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联工作综述
中国政府网
 

    2003年,中国文联积极开展各种文艺创作、文艺展演和文艺评论活动,取得了新的成绩。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

 

    2003年,中国文联机关和各团体会员自觉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加强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文艺队伍建设结合起来,组织广大文艺家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学习、研讨、采风创作活动。

 

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2003年,中国文联将调查研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年初,制定了《中国文联2003年调研工作具体实施方案》。中国文联书记处的同志亲自牵头负责6个调研课题,带领课题组同志分别前往福建、西藏、新疆等18个省、自治区、区、直辖市、市文联和基层文联,听取意见,了解情况。初步的调研成果对进一步思考、探索中国文联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

 

办好丰富新颖的文艺活动,广结深交文艺界朋友

 

    2003年1月,中国文联组织和举办了首届“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12个艺术门类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欢聚一堂,展示艺术家的风采和创作成果。

 

    在抗击“非典”的同时,中国文联及时派出了以驻会副主席为团长的文艺家采风团赴新疆、西藏自治区进行慰问演出和采风;8月,中国文联又组织一批文艺家赴湖南采风,学习宣传郑培民同志事迹。

 

    2003年,中国文联还联合其他单位举办了首届敦煌国际书法艺术节、第二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第十届国际摄影展和《全国劳模——时代的领跑者》大型摄影展、2003年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2003年北京国际舞蹈演出季等文艺活动和田汉、冯雪峰文化名人系列纪念活动,年底,中国文联还举办了“文学艺术作品版权保护与WTO专题研讨班”。

 

提高评奖办节品位,力戒浮躁与奢华

 

    2003年,中国文联进一步完善了13个全国性文艺奖项的评奖管理制度,规范了评选程序,改进了评委遴选方式,修改了中国电视金鹰奖等奖项的章程,因此,在中国电视“金鹰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初评和第八届中国戏剧节等评奖活动中更好地体现“三贴近”的要求。

 

    2003年,第二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六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剧目奖、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二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二十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第四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初赛、第四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理论奖和第二十一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等评奖活动努力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评出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中国文联选报的舞剧《红梅赞》等三部作品获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纪念活动,成为近年来中国戏剧界的一件盛事。

 

关注当今文艺思潮,推进理论评论建设

 

    2003年,中国文联和各团体会员的理论评论队伍逐渐壮大,学术研讨活动不断深入。中国剧协在广东、福建举办“当代戏剧之命运论坛”和“传统文化与戏曲艺术论坛”,中国影协举办首届中国电影导演研讨会和中小学生影评大赛,中国曲协在北京和陕西举办以中西部地区曲艺创作者为对象的全国曲艺创作学习班,中国杂协在南宁举办了第九届全国杂技理论研讨会。湖北、江西等地方文联也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文艺思潮、文艺现象和文艺作品理论研讨会。这些理论评论奖的评奖和研讨活动,注重紧密结合文艺创作实际,坚持正确导向,增强了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开展健康的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创造了条件,为营造良好的文艺鉴赏环境和批评环境提供了较好的工作服务和组织支持。

 

展示民族文化艺术风采,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合作

 

    2003年,中国文联及11个全国文艺家协会共开展对外文化交流项目95个,人员交流759人次;举办涉外美术、摄影、书法展览及演出24项。

 

    2003年3月至6月,中国文联和美协、摄协、书协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举办了“中国藏族服装服饰暨外国人眼里的中国”摄影展和“当代中国书画作品展”。这两个展览使国际社会更真实地了解了中国近年来在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权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2003年9月至10月,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美协共同主办了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这次展览涵盖了五大洲45个国家的577件作品,是迄今为止国内举办的规格和水平最高、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国际美术盛会,开创了中国美术对外交流的新局面。

 

    2003年,中国文联还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中华情》歌曲征集演唱大型系列活动。密切了两岸四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

 

    2003年12月,中国文联经积极努力,争取到广泛的国际支持,加入了“国际艺术理事会及文化机构联合会”,拓宽了中国文联及各全国文艺家协会的对外交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