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国概况
 
新闻出版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06月29日   来源:统计局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

    2003年新闻出版行业统计显示,新闻出版产业去年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行业基本情况如下: 

    ——全国出版图书、期刊、报纸总印张为1806.93亿印张,折合用纸量418.59万吨,与上年相比用纸量增长10.75%。其中:书籍用纸占总量14.11%,课本用纸占总量11.77%,图片用纸占总量0.1%;期刊用纸占总量6.13%;报纸用纸占总量67.89%。 

    ——全国共出版图书190391种,其中新版图书110812种,重版、重印图书79579种,总印数66.7亿册(张),总印张462.22亿印张,折合用纸量108.77万吨,定价总金额561.82亿元。与上年相比图书品种增长11.4%,新版图书品种增长10%,重版、重印图书品种增长13.2%,总印数下降2.9%,总印张增长1.3%,定价总金额增长5%。 

    ——全国共出版期刊9074种,平均期印数19909万册,总印数29.47亿册,总印张109.12亿印张,折合用纸量25.64万吨(含高校学报、公报、政报、年鉴1704种,平均期印数429万册,总印数4287万册,总印张178015千印张)。与上年相比种数增长0.5%,平均期印数下降2.44%,总印数下降0.14%,总印张增长2.58%。 

    ——全国共出版报纸2119种,平均期印数19072.42万份,总印数383.12亿份,总印张1235.59亿印张,折合用纸量284.18万吨。与上年相比,种数下降0.84%,平均期印数增长1.88%,总印数增长4.16%,总印张增长15.76%。 

    ——全国共出版录音制品13333种,出版数量2.2亿盒(张),发行数量1.96亿盒(张),发行总金额13.25亿元。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8.43%,出版数量下降2.55%,发行数量下降1.65%,发行总金额下降2.94%。全国共出版录像制品14891种,出版数量3.54亿盒(张),发行数量2.6亿盒(张),发行总金额14.3亿元。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9.69%,出版数量增长61.84%,发行数量增长49.75%,发行总金额增长29.74%。 

    ——全国共出版电子出版物4961种、9320.89万张。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5.26%,数量下降3.72%,其中只读光盘(CD-ROM)4930种、9285.5万张;高密度只读光盘(DVD-ROM)4种、2.6万张;其他光盘27种、32.79万张。 

    ——全国共有图书发行网点67356处,与上年相比减少4468处。在图书发行网点中国有书店2785处,比上年增加12处;国有售书点10082处,比上年减少513处;其他类型售书点共54489处,比上年减少3967处。在其他类型售书点中:供销社售书点7731处,比上年减少1909处;出版社自办售书点599处,比上年减少21处;集、个体书店(摊)34384处,比上年减少1651处;其他11775处,比上年减少386处。全国图书发行全行业总购进162.41亿册,1146.33亿元,与上年相比册数下降1.88%,金额增长8.95%。其中:从生产者购进90.89亿册,比上年下降0.81%,购进金额7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5%。全国图书发行总销售157.54亿册、1070.2亿元,与上年相比册数下降1.9%,金额增长7.67%。 

    ——全国共有书刊印刷两级定点企业1123家,比上年减少32家。其中:国家定点厂285家(出版系统国家定点厂78家),比上年减少1家;省级定点厂838家,比上年减少31家。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159.29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7%。其中国家定点厂完成76.47亿元(占工业总产值48.01%),增长6.25%;出版系统国家定点厂完成35.2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2.13%),增长30.61%;省级定点厂完成82.8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51.99%),增长6.10%。 

    ——全国图书、报纸、期刊累计出口1077744种次、766.05万册(份)、2330.34万美元,与上年相比种次增长19.86%,数量增长23.45%,金额增长33.88%。2003年全国图书、报纸、期刊累计进口690645种次、1877.46万册(份)、14608.27万美元,与上年相比种次增长25.83%,数量增长32.34%,金额增长53.98%。2003年全国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累计出口126964种次、132.73万盒(张)、139万美元,与上年相比种次增长184.26%,数量增长49.97%,金额下降35.93%。2003年全国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累计进口10177种次、104.02万盒(张)、2272.64万美元,与上年相比种次下降18.11%,数量增长25.39%,金额增长85.84%。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及时调整和认真组织实施“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十五”国家重点音像制品出版规划、“十五”国家重点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和“十五”国家古籍整理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以及《印刷企业“十五”后三年总量、结构、布局宏观调控指导意见》。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网络六大出版,发行、印刷、光储存三大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出版物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印装质量有一定提高,市场兴旺,两个效益显著。 

    坚持政策引导、典型带动和具体指导相结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把坚持正确导向真正落到实处。按照“三贴近”的要求,进一步改进评奖工作,把群众的喜爱程度、市场的占有情况等作为重点的评价指标和检验标准,增加奖项的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第六届国家图书奖评出了12个荣誉奖、30个国家图书奖、99个提名奖、50个特别奖,第三届全国优秀文艺音像制品奖和第八届全国优秀科技音像制品奖分别有104种和99种获奖。各个奖项的评选,起到了评出导向、评出品牌、评出榜样的积极作用,一批优秀出版物被及时地推介给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反响比较好。改进书号核发工作,在坚持按基数作为核发标准的前提下,加大奖优罚劣的力度,扶持优秀图书出版项目,书号资源配置向优秀出版单位倾斜。 

    积极为新闻出版业发展争取优惠政策。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协商,落实了科技类音像制品和科普类报纸享受返还增值税的政策,中国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都已程度不同地得到了国家优惠经济政策的支持。通过争取,财政部同意将使用统一书号的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等出版物纳入增值税先征后返范围、将科技图书确认依据改为《图书在版编目数据》,解决了出版物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需要,新闻出版单位有所增长。2003年,审核批准35家符合条件的企业新上可录类光盘生产项目,批准进口可录类光盘生产线500余条,批准现有38家只读类光盘企业增线124条,为加快发展中国光盘产业打下了基础。批准设立新的磁介质复制企业9家,全年新增印刷企业2477家。适应现代传媒发展的要求,积极推动跨媒体互动经营,新批准21家图书出版单位增加音像电子出版权,批准50家互联网出版机构从事出版业务。 

    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2003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成为历史上外国参展商最多的一次,海外展台352个,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家海外公司参展,达成版权贸易初步协议8129项。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逐步形成了“书刊贸易”、“版权贸易”、“文化交流”三大支柱和国际化、专业化两大趋势。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国际光存储设备展览会及技术交流会。因受非典影响,中国期刊代表团虽不能赴巴黎参加国际期刊联盟第34届大会,但在中央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采用卫星线路远程传送,实时出席了会议并作发言,中央电视台四频道实况播发了全过程。这是中国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办法,并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国际期刊界、中国驻法大使馆以及各有关方面的好评。与WIPO合作,积极开展双边交流。参与WTO审议中国立法和执法有关情况的应对工作,提交了应对美国、日本、欧盟所提问题的政策意见。参加由商务部牵头的中美部长及非正式贸易对话和中美知识产权磋商,并提供了有关版权保护情况和政策口径。就香港特别行政区国际著作权公约适用情况和《两岸直接通商实施方案》提供工作意见。各种国际书展参展活动取得了良好效益,达成版权项目约2000多项、贸易额约1500多万美元。2003年,新批外商投资印刷企业72家,投资总额4.6亿美元,注册资本2.4亿美元,批准外资增设印刷项目企业72家,新批外商投资分销企业4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