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国政府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密切合作的原则,积极发展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友好关系。双方政治交往密切,经贸合作成果显著,在国际事务中加强磋商与配合。中非关系进入以双边为主,双、多边并举,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
一、各领域、各层次人员互访频繁,相互了解加深,政治互信增强。2003年中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主要访问有: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埃塞俄比亚(12月);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访问坦桑尼亚、纳米比亚、赞比亚(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韩启德分别访问毛里求斯、喀麦隆(11月)和肯尼亚、尼日利亚(12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怀西分别访问南非(1月、6月);外交部长唐家璇访问毛里求斯、博茨瓦纳、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1月);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部长助理吕国增分别访问喀麦隆、中非(4月)和莫桑比克、津巴布韦(7月),外交部领导成员乔宗淮访问科特迪瓦、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9月)。
该地区国家访华的有:科摩罗总统阿扎利·阿苏马尼、喀麦隆总统保罗·比亚、赞比亚总统利维·帕特里克·姆瓦纳瓦萨、尼日尔总理阿马杜·哈马、乌干达总理阿波罗·恩西班比以及肯尼亚、吉布提、马里、塞拉利昂、加蓬外长和莱索托外交大臣。此外,中非在政党、经贸、文教体育、卫生、科技、军事、农业等领域的交流频繁,增进了相互了解,促进了合作。
年内,中国分别与吉布提、加蓬、马里三国新建外交部间政治磋商机制,使该地区与中国建立该机制的国家增至20个。此外,中国还举办了第8期非洲高级外交官访华团、非洲中青年外交官“了解现代中国”讲习班,来自17个非洲国家及两个非洲次区域组织的39名外交官来华参加活动。
二、中非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成功召开,论坛机制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中非双方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开展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12月15-16日,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温家宝总理以及非洲国家的13位领导人和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和44个非洲国家负责外交、国际经济合作事务的80余名部长与会,共商合作大计,达成广泛共识。会议通过了重在合作、面向行动的《中非合作论坛亚的斯亚贝巴行动计划(2004-2006)》,对未来3年双方在政治、经贸、社会发展和国际事务等各领域的合作确定了总框架。温家宝总理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继往开来,全面推进中非友好合作》的讲话,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非关系的四点建议:相互支持,推动传统友好关系继续发展;加强磋商,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调立场,共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深化合作,开创中非友好关系新局面。
中方在会上宣布,今后3年中国将为非洲国家培养、培训各类人才1万人;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进入中国市场给予免税待遇;新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毛里求斯、塞舌尔、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突尼斯等8个非洲国家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2004年在中国举办“中非青年联欢节”和以非洲为主宾洲的“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活动等。这些新举措受到与会者热烈欢迎,在非洲国家引起强烈反响。会议还决定,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将于2006年下半年在中国举行。会议期间还举行了首次“中非企业家大会”,双方企业界500人与会,签署了21个合作协议,总金额近10亿美元;举办了“中非友好合作成果展”和“中非合作论坛纪念雕塑”揭幕仪式。
随后,论坛中方后续行动委员会秘书处全力落实论坛后续行动,加强与非洲在人力资源开发、农业、卫生等领域的合作:组织3批专家赴非洲6国分片举办了7期疟疾防治、玉米种植、太阳能使用等实用技术培训班,开创中国专家赴非授课、分地区办班的新形式;委托有关方面举办“中非经济改革与发展战略高级研讨会”和“面向非洲的中国环境”主题活动等。以上进一步调动了各方对非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非洲方面对论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一些非洲国家相继成立了后续行动小组。
三、经贸互利合作开创新局面,对非洲“走出去”战略初见成效。全年中非贸易总额达185.5亿美元,同比增长19.7%,其中,中方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贸易总额为133.95亿美元,同比增长57.83%,中方出口69.55亿美元,增长52.46%,进口64.40亿美元,增长64.08%。中方出口结构优化,从过去以纺织品和轻工产品为主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转变。中非投资、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持续增长,合作领域扩大,涉及商贸、建筑、交通、水电、电讯、农业、制造业、医药、能源开发等,合作形式更趋灵活和多样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国在非洲新设企业53家,中方投资金额1.07亿美元;新签承包及劳务合同1018个,合同额39.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8.2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中国在非洲共有企业638家,协议总投资额12.63亿美元,在非承包劳务合同总金额259.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88.76亿美元。
四、对台湾在非洲的“邦交国”工作取得突破,与利比里亚实现复交。10月11日,中国与西非国家利比里亚恢复了已中断6年的外交关系,同时,利宣布终止与台湾的所谓“外交关系”。至此,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达到46个(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39个),台湾在非洲的“邦交国”则减至7个。
五、中非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加强磋商与合作,互相支持。中国加大对非洲事务的参与力度,支持非洲和平与发展事业,2003年首次派遣成建制非战斗部队分别参加联合国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利比里亚的维和行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扬。继续开展与非洲地区和次区域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支持非洲联盟机构建设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实施,派政府特使出席了非联第二届首脑会议,并向非联捐献30万美元。首次向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东南部非洲共同市场派遣兼驻代表。中国与非洲国家在世贸组织坎昆会议、第五十八届联大、首次南北国家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等多边场合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共同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绝大部分非洲国家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国统一大业,为2003年中国第11次和第7次分别挫败台湾“参与”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图谋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