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联合国大会第58届会议上的工作 联合国大会第58届会议于2003年9月1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共审议了170多项议题。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率团出席了会议。9月23日,李肇星外长在一般性辩论中发表谈话,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对国际形势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看法和主张。
关于国际形势,李肇星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民主与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国际形势中也有许多方面值得忧虑。局部战争和冲突仍时有爆发。伊拉克战争虽已结束,但和平还远未到来,伊拉克人民并没有摆脱苦难。以巴冲突局势跌宕起伏,中东和平进程任重道远。在非洲,一些国家的战乱仍未平息。恐怖主义、走私贩毒、武器扩散、疾病传播、环境恶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人类面临的安全形势更加复杂。南北差距持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已经成为诱发冲突与战争,影响地区稳定的重要因素。中国认为,加强国际合作,坚持走多边主义道路,促进世界多极化是未来人类的福祉所系。
关于发展问题,李肇星指出,中国支持发展模式的多样性。要致力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成为多极化世界的重要支柱。要加强多边合作。各种方式的多边合作应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主要手段。各国携手同心,以全球性的合作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应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交流,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于联合国作用,李肇星表示,在当前的形势下,应该继续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最终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制化。各成员国有义务维护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中国支持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安排及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伊拉克人民早日恢复行使主权。也支持联合国进行必要合理的改革,加强作用,提高效率。
关于中国的外交政策,李肇星表示,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将继续推进睦邻友好,促进地区和平与安定。中国主张朝鲜半岛无核化,主张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倡议并积极促成了北京三方会谈和首次六方会谈。中国愿继续致力于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的核问题,建立半岛的持久和平。
李肇星外长还在会议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多、双边活动,主要包括:(一)出席主题为“联合国在司法公正和法治中的作用”的安理会外长会议、阿富汗问题高级别特别会议和77国集团外长会议。(二)会晤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第58届联大主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总干事、阿盟秘书长、非盟委员会主席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并出席安南秘书长为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外长举行的午餐会。(三)会见布隆迪总统、中非总统、阿塞拜疆总理、土耳其副总理兼外长、瓦努阿图副总理兼外长以及日本、以色列、巴西、墨西哥、英国、丹麦、俄罗斯、德国、突尼斯、孟加拉、波黑、法国、保加利亚、巴基斯坦、古巴等国外长和伊拉克临管会轮值主席。(四)为莫桑比克、南非、加纳、刚果(金)、加纳、科摩罗、纳米比亚等非洲国家外长举行早餐会;与欧盟“三驾马车”、里约集团进行政治对话;分别会见海湾合作委员会和安第斯共同体外长;出席中俄印外长非正式会晤和“亚洲合作对话”外长茶会。(五)会见基辛格博士等美国知名人士。
台湾当局“参与”联合国图谋第十一次被拒绝 2003年9月18日,第58届联大总务委员会以主席裁决方式,决定不将冈比亚等国提出的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这是自1993年以来,台当局“参与”联合国图谋第11次遭到总务委员会的拒绝。
8月6日,冈比亚等15个台“邦交国”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要求将所谓“中华民国(台湾)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作为补充议题列入第58届联大议程。
8月7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大使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严正指出:冈比亚提案目的就是要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这不仅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肆意践踏,也是对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中国政府对这一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径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1971年,联大第26届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第2758(XXVI)号决议,早已在政治、法律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根本没有资格以任何名义和借口“参与”联合国组织及其专门机构。1993年以来,历届大会总务委员会均明确拒绝将所谓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充分表明了以任何形式提出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都不可能得到广大联合国会员国的支持。台湾同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组成部分,发生非典疫情后,中国中央政府十分关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两岸经验交流和技术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没有谁比我们更关心他们的健康安全。台湾当局指使极少数国家借非典作政治文章,完全是别有所图,既不道德,也不明智。王光亚还阐述了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
9月18日,第58届联大总务委员会对此议题进行审议。王光亚发言阐述中国原则立场,对提案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批驳。其后,阿富汗、俄罗斯、英国、法国、巴基斯坦等79个国家发言,重申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反对将该提案列入联大议程。支持中国立场的国家形成压倒性优势。在此情况下,根据主席提议,总务委员会一致决定拒绝将该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
向联合国大会提出的《加强全球公共能力建设决议》获一致通过 2003年10月27日,第58届联大在审议并协商后一致通过中国提出的关于《加强全球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决议》(草案),共有156个国家联署该提案。
决议主要内容包括:回顾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千年首脑会议上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宣言》及其发展目标、尤其是与卫生有关的发展目标;欢迎有关国家在抗击非典中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强调要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以应对公共卫生领域所面临的新挑战;敦促各国进一步将公共卫生事业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鼓励联合国机构、组织、基金和方案继续将公共卫生问题纳入各自活动和方案之中,积极支持全球公共卫生能力建设。
现在,经济全球化和人员频繁流动增加了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的危险,凸显公共卫生问题的跨国性、危害性和复杂性。中国倡议加强全球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旨在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领域的国际和地区合作,推动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中国在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活动 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和保护人权与基本自由是《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之一,中国作为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成员国,一贯支持联合国为此所做的努力,并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领域的活动。
2003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9届会议(3月17日至4月25日,日内瓦),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实质性会议(7月1日至25日,日内瓦),第58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会议(10月24日至12月10日,纽约),参加了有关人权问题的审议。中国专家陈士球大使出席了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促进和保护人权小组委员会第55届会议(7月28日至8月15日,日内瓦)。中国专家秦小梅女士出席了联合国土著问题常设论坛第二次会议(5月7日至23日,纽约),阐述了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原则主张,积极促进国际人权合作与交流。
中国与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继续开展良好合作。自2000年中方与高专办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双方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并日益深入。2003年3月,双方在北京举办了轻罪惩罚研讨会后续活动;9月,在日内瓦举办了监狱管理研讨会后续圆桌会议;12月,在伦敦举办了人权与警察研讨会后续活动,均取得积极成果。
中国政府重视国际人权文书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至今已加入包括《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在内的21项国际人权公约,并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措施履行公约义务。2003年6月27日,中国政府如期向联合国提交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首次履约报告,全面介绍了近年来中国在促进和保护人民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方面取得的进展。
12月10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朱里安·亨特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颁发了“2003年联合国人权奖”,高度评价他为促进和保护人权所做的巨大努力。
这一年,中国政府继续开展了国际人权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分别与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欧盟、德国、荷兰、挪威、瑞士等国举行了人权对话或磋商,与欧盟共同主办了中欧司法研讨会,并主办了中国-加拿大-挪威第五届人权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