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科研人员,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在世界上首次证实在病人器官内存在冠状病毒。
4月12日,广州地区举行非典型肺炎病原学进展发布会透露:由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等单位和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共同协作攻关,取得可喜成果:从广东非典型肺炎患者气管分泌物分离出2株冠状病毒,其基因分析显示,该冠状病毒属于一种新的亚型;19例被检查的病人血清中抗冠状病毒抗体均有明显增高。
4月15日晚11时,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通力合作,成功地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3月21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专家从非典型肺炎组织标本中成功地分离出了冠状病毒,并建立了动物模型。在此基础上,专家们通过对来自不同地区的非典型肺炎患者的肝、肺、咽拭子和淋巴结标本中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这一病毒的长度约为3万个碱基对(基因长度基本单位),与加拿大、美国报告的序列基本一致,属于一种新的冠状病毒。
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以前没有在人体发现过。这意味着科学家朝着控制这种疾病又前进了一步。此消息已经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官方网站公布。
4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迪克·汤姆森说,在当今与非典的斗争中,中国称得上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伙伴。他指出,全世界医学研究人员花了3年时间才找到艾滋病病毒,而这次中国的两个实验室与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同行通力合作,仅用8天就确定了非典的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