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外交工作
中国政府网
 

    2003年,国际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争取和平、谋求合作、促进发展是全年形势变化的主流,但局部动荡加剧,不稳定因素增加,天下仍不太平。

 

    面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变化,中国外交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妥善应对国际热点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既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化解挑战,开创了外交工作新局面。

 

    2003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分别访问了22个国家。18位外国国家元首、22位政府首脑、31位外交部长访问中国。截止2003年底,中国加入了135个政府间国际组织,与16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一年主要工作有:

 

一、妥善应对国际热点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

 

    伊拉克问题不仅关系到海湾及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加剧了地区和国际紧张局势。

 

    在伊拉克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联合国发挥主导作用。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积极参与有关伊拉克问题的讨论和磋商。在安理会讨论是否授权对伊拉克动武问题时,中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道,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在伊拉克战事基本平息后,中国与国际社会加强协调,推动联合国解除对伊拉克禁运,积极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在安理会讨论1511号决议草案过程中,中国始终本着建设性态度积极就决议草案提出意见,为该决议的顺利通过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为伊拉克的经济重建工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同时,及时派出复馆小组重返伊拉克,为全面恢复中国驻伊使馆的工作做准备。

 

    中国积极推动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和平解决。2003年,朝鲜半岛核问题一度出现紧张局面。中国从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出发,积极开展外交斡旋,劝和促谈,在北京主办了中、朝、美三方会议和中、朝、美、韩、俄、日第一轮六方会谈,避免了朝鲜半岛局势的进一步升级,为确定朝核问题和平解决的方向和推动实质问题的讨论,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中国在国内采取一系列果断应对措施的同时,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在“非典”疫情最严重的时刻,温家宝总理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关于“非典”问题的特别会议,就加强区域合作提出一系列建议,展现了中国政府坦诚、负责与合作的态度。吴仪副总理率团出席世界卫生大会,显示了中国政府在公共卫生领域加强国际合作的诚意。

 

二、全面推进周边睦邻友好合作

 

    根据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中国继续全面推进周边睦邻友好,促进地区和平、合作与繁荣。

 

    中国与东盟10国的“10+1”和与东盟、日、韩的“10+3”合作,是周边外交的一大亮点。2003年10月,温家宝总理赴印尼参加“10+1”、“10+3”领导人会议以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并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将中国-东盟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还同意进一步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加强在非传统安全、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并为在2010年建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而共同努力。

 

    中国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各项工作。6月,胡锦涛主席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第三次峰会。各成员国就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达成广泛共识,签署和批准了《莫斯科宣言》和9份有关加强该组织机制和常设机构运作的法律文件。9月,各成员国总理在北京举行会晤,就完善组织机制、推进务实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批准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明确了6国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先领域、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及长远战略目标。在中国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完成了秘书处和地区反恐怖机构的筹建工作,成功举行了首次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并多次参加联合国和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活动,扩大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影响。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已由初创阶段进入全面务实合作的新时期。

 

    中国同印度的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近10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访华。双方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确立两国关系发展的目标和指导原则。双方在宣言里重申,要扩大交往、增信释疑、拓展合作,争取使双边贸易额在2005年达到100亿美元;双方互不构成威胁,边界等历史遗留问题不应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印度首次明确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国与朝鲜、巴基斯坦的传统睦邻友好关系继续得到巩固,与蒙古、韩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2003年6月,胡锦涛主席访问蒙古期间,中蒙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和发展中蒙睦邻互信伙伴关系”。7月,胡锦涛主席与来访的韩国总统卢武铉举行会谈,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将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三、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

 

    中美关系总体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中美双方高层接触增多,在经贸、反恐、防扩散等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不断加强。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两次与美国总统布什会晤,双方同意继续推进两国关系并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合作。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成功访问美国,与美领导人就充实和拓展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布什总统首次公开表示反对台湾当局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的言行。双方一致认为,中美加强互利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同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2003年5月,胡锦涛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庆典。这是胡锦涛主席担任国家元首以来的首次出访,受到世界广泛关注。中俄两国元首就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交换了意见,发表了联合声明,重申将按照《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原则和精神,共同推进两国睦邻友好与互利合作。9月,中俄两国总理在举行第八次定期会晤后发表联合公报,对双方今后重点合作领域进行了规划。两国还在反恐、伊拉克战争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中国与欧盟的全面伙伴关系不断加强。2003年9月,欧盟发布第5份对华政策文件。10月,中国首度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全面阐述了中国对欧盟的政策和今后5年双方的合作措施。中欧领导人在第六次会晤后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同意共同致力于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日关系总体上继续向前发展。200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5周年。胡锦涛主席在出席俄罗斯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纪念活动及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一次领导人会议期间两次会见日本首相小泉,就中日关系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胡锦涛主席强调,发展新世纪的中日关系,必须牢记中日友好的历史和经验教训,珍惜来之不易的友好成果。双方应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推动两国关系健康发展。8月底,吴邦国委员长访问了日本,取得积极成果。在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疫情期间,日本政府和各界提供了总额达17.32亿日元的医疗物资援助。

 

四、不断拓展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中国重视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继续在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推进南南合作的新途径,努力深化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2003年6月,胡锦涛主席参加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为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互利合作提出了新思路,开辟了新前景,受到国际社会好评。12月,温家宝总理赴埃塞俄比亚参加第二届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与各国领导人共同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合作,重申愿与非洲国家建立长期稳定、平等互利、全面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提出了发展中非关系的4点具体建议,显示了中国真诚友好、平等合作的对非政策。

 

    在联合国等国际多边领域,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不断加强。2003年9月,世界贸易组织(WTO)举行坎昆会议,中国第一次作为世贸组织正式会员国与会。会上,中国提出世界贸易组织应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并始终与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合作,强调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等核心问题上应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切身利益。

 

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事务

 

    中国积极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作用,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倡导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型安全观,在反恐、维和、人权、发展、环境、卫生、司法、救灾等领域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中国本着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国际多边防扩散机制的建设,签署了与防扩散相关的全部国际条约。中国发表了《中国防扩散政策和措施》白皮书,全面、系统地介绍本国的防扩散政策和在出口管制领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是中国政府实施防扩散政策、不断完善防扩散立法、进一步加强国际防扩散合作的重要举措。

 

六、增强领事服务意识

 

    中国坚持在对外工作中体现“执政为民”的宗旨,强调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如齐齐哈尔市发生日本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后,中国政府多次与日方进行严正交涉,敦促日方妥善处理善后工作和作出合理的赔偿,维护了中国公民的正当权益。俄罗斯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发生火灾后,中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外交部等有关部门及中国有关使馆及时了解我国公民的伤亡和损失情况,在有关国家的大力协助下,迅速妥善地处理了善后事宜。

 

七、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坚决反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为此在国际上与台湾当局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连续第十一次和第七次挫败台“重返”联合国和挤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图谋,有力地遏制了台湾当局各种名目的分裂活动,揭露了其在所谓“公投”问题上假借民主分裂祖国、破坏地区和平与发展的真面目,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