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大力推进人才队伍、人事制度、人才市场、人事法制等各项工作,全面加强内部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公务员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以公务员法起草和抓法规落实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公务员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一是与中组部共同抓紧起草公务员法(草案)工作。草案几易其稿,配套法规的起草工作已经启动。二是推进“凡进必考”。与中组部联合在四川召开了党政机关考试录用与公务员培训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政机关考试录用工作的通知,重申了必须坚持“凡进必考”原则,进一步严肃了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三是开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纪念宣传活动。与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召开了纪念《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10周年座谈会,部署在全国各地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纪念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四是围绕推进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加强培训工作。制定下发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组织开展了东西部公务员对口培训,为西部地区培训骨干公务员1280人,其中市县人事局“一把手”910名。召开了全国人事系统干部培训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做好大规模培训人事干部工作的意见,举办了第三期全国人事厅局长培训班和第一期地市人事局长培训班。举办了中央国家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以及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师资培训班。继续推进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五是组织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对考试内容和阅卷方式进行了改革,首次将垂直管理部门的招考全部纳入到统一组织的公务员招考之中。共有18万人报名,14万人参加考试。六是进一步加强奖励表彰与纪律惩戒等工作。开展了“联合国公共服务奖”候选单位的推荐工作。积极做好与18个部门联合奖励表彰工作。推进公安、安全机关专业技术职位任职资格工作。重申了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不得经商、办企业。
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围绕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全面推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留学人员工作。成功地筹办了由6个部门联合召开的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表彰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表彰活动,胡锦涛和曾庆红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新时期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建立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了第一次部际联席会议。对留学回国工作政策进行了梳理,制定了关于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界定的原则意见。制定下发了开展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试点工作的意见,加大了对特别优秀的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的资助力度。二是做好高层次人才选拔工作。开展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的评审工作和“200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选拔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改革政府特殊津贴方案。新设了43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354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在国务院支持下,进一步加大博士后经费的投入力度,经费增加到7800万元。三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举办了14期高研班,培训了近2000名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继续开展第二批新疆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培工作。四是与中宣部、农业部联合召开了农村优秀人才表彰暨先进事迹报告会。表彰了50名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优秀人才,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上重要日程,调整充实了工作力量,加大了工作力度。以推行聘用制为重点,加快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一是对今后一个时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统筹研究,确定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步骤、安排和拟制定的17个配套法规。起草并下发了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问题的解释,研究起草了公开招聘办法、人员聘用合同文本和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有关工资待遇的处理意见等有关法规。二是继续分行业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继科技、卫生、高校等行业之后,又下发了关于深化广播影视、文化和中小学等行业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已有30万个事业单位、802万职工实行了聘用制。三是积极探索职称制度改革。研究起草了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与国务院法制办就出台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管理暂行条例工作进行了协调。加快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业实行执业资格制度的步伐,在5个行业批准实施执业资格制度,推动执业资格国际互认工作。进一步完善了考试、评审和考评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方式。研究修改了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规定。
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根据十六大提出的“规范和完善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的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工作。一是做好机关事业单位调资工作。会同财政部制定了调资方案,多次向国务院领导进行汇报。中央批准调资方案后,组织召开了全国调资部署工作会议,调资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二是研究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召开了3个片会,就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问题广泛听取了意见。经过反复研究,认真测算,初步形成了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改革方案。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也有了进展。三是研究规范政策外津贴补贴和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积极推动各地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同时,配合财政部继续做好公安部等8个执收执法部门进一步规范政策外津贴补贴工作。四是研究制定部分特殊人才和艰苦岗位工作人员工资倾斜政策。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了“载人航天工程”人才特殊津贴。对“高新工程”人才特殊津贴的发放情况进行了调研。制定了自主择业退役运动员经济补偿办法。对建立和调整卫生防疫等6项岗位津贴研究提出了意见。五是研究解决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提出了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的总体考虑,就少数省区部分县市列入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提出了意见。按照中央关于“在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时,考虑新疆的特殊情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精神,正研究提出有关意见。六是做好离退休等工作。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五、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制定法规、健全机制、完善布局、加强服务、强化监督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一是在开展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加快人才市场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人才市场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二是加强了人才市场法制化工作。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布局。分别与安徽、山西和新疆共建了3个国家级人才市场,使国家级人才市场达到28个。四是加强了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了一季度一次的全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了网上人才市场每周发布一次信息的制度。五是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按照中央要求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同有关部门下发了通知,组织了选拔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工作等活动,举办了全国人才市场首届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大会和全国人才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对福州市建立人才储备中心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六是加强服务,改进干部调配办法。开辟绿色通道,为中央部门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调整有关政策,解决了中央在北京单位1000多名干部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特殊困难。完善了京外调干和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方便了用人单位。七是积极推动仲裁与司法接轨。通过积极争取,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8月颁布了关于人事争议仲裁的司法解释,配合司法解释出台,下发了进一步推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通知,建立了中央国家机关在北京直属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委员会,人事争议案件审理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六、军转安置任务圆满完成,认真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稳定工作
继续推进军转安置制度改革,做好安置工作,积极推动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解决。一是落实了全年安置任务。共安置军队转业干部4.2万名,计划分配的师团职干部得到了重点安置,功臣模范和长期在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干部得到了照顾安排。二是制定了今后三年的安置政策和措施。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向中央的请示,召开了军转安置工作小组会议,部署了2004年的安置工作。三是认真研究建立解决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的长效机制,并对各地解决部企业军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进行了督查。会同有关部门宣传表彰了模范军转干部刘坤洲,在广企业军转干部中营造了维护大局、艰苦创业的氛围。四是针对部分企业军转干部上访情况,加强了接访工作。
七、宏观调控、法制建设和国际交流等工作协调发展
一是落实人才规划,加强人事宏观调控。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十五”人才规划中期评估工作,形成了中期评估报告,推动人才规划的进一步落实。加大人事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初步建立了分级调控、分类管理的人事计划管理新机制。加快推进人事统计制度改革,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组织人事统计工作的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全国非公有制单位人员状况抽样调查。二是做好人事立法、执法和普法工作。对4000多件人事政策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审核和清理,确保2004年7月1日《行政许可法》实施后人事工作的平稳运行。三是做好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围绕能力建设,认真抓好公务员出国培训工作,面向西部地区人事系统组织了多个出国短期考察培训团。加大人事领域国际合作力度。召开了第三次国际职员工作协调会,向联合国成功推荐了国际职员。对人事系统中青年干部中长期出国培训方式进行了探索。四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后,人事部组织了由部领导带队的调研组,分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开展调研,形成了做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人事人才工作的初步考虑。五是根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部署,积极做好有关人才工作。参与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文件起草等筹备工作,起草了有关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市场建设两个上会参阅文件,与中组部一起编辑出版了《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论人才》一书,配合中组部召开了第三次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企业援藏调研会,参与制定了加强新疆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研究了对口支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四个市地州的干部援疆工作。六是加强人事调研和新闻宣传工作。
八、人事科研、人才流动、人事信息化建设等工作顺利发展
人事科研工作成效明显。完成了人才资源战略体系、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事人才管理现代化、公务员职务职级相结合制度等课题。
人才流动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国家人才网在人才网络市场建设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积极开展为毕业生服务的公益活动,并加强内部建设,发挥了行业协会的作用。
人事考试工作取得新成绩。组织实施了19项全国职称考试,442万人次报考。完成了中央国家机关2004年公务员录用笔试的考务工作。以严肃考风考纪为重点,加强了考务管理工作。社会化人才评价服务工作稳步发展,人才测评市场服务工作进展顺利,国外考试代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完成了人事人才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的论证,向国家信息办、发改委提交了“金人工程”立项报告。研发了人事信息管理软件,启动了人事信息标准修订工作。完成了全国人事系统信息建设“十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加强了网站运行维护和信息更新工作,推进了中国国家培训网建设,开发了中央单位应届大学毕业生需求计划的查询系统,为公务员考试录用网上报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服务和保障。
留学人员与专家服务工作取得新成效。为全国近11万特贴专家和1266名院士拨发了津贴款。承担了“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后备人选材料申报等工作。修订了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和资助评审办法,下拨博士后经费7642万元。为海南省引荐了20名博士后到该省党政基层部门工作。举办了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行活动,通过留学人才信息网积极宣传中国留学工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