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
中国政府网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03年,山西省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45.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3.3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400.1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832.2亿元,增长8.6%。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402元,比上年增加1256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9.3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升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下降1.6%,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升1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升7.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水平上升2.9%,房屋销售价格和租赁价格总水平分别上升2.8%和0.5%,土地交易价格总水平上升8.6%。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005.03元,比上年增长12.4%;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730元,增长14.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99.4元,比上年增长7.0%。全年城镇新建住宅994.7万平方米;农村新建住宅558.58万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94平方米。年末全省全社会从业人员1469.44万人,比上年增加66.1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456.63万人,增加53.63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012.81万人,增加12.51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44∶25∶3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9%。全省有272.3万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193.34万职工参加了养老保险,有86.2万离退休人员领取了养老保险金,全省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年末全省总人口为3314.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86.28万人;乡村人口2028.01万人。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2.26‰,死亡率为6.04‰,自然增长率为6.22‰。

 

    【财政·金融·保险】 全省财政总收入完成37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6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全年全省增值税完成205.4亿元,增长34.7%;营业税完成36.6亿元,增长16.7%;消费税完成6.4亿元,增长14.3%;资源税完成8亿元,增长14.9%;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7.9%和7.4%。全省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和专项收入分别增长65.9%、27.5%和43.6%。全年全省一般预算支出执行414.6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26.6%,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增长3.3倍,水利和气象支出增长1.3倍,科学事业费支出增长14.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3.1%,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增长40.5%,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增长21.5%,文体广播事业费增长18.4%。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4751.6亿元,增长25.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835.4亿元,增长20.2%。各项贷款余额3630.7亿元,增长21.8%。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952.78亿元,现金支出11049.81亿元。

 

    全年全省保费收入90.5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0.19亿元,增长21.3%;人身险保费收入70.32亿元,增长33.2%。

 

    【农业】 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33.6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77.37千公顷。棉花种植面积91.4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9.17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78.54千公顷,增加7.57千公顷。全省粮食产量达到958.87万吨,增长3.6%。棉花产量为9.17万吨,增长22.8%;油料产量36.37万吨,下降5.3%。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507.67千公顷,全年退耕地造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完成340.06千公顷。肉类总产量76.94万吨,增长6.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9.21万吨,增长6.7%。禽蛋产量50.35万吨,增长10.3%;牛奶产量53.24万吨,增长19.1%;年末大牲畜存栏314.37万头,增长2.5%;猪存栏552.91万头,增长2.6%;羊存栏1188.15万只,增长3.5%。水产品产量3.11万吨,增长6.3%。

 

    【工业和建筑业】 2003年,全省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882.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358.67亿元,增长31.2%;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69%,比上年提高0.4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7.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集体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0.97亿元,增长16.9%;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25亿元,增长19.9%;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50.1亿元,增长25.8%;外商港澳台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5.07亿元,增长26.8%。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5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全省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320.0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实现利税316.53亿元,增长6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15.46,比上年提高18.37点;亏损企业亏损额17.79亿元,比上年减亏4.8%。

 

    全省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10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实现利税17.4亿元,增长35.1%。施工工程个数28751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15098个,占全部施工工程个数的52.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60.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9%。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513.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63122公里,比上年增长5.9%;高速公路达到1211公里,增长13.2%。省城太原对外航线38条,可直通全国40个城市。受“非典”影响,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37308万人,比上年下降3.4%。其中,铁路客运量2861万人,下降8.8%;公路客运量34328万人,下降3.2%。全社会货运量完成10.1亿吨,比上年增长12.4%。其中,铁路货运量3.67亿吨,增长6.7%;公路货运量6.77亿吨,增长4.0%。

 

    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8.3亿元(200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6.2%。全省光缆线路总长度达到44007皮长公里,比上年增长11.7%。本地交换机总容量达到75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649.2万户,增长21.5%,其中市话439.4万户,增长18.8%,农话209.8万户,增长27.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00.9万户,其中本年移动电话新增187.5万户,增长45.4%;移动短信达到36.1亿条,比上年增长2.5倍;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47万户,增长31.8%;已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23416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75.8%,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全省电话普及率每百人达到37.7部,比上年提高8.67部。

 

    【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 全省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6.0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10.0亿元,增长60.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70.3亿元,增长10.5%。全省基本建设投资完成515.4亿元,比上年增长28.7%。更新改造投资完成253.0亿元,比上年增长31.0%。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完成94.9亿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住宅投资49.1亿元,增长33.1%。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良好。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重点施工项目38个,全部建成投产项目7个。大运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太原西北环高速公路、太原至长治高速公路、长治至晋城高速公路、汾阳至柳林高速公路汾离段、得胜口至大同高速公路等相继开工并加紧建设。基本建设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高速公路141公里,火力发电50.2万千瓦,原煤开采1272万吨,选煤2065万吨,焦炭221万吨,炼钢630万吨。

 

    【能源】 2003年,山西省一、二次能源投资、生产继续较大幅度增加。能源工业投资共完成325.2亿元,比上年增长72.4%。其中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中用于煤炭工业的投资79.7亿元,增长25.5%;用于电力工业的投资124.6亿元,增长54.2%。全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3.85亿吨,比上年增长23%;二次能源生产折标准煤1.66亿吨,比上年增长13.7%。能源外输量继续大幅度增长,全年外输煤炭3亿吨,比上年增长8.1%;向省外输送电力233.23亿千瓦小时,增长9.8%,外输电量占发电量的比重为24.17%;外输焦炭3658万吨,比上年增长12.1%。

 

    【科技与教育】 全年全省共受理各项专利申请1743件,授权专利1175件,分别比上年增长6.9%和25.8%。全省技术市场共签订技术合同407份,成交金额3.23亿元。科研机构通过技术市场向各类企业共转让科技成果248项,增长1.2倍。年末全省共有省、市(地)、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72个,国家检测中心1个,省授权行业建立的检验所(站)35个,监督抽查了587家企业25类640种产品和商品。全省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08个,全年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2.7万台件。

 

    全年全省高等院校共招收研究生2979人,比上年增加972人;在学研究生6669人,增加1832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学生9.36万人,增长23.2%;在校学生27.4万人,增加6.6万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10个,占全部县总数的92.44%,人口覆盖率93.73%。全省初中(含职业初中)在校学生196.27万人,初中入学率97.44%;小学在校学生363.56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83%,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9.63%。全省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3703人,学历教育招生6326人,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08万人,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共培训结业的职工、农民182.87万人次。全年扫盲班结业0.96万人。

 

    【对外经贸和旅游业】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完成3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4%。其中出口总额22.7亿美元,增长36.4%;进口总额8.1亿美元,增长25.9%,进出口相抵,实现贸易顺差14.6亿美元。全年全省出口煤炭4378万吨,出口额净增3968万美元;出口焦炭1158万吨,出口额净增3.3亿美元;出口金属镁15.8万吨,增长32.7%。全省国有企业出口总额15.8亿美元,增长24.9%;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417万美元,增长73.5%;集体企业出口1.7亿美元,增长59.1%;私营企业出口2.6亿美元,增长92.5%。利用外资稳步发展。

 

    全省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89家,其中合资企业40家,合作企业20家,独资企业29家。全省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合同外资金额4.8亿美元,增长50.8%;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2亿美元,增长4.1%。

 

    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合同金额303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8%。但全年全省完成营业额仍达42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年末全省在外人数发展到1462人,比上年增长1%。

 

    全年共接待海外游客11.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3.2%;国内游客3490.2万人次,下降20%。全省旅游外汇收入3627.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51.5%;国内旅游收入98.5亿元,比上年下降18.2%。全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01.5亿元,比上年下降19.8%。

 

    【开发区建设】 科技开发区建设稳步发展。2003年末,全省共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13个。仅太原和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入区企业就达2176家,比上年末增加59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23家。太原和长治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72.6亿元,比上年增长53%;实现利税22.1亿元,增长6.9%;创汇8850万美元,增长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