比上年提高18.7点;实现利润64.97亿元,比上年增长81.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28.89亿元,增长93.9%;亏损企业亏损额比上年下降0.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8.7%,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40.7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全区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施工的单位工程个数8620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5470个,占全部施工单位工程总数的6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34万平方米,增长11.7%;竣工房屋面积1257万平方米,下降16%;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实现利润5.88亿元,增长44%;实现税金10.55亿元,增长45%。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0045.80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铁路11512.70万吨,增长8.2%;公路38532万吨,增长3.5%;民航1.1万吨,增长10%。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218.2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6%。其中,铁路976.18亿吨公里,增长8.4%;公路241.91亿吨公里,增长4.5%;民航0.13亿吨公里,增长26.3%。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3520.80万人,下降7.3%。其中,铁路2551.80万人,下降9.6%;公路20831万人,下降7.1%;民航138万人,增长4.5%。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222.06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2%。其中,铁路85.74亿人公里,下降7.6%;公路122.14亿人公里,下降6.5%;民航14.18亿人公里,增长5.8%。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3.60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05.10亿元,增长27.7%;邮政业务总量8.50亿元,增长4.9%。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66.90万门,增长5.9%;年末本地网固定电话用户431.80万户,增长38.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345.80万户,增长42.5%;乡村电话用户85.30万户,增长24.3%;公用电话点16.70万处。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79.10万户,增长51%。全区电话普及率38.3部/百人,增长47.3%。年末全区计算机互联网用户52.50万户,增长59.1%。

 

    【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新开工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5251个,比上年增加1661个。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07.94亿元,比上年增长68.9%。其中,国有经济单位投资630.72亿元,增长70%;集体经济单位投资31.40亿元,增长12.4%;城乡个人投资66.50亿元,增长10.6%;其他经济类型单位投资479.32亿元,增长1.87倍。基本建设投资781.36亿元,增长85.3%;更新改造投资177.90亿元,增长65.4%;房地产开发投资90.93亿元,增长25.5%;其他投资70.86亿元,增长1.17倍。地方项目完成投资1060.83亿元,增长73.3%;中央项目完成投资147.11亿元,增长42.9%。西部大开发重点投资中用于生态建设投资40.49亿元,增长44.6%;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79.46亿元,增长79.5%;交通运输业投资189.09亿元,增长83.4%。

 

    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超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14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7.39亿元。长庆气田至呼和浩特市输气管道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内蒙古大唐托克托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2×60万千瓦发电机组建成投产,内蒙古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岱海电厂开工建设;包头稀土高新区希望铝业有限责任公司铝电一体化项目电解铝一期工程建成投产;锡林浩特市至桑根达来铁路全线建成交付运营。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474.5万吨,生铁115.6万吨,炼钢5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160万千瓦,新建公路3375公里,新建铁路153.4公里。城镇住宅竣工面积1009.1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竣工面积481.79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44.15万平方米。

 

    【科技与教育】 年末全区城镇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72.91万人,比上年增加1.88万人。全年地方财政用于科学支出比上年增长10.6%。全年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340项,重大科技成果中基础理论成果18项,应用技术成果311项,软科学成果11项;荣获国家级奖励科技成果1项,自治区级奖励科技成果80项;全年专利申请1393项,授权专利817项,分别增长15.9%和20.3%;年内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7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85亿元,其中向区外输出技术成交金额0.8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4%和2倍。

 

    少数民族教育得到加强。年末全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7所,全年招收学生5.59万人,比上年增长25.3%;年末在校学生15.87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1.4%,其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4.20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3.52万人,分别增长32.3%和30.9%。年末研究生培养单位8个,全年招收研究生0.17万人,比上年增长47.6%;年末在校研究生0.3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0.1%,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0.13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0.11万人,分别增长23.9%和21.4%。年末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58所,招收学生6.40万人,比上年增长1.9%;年末在校学生17.43万人,比上年末下降4.8%。年末普通高中381所,全年招收学生16.60万人,比上年增长15.3%;年末在校学生42.0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5.4%,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1.70万人,增长16.9%。年末普通初中1552所,全年招收学生38.55万人,比上年下降7.6%;年末在校学生122.78万人,比上年末下降1.1%,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9.10万人,下降2.6%。全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95.3%,普通初中辍学率1.2%。年末有小学7763所,全年招收学生29.50万人,比上年下降19.4%;年末在校学生173.40万人,比上年末下降5.5%。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小学学生辍学率0.86%。

 

    【对外经贸和旅游业】 全年海关统计的外贸出口总额14.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2%。进口总额16.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

 

    全年新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48个,比上年增长70.1%。合同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4.34亿美元,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1.4%。年末全区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923户,比上年增加118户。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75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0.9%;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74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

 

    旅游业发展受“非典”疫情影响下降。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994.1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8%;国内旅游收入83.29亿元,增长1.3%。全年共接待旅游、访问、从事商务考察及其他有关活动的国际旅游人员41.36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58万人次,下降5.9%。全年旅游外汇收入1.3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