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美国
2003年,中美关系总体上继续改善和发展。
两国领导人保持了密切的交往与沟通。双方在经贸、反恐、卫生、执法、文教、科技、环保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续有进展,两军交往增加。两国在朝鲜核问题、伊拉克等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上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磋商与协调。与此同时,台湾问题仍然是影响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最大因素,中美在人权、宗教、香港、“法轮功”、防扩散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两国经贸摩擦有所增加。
1月至3月,江泽民主席与美国总统布什多次通电话或通信,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6月1日和10月19日,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分别在法国埃维昂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和泰国曼谷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会晤,双方就充实和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两国元首还多次通电话和互致信函,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与地区问题交换看法。
12月7日至10日,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温家宝总理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人首次访美。
两国进行的其他接触和往来有:
1月至3月,唐家璇外长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安理会反恐问题和伊拉克问题会议期间,先后四次与美国务卿鲍威尔举行会晤,就中美关系、伊拉克、朝核等问题交换看法。双方还多次通电话或通信,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看法。
1月20日,中美副外长级战略安全、多边军控和防扩散磋商在北京举行,王光亚副外长与美国负责国际安全与军控事务的副国务卿博尔顿举行会谈。
2月23日至24日,美国务卿鲍威尔访华,国家主席江泽民、副主席胡锦涛分别会见,外交部长唐家璇与鲍威尔举行会谈。双方主要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以及伊拉克、朝核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5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全国防治非典总指挥吴仪应约与美国卫生部长汤普森通电话,就中美开展非典防治交流与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
5月7日至8日,周文重副外长访美,与美副国务卿格罗斯曼举行中美副外长级政治磋商。
5月19日,吴仪副总理在日内瓦出席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期间会见美卫生部长汤普森,双方就非典防治、中美疾病控制合作等问题交换意见。
6月底和11月初,王毅副外长两次访美,就朝核问题与美方交换意见。
7月17日至20日,戴秉国副外长作为中国政府特使访美,向切尼副总统面交了胡锦涛主席致布什总统的信,并着重就中美关系和朝核问题同美方交换看法。
9月21日至23日,李肇星外长访美,分别会见美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和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政府官员以及美国国会参议院临时议长史蒂文斯等重要国会议员,并与国务卿鲍威尔举行了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其他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李肇星外长和鲍威尔国务卿还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东盟地区论坛外长金边会议、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外长日内瓦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曼谷会议等多边场合多次举行会晤,并保持着密切的电话和信件往来。
10月27日至11月1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会见了美总统布什和国务卿鲍威尔,并与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两军交往、台湾等问题交换意见。
11月2日至15日,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应美国前总统布什邀请访问美国,出席美国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布什图书馆与中国全国对外友协在休斯敦共同举行的中美关系研讨会等活动,并会见了美国总统布什等美方领导人。
12月29日,美国总统特使、前国务卿贝克访华,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分别会见,双方主要就中美关系和伊拉克重建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中美经贸合作继续快速发展。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双方商定提高中美商贸联委会的级别,由吴仪副总理担任中方主席,埃文斯商务部长和佐立克贸易代表担任美方共同主席。2月,美贸易代表佐立克访华,温家宝副总理会见,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与佐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经贸合作、新一轮世贸谈判等问题交换意见。9月,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访华,温家宝总理、黄菊副总理分别予以会见,财政部长金人庆与其会谈,主要就中美经贸合作、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交换意见。10月,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访华,温家宝总理会见,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与埃会谈,主要就双边经贸关系、贸易不平衡、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交换意见。同月,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访华,吴仪副总理和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分别会见,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与佐会谈,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有关问题交换意见。同月,美国总统特别助理、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际经济事务高级主任施拉德和美副贸易代表夏纳访华,外交部长李肇星会见,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与其会谈,就中美经贸问题交换意见。
中方访美的经贸代表团主要有:11月,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率领经贸代表团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的中国汽车企业代表团访美,与美有关公司签订总价值为17.9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和意向,并出席中美汽车产业合作研讨会。同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和民航总局副局长李军率领中美航空合作代表团访美,并与美国商务部部长埃文斯出席在华盛顿举行的中国从美购买价值47亿美元的30架波音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动机购买合同签字仪式。12月,商务部副部长廖晓淇率经贸代表团访美,会见美国农业部副部长霍克斯等美方官员及各界人士,出席在芝加哥举行的“中美大豆贸易联合研讨会”,中方随团有关企业在美采购31.7亿美元的大豆、机电产品等商品。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3年,中美贸易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达126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中国对美出口924.7亿美元,增长32.2%;自美进口338.6亿美元,增长24.3%;对美贸易顺差586.1亿美元。美国现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
在投资方面,2003年美对华投资项目和合同金额继续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美对华新增投资项目4060个,增长20.73%,合同美资金额101.61亿美元,增长24.58%;美方实际投资41.99亿美元,下降22.59%。截至2003年年底,美在华投资项目累计41340个,合同美资金额864.43亿美元,实际投入440.88亿美元。美国已成为中国外资的最大来源国。
中美在反恐、执法、卫生、科技、教育、文化、环保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继续加强,双方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或意向性文件。
2月,中美第三次反恐磋商和金融反恐工作组第二次磋商在北京举行。7月,中美两国海关部门负责人在北京正式签署“集装箱安全倡议(CSI)”声明,以开展海上集装箱运输安全领域的反恐合作。9月22日至29日,司法部长张福森应美国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邀请访美,与阿会谈并会见美国代理国务卿阿米蒂奇和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双方主要就加强两国执法交流与合作交换意见。
2月,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赴美考察美国食品卫生和疾病控制事宜。中国发生非典疫情后,美国领导人向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抗击非典的斗争表示了同情和支持,美国政府向中国捐款50万美元,美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向中方提供了5500万美元的援款和物资。3月,美环保局副局长艾尔斯访华,与中国环保总局就加强中美环保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4月,根据美总统布什提议,温家宝总理与美、英、日、法、德五国政府首脑共同发表六国政府首脑关于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联合声明,对人类基因计划的完成表示祝贺。同月,教育部副部长田淑兰赴美考察美国教育监察机制。5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赴美考察美有关大学和教育机构。9月,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和赵沁平分别赴美,与美国商务部等部门进行交流,并开展有关考察活动。10月,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应美国农业部邀请,赴美出席“中美农业科技合作工作组会议”。同月,美国卫生部长汤普森访华,两国卫生部门商定在非典防治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开展合作。12月,中国驻美大使杨洁篪和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哈里森签署两国政府文化协定2004年至2006年执行计划。双方还宣布启动美国大学汉语和中国文化预修课程及考试项目(简称AP)。
2003年,中美两军交往增加。中国国防大学校长裴怀亮(4月27日至5月4日)、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11月12日至19日)分别率团访美。美军环保代表团(3月2日至11日)、国防大学将官班代表团(2月23日至27日)、空军军事学院代表团(3月2日至11日)先后访华。4月8日至10日,中国海军副参谋长周伯荣和美军太平洋总部战略政策与计划局局长沙利文分别率团出席在夏威夷举行的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年度会晤。此外,美国海军“考彭斯”号导弹巡洋舰和“范德格里夫特”号导弹护卫舰于9月22日至26日访问中国湛江。中国海军“深圳”号驱逐舰和“青海湖”号补给舰10月15日至11月9日访问关岛。
双边关系中重大事件和有关问题:
(一)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两次会晤
6月1日,胡锦涛主席在法国埃维昂出席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期间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晤。双方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非典防治以及朝核等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重要共识。
胡锦涛表示,中美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两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负有重要责任,双方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基础。中方愿同美方一道努力,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布什表示,美方愿加强两国在反恐、经贸等领域的合作,继续致力于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
胡锦涛指出,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愿意尽最大努力争取以和平方式实现两岸统一。台湾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台独”势力仍在竭力进行分裂活动,这是海峡地区局势紧张、两岸关系不能改善的根本原因。希望美方恪守承诺,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不向“台独”势力发出错误信息。布什表示,美国政府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这一政策没有改变,将来也不会改变。布什还赞扬中方为促成关于朝鲜核问题的北京三方会谈所作的积极努力。
10月19日,胡锦涛主席在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晤美国总统布什,双方就中美关系、台湾、经贸、朝核等问题交换意见,并达成重要共识。
胡锦涛主席积极评价中美关系,重申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会容忍“台独”。中方赞赏美方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希望美方切实履行这些承诺。布什表示,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这一政策不会改变。
关于朝核问题,布什说,美方高度赞赏中方为促进朝核问题和平解决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支持北京六方会谈进程。胡锦涛表示,中方坚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支持半岛无核化,同时主张妥善解决朝鲜合理的安全关切。中方将继续为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而努力。中方愿就朝核问题同有关各方加强磋商和合作。
(二)温家宝总理访问美国
12月7日至10日,温家宝总理应美国总统布什邀请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
温家宝总理同美国总统布什、副总统切尼、国务卿鲍威尔等美国领导人举行会见和会谈,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经贸合作以及朝核等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并出席了布什总统于12月9日在白宫南草坪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温家宝总理访问了纽约、华盛顿、波士顿三个城市,广泛接触了美国各界人士,在三地分别发表题为《共同开创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局面》、《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和《把目光投向中国》的重要演讲,美各界反响热烈。访问取得了积极成果。
温家宝总理指出,中美关系正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时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双方应站在历史的高度,拿出战略的眼光和勇气,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只要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加强交流与合作,中美关系就会继续稳定地向前发展。布什总统表示,美中关系是良好和强有力的。美国期待着与中国进一步合作,应对时代的挑战。两位领导人积极评价中美关系取得的进展,充分肯定他们的会谈富有成果,表示中美在广泛领域有着共同利益,将进一步加强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温家宝总理阐明了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指出,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将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尊重台湾人民的民主诉求,但决不容忍台湾当局假借民主、搞所谓“防卫性公投”、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分裂活动。只有坚定不移地反对“台独”,才能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布什总统表示,美国方面理解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关切。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恪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湾“独立”,这一政策不会改变。在与温家宝总理共同会见记者时,布什总统表示,台湾领导人的言行表明,他可能要单方面作出改变现状的决定,美国对此表示反对。
温家宝总理还提出了为确保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所应遵循的五条原则:一、加强合作、互利共赢;二、把发展放在首位,通过不断发展经贸合作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希望美方取消对华出口限制;三、建立和健全经贸协调机制;四、通过平等协商解决问题,不要动辄设限和制裁;五、不把经贸问题政治化。布什总统对此表示赞同。两国领导人还商定,提高中美商贸联委会的级别,由吴仪副总理担任中方主席,埃文斯商务部长和佐立克贸易代表担任美方共同主席,并在2004年春季举行会议。
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中美有关部门签署了以下合作协议或文件:《中美海运协定》和《中美交通科技合作备忘录》;《中国龙眼输往美国植物检疫工作计划》,《中国鸭梨输往美国植物检疫工作计划》和《美国阿拉斯加马铃薯种薯输往中国植物检疫议定书》;《中美医学及公共卫生科技合作议定书》;《中美环保部门环境科学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中美金融部门《双边监管信息交换协议》和《中美计量标准领域合作议定书》。
(三)台湾问题
2003年,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继续表现出两面做法。
一方面,美国政府领导人和政府官员多次就台湾问题向中方作出较为积极的表态,特别是布什总统与胡锦涛主席两次会晤时均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12月9日布什总统在会见访美的温家宝总理后双方共同会见记者时,首次明确表示美方反对台当局领导人旨在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的言行;美国务卿鲍威尔等高级官员还多次公开质疑陈水扁执意推动所谓“公投”的动机,明确表示美对台“公投”的两个议题都不支持。另一方面,美方继续以履行《与台湾关系法》为由,与台湾当局进行官方往来,提升美台实质关系,不断推动售台先进武器装备。美方允许陈水扁、吕秀莲等台政要以“过境”为借口赴美国活动。美军方积极向台推销远程预警雷达、C4ISR系统(即指管通情系统)、“爱国者-3”反导系统等先进武器装备,向台交付AIM-120中程空对空导弹,推动落实售台“基德”级驱逐舰和潜艇等项目。美国会就所谓“关注台湾安全”和“支持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等通过议案。针对美方上述错误行径,中国政府向美方进行了严正交涉和坚决斗争。
(四)人权和宗教问题
3月31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02年度国别人权报告,其涉华部分继续对中国的人权状况进行无端指责和攻击。5月13日,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发表2003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其涉华部分无端攻击中国的宗教政策和宗教自由状况。6月24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02-2003年度支持人权民主——美国纪录》报告,对包括中国在内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提出批评。12月18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03年度国际宗教自由报告,其涉华部分对中国的宗教自由状况进行无端指责。美国国会还多次提出和通过有关决议,对中国的人权状况说三道四。中方对美方上述错误行径均提出严正交涉,外交部发言人也均对美方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要求美方停止利用人权和宗教问题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还发表了《2002年美国的人权纪录》,揭露美国国内大量存在的侵犯人权现象。
此外,中美两国对口部门多次就人权问题举行磋商,中方要求美方正视中国在人权保护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与中方一道通过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础上的对话,缩小彼此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敦促美方放弃在联合国日内瓦人权会上搞对抗的错误做法。
(五)经贸问题
在中美经贸合作快速发展的同时,美国内少数人渲染“中国经济威胁论”,并在人民币币值、中美贸易不平衡等问题上进行炒作。美国会个别议员提出议案,要求中方同意人民币升值和实行汇率自由浮动,并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产品单方面征收高额关税。美方还宣布对3种中国输美纺织品设限,并决定对中国出口的彩电进行反倾销调查。中方多层次、多渠道就此做美政府和各界工作,并对美方错误言行提出交涉,强调中美双方应通过平等协商解决有关分歧。
(六)香港问题
2003年6月以来,美政府有关官员多次对香港特区基本法第23条立法问题说三道四。美国会众院通过了反对香港第23条立法的决议案,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和香港特区内部事务。中方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美方恪守其支持中国政府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和支持香港基本法的承诺,停止干预香港事务,以免损害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中国与加拿大
2003年,中国与加拿大的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
一年来,中加高层接触频繁,两国领导人多次就双边关系发展深入交换意见。3月,克雷蒂安总理致电祝贺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就任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职务。5月和10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庆典和曼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两度与克雷蒂安总理会晤。6月,胡锦涛主席致电克拉克森总督,祝贺加拿大国庆。8月,温家宝总理就加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生山林大火致电克雷蒂安总理,表示慰问。10月1日,加总督克拉克森致函胡锦涛主席,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4周年。10月21日至24日,克雷蒂安总理第六次访华。应克雷蒂安总理邀请,温家宝总理于12月10日至12日对加进行正式访问,与克雷蒂安总理举行会谈,分别会见了克拉克森总督、候任总理马丁、参议长海斯、众议长米利肯等其他加领导人,并广泛接触了加各界人士,就深化中加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双方签署了在文化、交通、奶业、动植物检疫等领域合作文件,访问取得重要成果。12月12日,温家宝总理致电祝贺马丁就任加总理。
两国在各层次、各领域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磋商。1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访加。2月,唐家璇外长应约就朝核、伊拉克等问题与加外长格雷厄姆通电话;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访加。9月,全国人大中加议会协会代表团对加进行友好访问;中加外交部官员第十次政治与安全磋商、中加发展合作年会和中加第八次人权对话先后在渥太华举行。12月,中国-加拿大-挪威第五届人权研讨会在云南丽江举行。
2003年,中加在经贸、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开展了广泛合作,并取得丰富成果。1月,加国际合作部长惠兰访华。7月,商务部长吕福源访加。8月底至9月初,加环境部长安德森访华。9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定富、国家林业局长周生贤先后访加;上海歌剧院参加多伦多“夏季盛会”演出。12月,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访加。2003年中加文化团体往来受非典影响略有减少。
2003年,中加贸易保持快速增长。据中国海关统计,全年中加贸易额为10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2%,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中国出口5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9%;进口43.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
2003年,加新增在华投资企业901个,同比增长27.26%;合同外资金额16.1亿美元,同比增长40.17%;加方实际投资5.64亿美元,同比下降4.16%。截至2003年底,全国累计批准加对华投资企业6941个,合同外资金额119.87亿美元,加方实际投资39.22亿美元。
中国在加投资不断扩大。2003年,商务部新批11家在加投资企业,中方投资额785.39万美元。截至2003年底,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的中国在加投资企业共155家,中方投资总额4.44亿美元,涉及的行业主要有资源开发、工业生产、建筑承包、农牧渔业、餐饮业、科技文化交流、交通运输、咨询服务等。
2003年,中加军事关系取得新进展。9月5日至11日,应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的邀请,加国防部长麦卡勒姆访华。除北京外,代表团还访问了上海和西安,参观了国防大学、陆军第47集团军司令部和海军东海舰队上海基地等军事单位,并在国防大学发表演讲。此系1983年以来加国防部长首次访华,也是对国防部长迟浩田2002年访加的回访。
中加在台湾、西藏、“法轮功”等问题上存在分歧。5月,加众参两院先后通过支持台湾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观察员动议。2月,加“藏独”分子在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前示威,在馆墙上涂写反华标语,并撬掉门牌号码。3月,加“藏独”分子爬上中国驻卡尔加里总领馆建筑物悬挂反华横幅。10月,加安大略省高等法院受理“法轮功”分子对中国驻加领事官员的诬告。12月底,一名“法轮功”分子闯入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签证厅并撕扯厅内物品。
中国外交部、驻加使、领馆多次就上述问题向加方提出交涉。
中国与澳大利亚
2003年,胡锦涛主席对澳大利亚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就深化中澳全面合作关系达成共识,为双边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澳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积极成果,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磋商与合作不断加强,双边关系继续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澳政府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澳外长唐纳发表新闻公告称,澳对台湾当局破坏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基础的举动表示关切。澳方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和在惠灵顿举行的太平洋岛国论坛及会后对话会涉台问题上支持中国立场。
一年来,双方主要交往有:1月25日至27日,澳移民、多元文化和土著事务部秘书长法尔墨访华,公安部副部长赵永吉、外交部副部长刘古昌分别与法会谈、会见。2月22日至28日,澳工党副领袖麦克林率澳工党代表团访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黄菊、中联部部长戴秉国、副部长张志军、外交部部长助理周文重分别会见,麦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3月2日,澳总理霍华德致函朱镕基总理,就新疆伽师地区发生地震表示慰问。3月20日,澳外长唐纳致函祝贺李肇星就任外交部长。3月21日,澳总理霍华德分别致函祝贺胡锦涛当选国家主席,温家宝就任国务院总理,对江泽民、李鹏和朱镕基任职期间为中澳关系发展所做的贡献表示钦佩和感谢。3月30日至4月10日,澳联邦议会澳中友好小组主席莫伊伦率议员团访华,全国人大外委会副主任委员吕聪敏、外交部部长助理周文重等分别会见,莫一行还访问了西安、乌鲁木齐和成都。6月2日,澳外长唐纳致函李肇星外长,对中国抗击非典表示慰问和支持,对中国政府协助营救在中尼边界中方一侧奇欧雨峰遇险的澳登山队员表示感谢。8月17日至19日,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澳总理霍华德来华进行工作访问,温总理与霍进行会谈,国家主席胡锦涛、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分别会见。9月10日,澳总督杰弗里致函胡锦涛主席,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4周年。11月9日至19日,应对外友协的邀请,澳议会澳中友好小组主席莫伊伦率议员团访华,胡锦涛主席、全国人大中澳友好小组主席周正庆、外交部副部长周文重分别会见。代表团还访问了西安、上海和桂林。
5月18日,李肇星外长就中方为营救遇险的澳登山队员提供紧急协助一事与澳代外长维尔通电话,维感谢中方迅速提供协助,并表示澳支持中国人民抗非典的斗争。6月19日,李肇星外长在柬埔寨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期间会见澳外长唐纳。9月8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对澳进行友好访问,会见了澳总理霍华德、外长唐纳、通讯信息技术与艺术部长阿尔斯通、自由党主席斯通、反对党领袖克林、新州总理卡尔和昆州总理贝蒂。10月22日至25日,应澳总督杰弗里的邀请,胡锦涛主席对澳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与澳总理霍华德举行会谈,并分别会见澳总督杰弗里、反对党领袖克林及澳地方政府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胡锦涛主席应邀在澳联邦议会发表了题为《携手共创中澳全面合作关系的美好未来》的演讲,提出了深化中澳全面合作关系的主张,得到了澳各界积极响应。双方签署了《中澳贸易与经济框架》以及能源、教育、质检、食品安全、水利、卫生等一系列合作文件。11月10日至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访澳,分别会见了澳联邦议会副参议长郝格、科学部长麦高伦。
中澳双边磋商机制继续得到加强。7月29日至8月2日,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与澳外交贸易部副秘书长芮捷瑞在北京共同主持第7次中澳人权对话。8月21日至22日,外交部副部长周文重赴堪培拉与澳外交贸易部秘书长卡尔弗特举行第16次中澳外交部官员政治磋商,并会见卡尔弗特参议长、唐纳外长和澳议会澳中友好小组成员。11月18日,第3轮中澳领事磋商在堪培拉举行。
2003年,中澳经贸关系发展良好。据中方统计,双边贸易总额为135.6亿美元,同比增长30.5%。其中,中方出口额为62.6亿美元,增长36.6%。进口额为73亿美元,增长24.8%。截至2003年底,澳在华投资项目6073个,澳方实际投入34.21亿美元,中方在澳投资项目达220个,协议金额4.5亿美元。
双方在文化、科教、旅游、卫生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目前,中国是澳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中国在澳留学生5.75万人;2003年,中国赴澳旅游人数为197621人,澳来华旅游人数245417人。1月5日至12日,应全国青联邀请,澳青年领袖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法林斯基率澳青年代表团访华。9月2日至9日,澳农林渔业部部长特拉斯访华并出席“中澳农业创新论坛”。9月2日,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和澳大利亚全球基金会联合在北京举办第二次中澳双边关系研讨会。唐家璇国务委员会见澳代表团,周文重副部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10月13日至19日,应外交部新闻司邀请,澳广播公司总裁波丁夫妇访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蔡明照、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局长赵实、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等分别会见。
两军继续保持友好交往。5月28日至31日,澳陆军司令莱希中将访华,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与莱会谈、外交部副部长周文重等会见。9月23日至29日,澳国防部长希尔访华,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与希会谈,曾庆红副主席、回良玉副总理和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分别会见。9月29日至10月3日,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徐根初中将访澳,澳国防部代理秘书长卡莫迪、国防军副司令沙尔德斯中将分别会见。11月30日至12月5日,副总参谋长葛振峰中将率高级军事代表团访澳,分别会见澳国防部长希尔、国防军司令科斯格罗夫上将和国防部秘书长史密斯,并与澳国防军副司令沙尔德斯中将会谈。12月23日至28日,海军司令么兴远率训练考察团访澳,会见澳海军司令里奇中将。
中国与新西兰
2003年,胡锦涛主席对新西兰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就深化中新全面合作关系达成共识,为双边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中新在政治、经贸、文化和军事等领域的友好合作继续扩大。新西兰政府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新外长戈夫发表新闻公告称,新对台湾当局破坏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基础的举动表示关切。新方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和在惠灵顿举行的太平洋岛国论坛及会后对话会涉台问题上支持中国立场。
一年来,双方主要高层往来有:3月,新总督卡特赖特夫人分别致函江泽民主席和胡锦涛主席,感谢江泽民主席多年来为中新关系发展所做的贡献,祝贺胡锦涛主席当选。新总理克拉克、议长亨特、外长戈夫等分别致信祝贺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曾庆红副主席、吴仪副总理、唐家璇国务委员和李肇星外长等就任现职。4月21日至25日,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访华,唐家璇国务委员会见。7月17日至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新进行友好访问,分别会见新总督卡特赖特夫人、总理克拉克、议长亨特和外长戈夫。10月25日至27日,应新总督卡特赖特夫人邀请,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新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主席与克拉克总理举行会谈,分别会见新总督卡特赖特夫人、反对党领袖英格利希等。双方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地区及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胡锦涛主席提出深化中新全面合作关系的主张,得到新各界积极响应。中新双方签署了科技、领事、教育和肉类产品检疫等合作文件。胡锦涛主席还访问了惠灵顿、哈密尔顿和奥克兰。访问达到了增进友谊、扩大共识、深化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目的。11月9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访问南美洲途中顺访新西兰,会见新议长亨特。12月3日至8日,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访新。
9月12日至13日,新西兰外交贸易部长戈夫访华,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和国务委员唐家璇分别会见,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代表李肇星外长与戈会谈。同月,新教育部长马拉德访华。21日至29日,新议长亨特访华,吴邦国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会见并宴请。
10月17日,李肇星外长在东盟地区论坛和亚太经合组织双部长会议期间会晤新外长戈夫。
8月19日至20日,外交部副部长周文重在惠灵顿与新西兰外交贸易部秘书长默多克举行中新第14次外交部官员政治磋商。周还会见新议长亨特、外长戈夫,在维多利亚大学发表演讲,并接受《新西兰先驱报》采访。
双边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良好。中国是新第四大贸易伙伴、进口来源地和出口市场。据中方统计,2003年双边贸易额18.3亿美元,同比增长31%。
两国科技合作取得新的进展。两国续签《中新两国政府科技合作协定》,确定在畜牧、环保、林业和南极研究等8个领域开展合作。
教育、旅游、文化和卫生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发展迅速。中国是新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目前在新的中国留学生有3万多人。中国是新第五大旅游客源国。新方已同意将中国公民赴新旅游组团范围由原先的3个省市扩大到中国全国。新政府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向中国提供85万新元用于防治非典。11月20日至29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驻新使馆和新电影局共同在惠灵顿、奥克兰、基督城和哈密尔顿举行“中国电影节”。
两军交往顺利开展。中国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徐根初中将、中国海军副司令么兴远中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葛振峰中将先后访问新西兰。新西兰国防军司令弗格森中将访华。
中国与南太岛国
2003年,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的关系继续发展,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
高层互访与接触频繁。10月,胡锦涛主席在曼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见巴新总理索马雷。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访问瓦努阿图和巴布亚新几内亚。6月和10月,外交部长李肇星在金边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和曼谷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期间两次会见巴新外长纳马柳。9月,李肇星外长在出席第58届联大期间会见了瓦努阿图副总理兼外长沃霍尔。11月,外交部副部长周文重访问瓦努阿图和基里巴斯。
南太岛国重要来访有:7月,瓦努阿图总理纳塔佩访华,胡锦涛主席、吴仪副总理分别会见,温家宝总理与纳会谈。7月底至8月初,巴新总督阿托帕尔访华,胡锦涛主席和唐家璇国务委员分别会见。9月,斐济总统伊洛伊洛访华,胡锦涛主席和唐家璇国务委员分别会见。此外,萨摩亚大法官萨波鲁(9月),斐济参议长万加瓦卡通加(11月)、外交外贸部长塔沃拉(11月),巴新石油能源矿产部长阿韦(11月)、总理府秘书长卡利诺埃(11月)也分别率团访华。
4月,中国首任驻瑙鲁大使许士国向吉欧拉总统递交国书。7月,外交部长李肇星致电瑙鲁总统兼外长斯考蒂,祝贺中瑙建交一周年。
中国与南太岛国的磋商与对话机制不断发展。4月,热地副委员长出席在巴新举行的第三届太平洋岛国论坛议长会议。8月,周文重副外长出席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的第15届太平洋岛国论坛会后对话会,并分别会见斐济总理恩加拉塞、汤加首相兼外交大臣乌卢卡拉拉、密克罗尼西亚总统乌鲁塞马尔、瓦努阿图总理纳塔佩、瑙鲁总统哈里斯、萨摩亚总理图伊拉埃帕、巴新外长纳马柳、论坛秘书长莱维等论坛领导人。11月,周文重副外长和访华的斐济外交外贸部长塔沃拉共同主持中斐第二次外交部官员磋商。
中国共产党与南太岛国政党交往日益扩大。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访问巴新和瓦努阿图。9月,萨摩亚反对党领袖洛帕蒂访华。
中国与南太地区经贸合作取得新进展。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中国与南太岛国(库克群岛、帕劳和纽埃除外)贸易总额为4.7049亿美元,同比增长63.8%,其中中方出口2.0072亿美元,进口2.6977亿美元。12月,中国渔业代表团访问巴新和密克罗尼西亚,与对方分别签署渔业合作谅解备忘录。
中国继续加强与南太岛国在文化、教育、新闻、妇女、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互利合作。1月,天津杂技武术团赴瑙鲁访问演出。同月,斐济在首都苏瓦举办“中国周”活动。8月,中国教育部代表团访问斐济、汤加和萨摩亚。8月底至9月初,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处首次组织南太岛国新闻代表团访华。11月底至12月初,密克罗尼西亚国会议长夫人莫里纳·克里斯琴率妇女代表团访华。中方授权瑙鲁电视台免费续播、萨摩亚国家电视台开始转播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九套节目。中国向萨摩亚、瓦努阿图、巴新派驻的医疗组继续在当地发挥积极作用。2003年南太岛国共有56名留学生在华留学。
2003年,台湾当局在南太地区大肆推行“金钱外交”和“贿赂外交”,阴谋破坏中国与南太建交国的关系,中国对此进行了坚决斗争,维护了双方友好关系大局。然而,在台重金收买下,以总统阿诺特·汤为首的基里巴斯亲台政客不顾中方强烈反对,于11月7日宣布与台“建交”。中国于11月29日宣布终止与基里巴斯的外交关系。
中国与库克群岛
2003年,中国与库克群岛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发展。
8月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致电库克群岛女王代表古德温,祝贺库克群岛宪法日(国庆日)。8月20日,外交部副部长周文重出席在新西兰举行的太平洋岛国论坛会议期间,宣布向库政府提供500万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库克群岛总理温顿致函周文重副部长,感谢中国政府的援助,重申库克群岛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