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边防建设
中国政府网
 

    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陆地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于2003年6月前完成,海防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新一轮陆地边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即将启动。从2003年7月起,国家将继续投资进行这项建设,计划再经过几年的努力,将全国陆地边境大部分地段的边防基础设施都建起来,重点地段达到设施配套齐全。与此同时,将启动全国海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海防管理急需的基础设施。

 

    为加强对边境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中国从1996年开始投巨资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云南和广西等9个省、自治区的边境,进行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建成边防巡逻路12900多公里,边境铁丝网3700多公里,口岸铁栅栏近3万米,边境管理监控设施230多套,边境管理辅助标志1200座。这些设施投入使用后,明显地改善了边防部队的执勤条件,提高了对边境的管理与控制能力,为中国与邻国共同维护边界秩序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了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同时,边防巡逻路的建设,改变了边境地区交通闭塞的状况,方便了沿边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

 

    中国边境地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与周边国家的交往与合作日益增多,边防交往与合作逐步形成制度。随着中、俄、哈、吉、塔《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以及其他一系列睦邻友好条约的签订实施,中国北部边疆呈现一片祥和安宁景象。2003年,加强边防信息交流,深化双边和多边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预防各种形式的跨界犯罪活动已成为5国共同的行动。继一年前和吉尔吉斯斯坦在边境地区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后,中国与周边国家边防合作正迈入新阶段。从中越边境到中老、中缅边境,一系列边界问题相继解决,一系列边境管理制度和边防合作条约相继签订,边防交往与合作逐步深入,推动了边贸的繁荣兴盛。边防交往与合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推动了中外边民的友好交流。中国边防部门和边防部队忠实履行有关条约、协定和协议,积极与邻国相应边防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磋商和边防会谈会晤机制,开展各个层次的边防交往与合作,妥善处理各种边境事务,增进了相互了解、信任与友谊,形成了和平友好的边界氛围。

 

    中国陆地边界线长2.2万公里,与15个国家接壤;大陆海岸线总长1.8万公里,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或海疆相连。随着边境控制手段的进步,边境管理水平的提高,2003年,中国对重要沿海地区、山口、通道和偏远地区的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有效地维护了边境秩序,捍卫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中国边境执勤手段开始迈向立体化、信息化,对边境的管理控制能力明显提高。官兵执勤巡逻除徒步、骑马、乘车外,新增加了直升机空中巡逻,乘艇、乘摩托雪橇巡逻等执勤方式。同时,建成了数百套边海防管理监控设施。这些设施集昼夜监视、自动报警、连续追踪、拍摄记录等功能于一体,实行电脑统一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受天气影响小,实际监控效果好,一旦发现情况,能迅速通过无线、有线和卫星通信手段指挥部队及时处置。

 

    党中央、中央军委十分关心广大边海防官兵的衣、食、住、行,拨出巨款为边防部队建设菜篮子工程。从大漠戈壁到沿海岛屿,边海防部队相继建成了一批良种繁育基地、种养新技术试验基地、大型养殖场和菜篮子示范工程,边防一线连队全部建起了温室大棚,蔬菜、生猪生产实现了规模化、基地化。至2003年,连海拔5300米以上的查果拉哨所、甘巴拉雷达站也都建起了半地下日光温室和保温猪圈,官兵常年吃上了20多种新鲜蔬菜。中国惟一不通公路的墨脱县驻军的蔬菜基本自给,鲜肉自给率达40%。边防部队积极引进新品种,大力推广新技术,多渠道培训技术骨干。2003年,团一级的副食品生产基地都配有一至两名种植技术骨干,连队有一至两名种植能手。部队种植、养殖良种普及率达90%以上。随着立体种植、蔬菜嫁接、基质栽培、生物肥药等20多项新技术的普及,边海防部队鲜菜、鲜肉自给率分别达到85%和60%以上,从而结束了常年吃干菜、冻菜和罐头的历史。

 

    西沙、南沙部队新建、改建、扩建了营房、港口、码头,兴建了雨水收集工程、海水淡化工程、无土栽培工程和优良果木、蔬菜种植工程,建起了电视差转台,为官兵宿舍安装了空调,新配了发电机组、冷藏库和医疗器械等生活保障设施。有关部门研制了适应西沙、南沙气候条件的特种食品和特种服装。现在,西沙守岛官兵每天都能吃上自产的新鲜瓜果蔬菜和鲜猪、鲜鱼,可以洗上淡水澡,收看到10多个频道的电视节目,拨打IC电话;官兵探亲除有专门的补给舰艇外,还可搭乘西沙航班和海南省的“琼沙”号客轮。南沙守岛官兵已全部住进有空调的营房,每个礁上都配备了海水淡化设备、无土栽培设备和发豆芽、磨豆腐设备;守礁官兵可以无线上网,浏览中央教育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全国各地报纸的内容。

 

    西藏边防一线部队的部分官兵2003年首次穿上包括冬作训服、防寒羽绒大衣、薄型棉衣裤、防寒面罩、外套靴等21个品种的新一代高原防寒服。这种防寒系列服装功能配套,种类齐全,完全可以满足官兵在冬季训练、值勤、巡逻等特定环境条件下的穿着需要。

 

    边防部队的通信已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干线传输数字化、末端功能综合化,官兵们还用上了卫星通信设备。边防一线部队基本建立了远程医疗系统,官兵们患上疑难病症能及时得到远程医疗服务。驻守在海拔4000多米的边防连队配备了新式的制氧机,官兵们执勤归来可以吸几口氧消除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