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在国家加快发展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业的各项政策促进下,以及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共同拉动下,中国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业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
一、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到2003年底,中国共有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业企业43家(其中三资企业25家),其产品覆盖了GSM/CDMA数字移动交换机、基站系统和手机三大领域。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965.2亿元,约占全行业的5.4%。
中国现有国家定点手机生产企业37家(含22家合资企业),生产能力已超过2.7亿部。2003年生产手机1.84亿部,同比增长54.8%,约占全球手机总产量的35%。其中GSM/GPRS手机1.6亿部,CDMA手机2000余万部。销售手机1.83亿部,同比增长56.1%,其中GSM/GPRS手机1.6亿部,CDMA手机2200余万部。
中国移动交换机的产能已达到4000万户,2003年生产了1761.1万户,同比增长5.18%,销售1761万户,同比增长5.16%;基站系统生产能力达到1500万信道,2003年生产了304.9万信道,还不到2002年的50%,销售304.1万信道,约为2002年的50%。
2003年中国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03年中国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业在新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新进展。2.5G GSM/GPRS手机在核心芯片设计、协议层软件设计、整机电路设计和生产技术开发等核心技术环节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已获得7项国家专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lass10GPRS基带芯片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世界上首台TD-SC DMA标准的3G手机也由大唐公司研制成功,其传输速度可达144kbps。
国产品牌迅速成长。2003年,中国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业实现群体突破,特别是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充分发挥价格低、性价比高、服务好、政策支持的比较优势迅速崛起。全年共生产国产GSM手机4830万部,占全国总产量的30%,销售4732.9万部,占全国总销量的29.5%。其中,波导、TCL、康佳3家企业进入了全行业产销前10名,3家企业的手机生产、销售量分别占国产品牌手机生产、销售总量的56.6%和56.3%。波导手机的国内销售量已超过全部外资企业跃居全行业第一。
出口大幅增长。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出口国。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年中国手机及其零部件出口达到115亿美元,同比增长60.9%。其中手机出口达到9500余万部,同比增长50.7%,出口金额达到73.8亿美元,同比增长39.5%;零部件出口额为41.5亿美元,同比增长127.6%。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是美国、中国香港和德国,分别占出口总额的33.3%、18.4%和13.8%。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中国国产品牌手机的出口增速较快,累计出口171.9万部,增速达到了223%,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除此之外,2003年中国还出口移动通信交换机2.15万户,创汇95万美元,同比增长531.9%;出口移动通信基站系统1.9万信道,创汇5.12亿美元,同比增长8.76%。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03年中国共有5家企业的手机产销规模达到1000万部以上,其中摩托罗拉、东莞诺基亚和北京诺基亚达到2000万部以上。产销规模前5家企业共生产手机9526万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1.1%,而2002年前5家企业的产量只有8270万部。2003年前5家企业与后5家企业产销量的比例为151∶1,而2002年这一比例是148∶1。
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虽然2003年中国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直接影响整个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整体技术基础薄弱。虽然中国已经成为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大国,但与移动通信产品制造强国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对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这一结症在手机产业反映尤为突出。
二是产品供大于求。2003年中国新增手机用户4396.9万户,只是中国手机产量的四分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产品的进入,以及国内一些制造企业的加入,中国手机行业供大于求的局面将更加明显。
三是加工贸易的大量存在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2003年中国手机出口数量很大,但多为来料加工贸易,以这种方式出口手机71.4亿美元,约占全部外贸出口的96.9%,同比增长了37.8%。加工贸易的比例过大,使中国的手机出口容易受制于人,而且还造成了虚假的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受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影响大。由于中国移动通信产品制造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退税税率的调整,使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影响了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对整个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