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集团组建以来挑战最严峻、任务最艰巨的一年。集团公司在重点型号、民用飞机、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四个方面打了一场艰苦而又成果丰硕的攻坚战,这是中航一集团广大员工实践“航空报国、追求第一”集团理念的结果。特别是在重点型号攻坚中,闯过道道难关,确保了重点型号节点。
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2003年集团公司首次实行拉动式计划初见成效。全年实现收入413亿元,同比增长15.7%;在消化潜亏基础上,实现两位数的利润和收益,同比增长27.7%;经济运行的速度、质量、效益比较协调,连续四年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
航空科研生产取得丰硕成果2003年是集团高新工程历史上任务最重的一年,集团公司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的重要指示,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完成了一些重点飞机的设计定型试飞试验任务,成为中国航空武器装备研制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还有一些飞机已接近或达到定型状态。实现了五机鉴定、七机首飞。发动机、机载设备研发也取得很大进展。
新型涡扇支线飞机研制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签订了35架启动用户订单;由预发展阶段转入了发展阶段;四家飞机制造厂同时开工生产零件。
经济增长点不断壮大新舟60飞机完成专项改进工程。首台QD-128、QD-70燃气轮机相继点火成功和并网发电;R0110重型燃机通过评审;QC70、QC185等燃机开发也有新进展。机载系统中雷达等项目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实现外贸总额35亿美元。
保障条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保障条件建设项目安排完毕,除个别基础项目外,全部于2004年建成。
科技创新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发展规划工作全面展开;一批重大预研项目通过中期评估;一批演示验证项目通过验收,还有一批重大演示验证项目获得立项;一些重大预研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制造了全尺寸原理样机。航空技术基础得到加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设立了“航空科技联合基金”。
调整改革工作有了新突破进行民机研发力量整合,组建了中航第一飞机研究院;发动机事业部正式挂牌;航宇救生装备公司组建完成。军品科研生产能力调整工作在大力推进。呈报了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总体规划方案和专业化顶层设计方案。17个脱困项目列入国务院的梳理方案。完成5户企业破产工作。部分企业启动改制分流工作。
集团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流程再造在全集团稳步推进;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新成果,财务管理信息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非典时期集团公司成功地采用覆盖全集团的网络举办大型视频会议,保证了科研生产的正常进行。六西格玛、精益制造等管理思想和方法在深入应用。新研和批生产飞机质量安全形势相对稳定。成立了集团融资结算中心。总部全员竞聘上岗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