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国际及区域组织的关系
中国政府网
 

    中国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工作  2002/2003财年,世界银行共向中国6个项目提供了11.45亿美元贷款,使世行对华承诺贷款总额累计达到366.11亿美元,涉及项目总数达到245个。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例会于2003年4月12日至13日在华盛顿召开。财政部副部长李勇和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率团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危机预防与解决、减贫与减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行和IMF中的发言权以及伊拉克战后重建等问题。李勇副部长表示,资金不足是阻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最根本原因,希望发达国家尽快采取行动兑现承诺,增加发展援助资金。他指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促进世界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必须要有发展中国家的充分参与。中国希望两机构决策时充分考虑各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关切。

 

    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3年年会于9月23日至24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迪拜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世界经济形势及前景和增加发展援助资金数量及提高援助效益、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两机构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力度以及如何通过贸易促进发展、促进低收入国家的减贫与经济增长等问题。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和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率团出席了会议。金人庆部长在会议发言时表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贫困状况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进度各不相同,发展援助资金的数量与援助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发达国家应切实增加发展援助资金,推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周小川行长针对国际上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关注,在发言中系统阐述了中国的汇率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世界和地区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中国将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此外,中国还将审慎推进资本项目的减少管制,努力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中国与亚洲开发银行的关系  2003财年,亚洲开发银行(亚行)对中国贷款金额为14.88亿美元;技术援助项目20个,金额达1110万美元。

 

    受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的影响,亚行第36届年会未按原定计划在土耳其举行,而是在亚行总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各成员驻亚行执行董事代表其理事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亚太地区经济形势、减贫、有效促进私营部门发展及提高本地区环境可承受能力等问题。

 

    7月10日,中国前财政部副部长金立群被任命为亚行副行长,成为亚行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副行长。

 

    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WTO的决定。同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

 

    加入WTO后,中国认真履行在申请加入谈判过程中所做的承诺,修改了大量法律法规,进一步降低了关税,按照承诺的时间表取消非关税措施,发放关税配额,服务、货物的市场开放也在有步骤地进行。中国还顺利通过了两次过渡性贸易政策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

 

    作为世贸组织发展中国家重要成员,中国全面参与WTO各项活动,积极参加了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2003年9月,WTO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期间,中国深入参与各项议题的谈判,参加发展中国家关于农产品等问题的协调组,为推动谈判取得进展提出倡议。中国代表团还与其他各方开展磋商与合作,发挥了建设性作用。此外,中国参加了所有申请加入WTO国家的工作组,进行双边市场准入谈判。

 

    同时,中国与WTO成员的经贸合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挑战,贸易摩擦有所增加。对于与其他成员的贸易摩擦,中国坚持遵守WTO有关规则,通过平等友好协商寻求解决办法。

 

    中国与WTO秘书处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WTO总干事素帕猜应邀于2003年11月访华。

 

    中国同亚欧会议的关系  2003年,中国继续本着积极参与、求同存异、扩大共识、加强合作的方针参加亚欧会议活动,认真落实第四届亚欧首脑会议的各项后续行动,为促进亚欧新型平等伙伴关系的巩固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积极参与政治对话

 

    7月23日至24日,李肇星外长率团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5届亚欧外长会议,全面阐述中国对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的看法,并提出加强亚欧合作的具体主张。他强调,亚欧会议的创立是亚欧双方的战略选择。当前形势下,亚欧应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磋商,深化经贸合作,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开展公共卫生领域的合作,完善亚欧会议自身建设,不断推动亚欧会议进程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会议就朝核、伊拉克战后重建、缅甸、反恐等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亚欧会议自身建设等通过了《主席声明》,并发表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扩散政治宣言》。

 

    9月22日至23日,中国举办了亚欧会议反恐研讨会。这次研讨会是朱镕基总理在第4届亚欧首脑会议上倡议并获会议批准的关键后续行动之一。外交部部长助理沈国放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以恐怖主义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因素对亚欧各国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亚欧双方都深受恐怖主义危害,在应对恐怖主义等问题上存在许多共识。双方应进一步加强在反恐领域的合作,维护和促进共同安全与发展,巩固和深化亚欧之间的平等伙伴关系。会议讨论了国际和亚欧地区反恐形势、亚欧会议各成员反恐经验和实践、亚欧反恐合作的具体措施等议题。会议最后通过《主席结论》,强调打击恐怖主义应发挥联合国的中心作用,综合治理,决定建立亚欧会议反恐联络机制,并在情报交流、人员培训和加强立法和执法机构间的联系等方面开展合作。

 

    此外,中国亚欧会议高官王学贤大使率团出席了分别于5月2日至3日和5月12日至13日在印尼雅加达举行的亚欧会议亚洲高官会和全体高官会。会议讨论了第5届亚欧外长会的筹备及亚欧会议进程等问题。

 

    二、大力推进经贸合作

 

    亚欧经济互补性强,发展前景好。两大洲都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加强经贸合作对于亚欧各成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实现共赢,具有重要作用。

 

    7月22日至24日,中国在大连主办了第5届亚欧经济部长会议。亚欧会议25个成员国的经济部长及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与会。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出席开幕式,她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亚欧会议在创造新型平等伙伴关系、促进两地区人民达成更广泛共识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此次会议将为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特别是即将举行的坎昆世贸组织部长级会议作出重要贡献,希望会议明确亚欧会议工作新的重点与方向,进一步发掘亚欧经济合作的潜力。会议讨论了全球经济形势、世界贸易组织新一轮谈判、区域经济合作、亚欧经济合作等议题,并通过了《主席声明》和《亚欧会议经济领域审议报告》等成果文件。

 

    7月5日至6日,财政部长金人庆出席了第5届亚欧财长会议,就密切亚欧经济合作议题阐述了中方立场,指出亚欧成员应从长远和战略高度出发,在推动本地区经济融合的同时,切实推动亚欧跨区域合作。亚欧应在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加强合作,在区域财金合作方面相互支持,同时密切经济改革与结构调整方面的交流。

 

    11月12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亚欧会议农业合作高级别会议。会议由朱镕基总理在第4届亚欧首脑会议上倡议并获批准。亚欧会议25个成员主管农业事务的部长或高级官员与会。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强调亚欧应兼顾现实和长远利益,共同构筑农业合作伙伴关系。会议讨论了农业政策、贸易和投资、农业可持续发展与有机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及农业生物技术等议题,通过了《主席声明》。

 

    此外,中国还派人参与了第5届亚欧海关署长会议、第8届亚欧工商论坛等活动,积极推动亚欧贸易便利化和中小企业交流。

 

    三、广泛推动社会文化及其他领域交流

 

    随着全球化加速发展,亚欧双方在尊重和维护文明多样性、应对全球性问题方面的共同利益增多,在社会文化及其他领域的合作重要性上升,互补性凸显,发展空间扩大。

 

    12月3日至4日,中国在北京举办亚欧会议文化与文明会议。亚欧会议26方主管文化事务的部长或高级官员及著名学者与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会见与会代表团团长。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价值更显突出,希望会议为促进亚欧相互了解,实现共同进步作出贡献。会议以“文化多样性与统一性”为主题,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及通过促进和保护多样性获得统一性的方式和后续行动等问题,并通过了《主席声明》。

 

    10月23日至24日,亚欧会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李肇星外长在第5届亚欧外长会议上倡议,是获会议批准的惟一后续行动。亚欧会议20个成员派代表与会。会议讨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系统、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者的应急准备与启动机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体系和加强国际合作等议题,通过了《主席结论》。

 

    11月11日至13日,中国在北京举办了第2届亚欧移民管理局长级会议,派人参加了第2届亚欧环境部长会议,推动有关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进展。

 

    此外,中国积极支持和参与亚欧基金的活动,推动亚欧学术、文化、人员交流。基金董事会第13、14次会议分别于5月8日至10日在德国柏林、11月6日至7日在新加坡举行。两次会议审议了基金活动及财政状况、资金来源等问题,并审批了新项目。中方董事、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王民在第13次会议上当选董事会副主席,并出席了第14次会议。2003年,中国与亚欧基金共同举办了亚欧传统音乐保护研讨班、第5届亚欧年轻议员会议等活动,并派团参加了基金举办的各项活动。

 

    四、促进亚欧会议自身建设

 

    亚欧会议不仅是亚欧直接对话的论坛,更是亚欧开展全方位、多领域合作的重要机制。7年多来,亚欧会议独特的工作方式对促进亚欧会议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适应国际、地区形势的发展,保持亚欧会议的生机和活力,亚欧会议有必要根据历届首脑会议确定的有关原则,在保证效能和效率的前提下,适当改进自身工作方式。

 

    11月13日至14日,中国亚欧会议高官王学贤大使率团出席了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关于亚欧会议工作方式改革的高官会特别会议。中方向会议提交了非文件,主张各方应保证对亚欧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的充分参与,加强亚欧高官会的作用,保持亚欧会议有关磋商机制有效运作,研究建立亚欧会议秘书处的可行性,加强对亚欧会议后续行动的管理,加大工商界的参与力度,扩大对亚欧会议的宣传等。中方多数主张得到与会各方赞同,写入高官会主席非正式报告。

 

    中国同亚太经合组织的关系  2003年10月20日至2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 )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泰国曼谷召开。应泰国总理塔信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了会议。此前,APEC还于10月17日至18日召开了第15届部长级会议,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率团出席了会议。

 

    此次领导人会议在“在充满多样性的世界建立面向未来的伙伴关系”的主题下,充分讨论了健全多边贸易体制、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反恐和APEC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达成了多项共识。会议就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世界贸易组织(WTO)新一轮谈判早日取得成果发出了积极的政治信号;同意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亚太经济增长,注重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了APEC反恐合作,同意加强在反恐能力建设中的协调;决定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APEC进行必要的改革,以使其更好地为各成员服务。会议通过了《领导人宣言》,并就朝核问题发表了主席口头声明。

 

    胡锦涛主席在会上阐述了中国对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的看法,并就APEC合作提出了重要主张,指出APEC各成员应加强相互信任,促进亚太稳定;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互开放市场,健全多边贸易体制。关于APEC改革和发展方向,胡锦涛主席指出APEC应适应形势变化不断改革创新,应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为导向,同时坚持尊重差异、平等互利、自主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合作方式。关于反恐合作,胡锦涛主席强调保护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各成员必须承担的责任。APEC应根据自身特点,发挥优势,加强能力建设和相互合作。中国愿加强同各成员的合作,共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胡锦涛主席还提出关于科技创新和加强劳动社会保障两项倡议。这些主张和倡议反映了全体APEC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的要求,得到广泛支持,在《领导人宣言》中得到体现。

 

    2003年,中国还积极参与了APEC贸易、卫生、中小企业和财长等专业部长会议、高官会以及各委员会和工作组相关活动,扩大了中国在APEC合作进程中的影响,促进了中国对外合作与交流。

 

    资料: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立于1989年,是亚太地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之一,其宗旨和目标为“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自成立以来,APEC在推动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时任澳大利亚总理霍克的倡导下,APEC第1届部长级会议于1989年11月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提出亚太地区要在推动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方面发挥作用,标志着APEC正式成立。

 

    1990年7月,APEC第2届部长级会议在新加坡举行,呼吁各国推动乌拉圭回合谈判早日结束。会议还设立了9个专业工作组,以开展具体领域的合作。

 

    1991年11月,APEC第3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举行,正式确定了APEC的宗旨和目标。会议一致同意接纳中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为APEC正式成员。

 

    1992年9月,APEC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决定在新加坡设立APEC秘书处,负责向APEC各层次活动提供服务,并向部长级会议提交报告。

 

    APEC最高级别的会议是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993年11月20日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会议发表了《APEC领导人经济展望声明》。

 

    1994年11月,APEC各成员领导人再次聚首印度尼西亚茂物,发表了《APEC经济领导人共同决心宣言》(简称《茂物宣言》),宣布发达成员不迟于2010年、发展中成员不迟于2020年实现自由开放的贸易与投资。

 

    1995年11月,APEC第3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大阪举行。会议通过了《APEC经济领导人行动宣言》(简称《大阪宣言》)和《大阪行动议程》,确立APEC合作的两大支柱为贸易投资自由化及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

 

    1996年11月,APEC第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菲律宾苏比克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了《马尼拉行动计划》,以实施1994年茂物会议上确定的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目标。各成员开始制定各自的单边行动计划。

 

    1997年11月,APEC第5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会议通过了《APEC经济领导人宣言:将APEC大家庭联合起来》,欢迎工商界、学术界、妇女和青年参与APEC活动,强调协商一致、自主自愿的“APEC方式”,指出这一方式为国际经济合作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模式。

 

    1998年11月,APEC第6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会议发表了《APEC经济领导人宣言:加强增长的基础》。此次会议是在金融危机对本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的背景下召开的,领导人就金融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1999年9月,APEC第7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会议围绕加强市场功能、改善环境、恢复经济增长和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就本地区经济发展、APEC合作现状与发展前景等进行了讨论,达成了一定共识。会议发表了《APEC经济领导人宣言:奥克兰挑战》。

 

    2000年11月,APEC第8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文莱斯里巴加湾举行。会议就全球化、新经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次区域合作、APEC合作现状及其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达成了一些共识,通过了《领导人宣言》及《领导人指示》和《新经济行动议程》两个附件。

 

    2001年10月,APEC第9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会议围绕“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就宏观经济形势、人力资源能力建设、APEC未来发展方向及国际反恐合作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通过了《领导人宣言》、《领导人反恐声明》等重要文件及《上海共识》和《数字APEC战略》等附件,有力地促进了APEC进程,并为APEC未来发展做出了规划。

 

    2002年10月,APEC第10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会议就全球和地区经济发展、促进WTO新一轮谈判、执行上海会议成果及反恐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通过了《领导人宣言》和《反恐声明》。此外,会议还就朝核问题进行了非正式讨论,发表《朝核问题领导人声明》。

 

    2003年10月,APEC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泰国曼谷举行。会议围绕“在充满多样性的世界建立面向未来的伙伴关系”的主题,就健全多边贸易体制、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反恐和APEC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达成了多项共识。会议通过了《领导人宣言》,并就朝核问题发表了主席口头声明。

 

    APEC自成立以来,成员已从最初的12个增加到目前的21个,其人口和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目前的21个成员是: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中国、中国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秘鲁、菲律宾、俄罗斯、新加坡、中国台湾、泰国、美国和越南。

 

    中国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关系 2003年9月22日至10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大会第39届系列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及外交部等单位组团与会。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2002年计划执行情况、2004-2005年度计划和预算、组织法改革、保护音像表演外交会议、国际专利制度发展议程、因特网域名、协调委员会及有关马德里联盟、海牙联盟、专利合作条约联盟等事宜。中国代表团参加了有关问题的讨论并阐述了我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及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取得的进展。代表团团长王景川当选大会副主席,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副局长李东生当选马德里联盟副主席,国家版权局副司长沈仁干当选伯尔尼联盟副主席。

    

   中国同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 2003年1月20日至28日,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第111届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经秘密投票,会议提名韩国的李钟郁博士为世界卫生组织新任总干事。在此次执委会上,还讨论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实现联合国发展目标的贡献、2004-2005年规划预算、2004-2005年财务期会费比额、传统医学、发展中国家在秘书处的代表性、执委会工作方法以及流感、修订《国际卫生条例》等卫生技术问题。

 

    5月19日至28日,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长吴仪率代表团出席。在大会发言中,吴仪副总理重点介绍了中国在应对非典型肺炎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强调中国政府是敢于面对困难、高度负责的政府,时刻把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吴仪副总理还从历史、法理和道德等多方面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大会任命李钟郁博士为世界卫生组织新任总干事,自2003年7月21日起任期5年。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批准了2004-2005年规划预算方案和2004-2005年摊款,审议了《国际卫生条例》的修订、销毁贮存的天花病毒、流感、药物战略、儿童和青少年健康与发育战略、传统医学等重要议题。会议通过了35项决议和两个决定。大会还召开了非典型肺炎防治研讨会。大会以协商一致方式决定,不将“邀请台湾卫生当局以观察员资格参加世界卫生大会”提案列入大会补充议题,这是世界卫生大会连续第7次拒绝涉台提案。

 

    5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第112届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会议主要讨论了基因组学与世界卫生、人类器官和组织移植、执委会工作方法、国际专利名称修订的程序以及建立HEALTH因特网域名等问题。

 

    9月8日至12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委员会第54届会议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中国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率团出席会议。会议通过秘密投票,决定提名现任地区主任尾身茂博士连任西太区地区主任,任期自2004年2月1日起5年。会议决定将消除麻疹和控制乙肝作为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后新的扩大免疫规划的目标,审议并批准了2004-2005年度西太区规划预算。会议还审议了艾滋病、儿童卫生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等卫生技术议题。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以“西太区公共卫生未来的方向”为主题的部长级圆桌会议。

 

    中国同国际劳工组织的关系  2003年3月10日至28日,国际劳工局理事会第286次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团出席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国际劳工组织2004-2005双年度计划预算草案,并投票选举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现任总干事索马维亚顺利当选连任。

 

    中国代表在发言中支持预算零度增长的原则,呼吁提高效率、节省开支,加强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援助。同时充分阐述了中国促进就业和消除贫困的计划和主张。

 

    6月2日至19日,第91届国际劳工大会在日内瓦举行。国际劳工组织会员国政府、工人组织和雇主组织三方代表、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共2500多人出席了大会。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李其炎副部长率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在内的中国三方代表团出席了大会和大会期间举行的亚太地区劳工部长会议。

 

    大会审议了国际劳工局局长提交的《努力消除贫困》的报告,讨论了《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工作中的基本原则和权利宣言》中的四项基本原则和权利之一的就业和职业歧视问题,讨论了2004-2005双年度计划和预算等。

 

    中国代表在发言中介绍了中国在脱贫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创造体面劳动,消除贫困,维护全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呼吁国际社会从战略高度重视减贫问题,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适应各国发展水平和要求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保障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平等发展的权利;要求发达国家在减贫和提供经济技术援助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兑现承诺,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问题,中国代表发言阐述了中国反对就业和职业歧视的原则立场,介绍了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在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方面所做努力,并承诺加快批准劳工组织第111号反对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

 

    11月10日至21日,国际劳工局理事会第288次会议在日内瓦举行。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团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国际劳工局理事会和国际劳工大会的改革问题,讨论了全球化社会影响世界委员会的报告,以及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连任次数问题。

 

    中国与国际民航组织的关系  2003年3月24日至29日,第5届世界航空运输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中国民航总局杨元元局长率团与会。会议主要讨论了航空运输自由化问题。

 

    3月31日至4月1日,国际民航组织第34届特别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会议增选了新加坡、南非和智利3个新任理事国。

 

    9月22日至10月2日,国际民航组织第11届航行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会议批准了世界范围的空中航行服务运行概念。中国民航总局刘绍勇副局长率团出席。中国代表团副团长,香港民航处处长林光宇应邀担任本届会议主席。

 

    中国与国际海事组织(IMO)关系  2003年1月27日至31日,国际海事组织召开了便利运输委员会第30届会议。中国政府派团出席。会议审议了《1965年便利运输公约》附则中规定的标准和推荐做法等问题,包括与其他国际公约的协调一致、电子商务手段、海上获救人员的处理及与人员(偷渡者)到达、逗留和离境相关手续等问题。

 

    4月28日至5月2日和10月13日至17日,国际海事组织法律委员会第86、87届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中国政府派团出席。会议主要讨论了残骸清除公约草案、《1988年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的公约》及《1988年制止危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非法行为的议定书》等议题。

 

    5月28日至6月6日,国际海事组织第77届海上安全委员会在英国伦敦召开。中国政府派团出席。会议主要讨论了大型客船、散货船安全,加强海上保安的措施以及审议IMO示范审核机制等议题。

 

    7月14日至18日和12月1日至4日,国际海事组织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第49届和第50届会议在英国伦敦召开,中国政府派团出席。会议主要讨论了控制船舶压载水中有害水生物,防止船舶造成大气污染,进一步加速淘汰单壳油船的时间表,限制单壳油船载运重油的新规定和状况评估计划等议题。

 

    11月24日至12月6日,国际海事组织第23届大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中国交通部洪善祥副部长率团出席会议。中国再次当选该组织A类理事。会议通过了国际海事组织战略计划和2004-2005年度财政预算和工作计划,审议并通过了各委员会和外交大会报告及大会决议,并批准任命米乔普拉斯担任该组织下任秘书长,任期4年。

 

    中国与国际电信联盟的关系  2003年,中国政府继续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以下简称“电联”)的各项活动。

 

    6月9日至7月4日,电联2003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共有来自145个国家的政府代表以及由国际性及区域性电信、广播组织及其他组织以及国际电联部门成员派出的观察员等共计2700多名代表与会。信息产业部奚国华副部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会议,并担任大会副主席。会议主要审议了全球无线电频率及卫星轨道资源的规划和利用,并对国际电联契约性法规文件《无线电规则》进行了较大修订,奚国华副部长在讲话中肯定了国际电联在全球频率划分和协调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并指出全球频率划分应坚持公平、合理、经济、有效的原则,应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

 

    10月13日至17日,信息产业部奚国华副部长率中国代表团赴瑞士日内瓦参观了世界电信展并出席了世界电信政策论坛。

 

    12月10日-12日,信息社会世界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以下简称峰会)在日内瓦举行,共有176个国家的4000余名政府代表及来自联合国相关机构、其他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企业实体和媒体机构等6000余名观察员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其中包括54名国家元首和259名部级官员。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会议,并当选会议副主席。峰会最后通过了成果文件《原则宣言》和《行动计划》。王旭东部长在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加强合作、促进发展、共同迈向信息社会”的发言,介绍了中国信息产业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在信息通讯领域的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缩小“数字鸿沟”,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与万国邮政联盟的关系 2003年,中国作为万国邮政联盟(简称“邮联”)行政理事会主席国,继续积极参与邮联的各项活动并发挥作用。

 

    3月31日至4月11日,万国邮联邮政经营理事会年会在瑞士伯尔尼举行,国家邮政局组团出席了会议。会上,各工作组、项目组重点讨论了技术合作、邮政发展以及第23届代表大会“邮政战略”的起草、邮联行政法规和业务法规的修改、外部成员参加下届邮联大会等问题。

 

    10月11日至24日,万国邮联行政理事会年会在瑞士伯尔尼举行。国家邮政局组团出席会议,并作为行政理事会主席主持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经营理事会年度工作报告、邮联与其他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关系的报告,并重点讨论了邮联的改革与发展;北京邮政战略的实施结果等议题。

 

    11月20日至24日,亚洲集邮联合会执委会及第16届亚洲国际邮票展览在四川绵阳举行,共有亚洲集邮联合会的24个成员参加。

 

    12月9日至12日,2003年亚太邮联执行理事年会在海南博鳌隆重开幕。这是时隔15年后,亚太邮联第二次在中国举办理事会年会,来自亚太邮联的26个成员国的107名代表与会。会议讨论了亚太邮联机构改革并就国际邮政业务等问题进行研讨。国家邮政局局长刘安东在发言中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邮政惟有改革和创新才有出路。各国邮政都在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改革。中国邮政在保证履行普遍服务的前提下,将根据中国的改革步伐,积极推进中国邮政进一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