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改革与发展综述
中国政府网
 

    2003年,铁道部从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思路,铁路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经过全路干部职工艰苦努力,铁路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开局。

 

    抗击非典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全路干部职工和家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防控非典的严密防线,胜利完成了阻止非典疫情通过铁路传播、及时运送防治非典药品和物资、救治非典病人、确保职工和家属健康安全等任务,为全国夺取抗击非典斗争阶段性重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运输经营取得良好成绩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两手抓”的部署,千方百计增收节支、增运补欠。“以货补客”成效显著,旅客运输实现恢复性增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减少了非典疫情影响,取得了较好的运输经营结果。全国铁路货运量完成22亿吨,比上年增长7.9%,其中,国家铁路完成19.9亿吨,比上年增长6.5%;国家铁路货物运费收入完成784.3亿元人民币,与上年同口径比增收48.9亿元,增长6.9%。全国铁路客运量完成9.7亿人,比上年减少0.8亿人。国家铁路运输收入完成1483.4亿元,与上年同口径比增收32亿元,增长2.3%,实现运输利润5亿元。

 

    重点运输得到有力保证在客货运输需求大幅度增长、运输能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把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确保重点运输。与上年相比,重点物资运量有较大幅度增长,煤炭增长7.7%、石油增长4.5%、冶炼物资增长8.4%、粮食增长22.4%,救灾物资、农用物资得到及时运送,保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重点物资运输的需求。四季度,突击抢运东北地区粮食1426万吨,为确保粮食供应和稳定粮食价格发挥了积极作用。年底,集中20天突击抢运煤炭6169万吨,比计划增运1144万吨,为缓解全国煤炭供应紧张尤其是电煤和部分地区群众生活用煤告急的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对铁路重点运输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铁路建设实现新的发展按照建设发达完善铁路网的目标,配合国家发改委深入进行调研论证,提出并上报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建议方案。提出了铁路建设必须适应运输需要、坚持“强本简末”、注重系统优化等新的理念,对改进和加强铁路建设工作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把青藏铁路建成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重要指示,提出了把全线旅客列车旅行时间压缩到最短、全线实现设备“免维修”、沿线基本实现“无人化”管理三个具体目标,强化了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措施,建设进度加快,设计和施工质量有新提高。为实现兰武二线工程提前建成投产的目标,各单位密切配合,重点突破中国铁路最长的隧道——乌鞘岭隧道。采取长隧短打的办法,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到2003年底,乌鞘岭隧道Ⅰ线正洞完成成洞6.2公里,占设计的31.1%;Ⅱ线平导完成掘进9.6公里,占设计的47.8%;辅助导坑完成掘进16.5公里,占设计的83.1%,提前实现了第一阶段建设目标。狠抓宁西、胶新、渝怀、宁启、兰武线等重点工程建设,保证了进度和质量。对胶济、徐郑、浙赣线电气化改造和武九线扩能改造方案进行全面优化,确定了按照时速200公里进行改造的标准,提高了既有线改造水平。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533.5亿元,其中,铁道部完成498.6亿元。全国铁路新线铺轨1780.5公里,复线铺轨159.2公里,投产新线1163.8公里、复线583.4公里、电气化铁路615.4公里。

 

    技术进步迈出新的步伐为加快推进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提出了采用“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技术的方针和实现“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的要求,确定了立足国产化,系统引进先进技术,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实现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的思路。铁道部与南、北车集团及其重点企业共同制定了《加快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实施纲要》。为加快铁路信息化建设,制定了以运输生产调度指挥智能化、客货营销社会化、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为重点的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新一代CTC(调度集中)研发取得重要进展。调度指挥现代化建设初见成效,京沪线和兰州局实现了DMIS(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全覆盖。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了铁路GSM-R使用频率,确定了铁路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体制,启动了青藏线、大秦线GSM-R建设。

 

    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充分吸收前四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经验,确定了第五次大面积提速和列车运行图全面调整方案,完成了大部分提速基础工程任务,深入开展了运输组织改革、生产力布局调整、机车车辆配置、人员培训、治安综合治理等配套工作。铁道部组织了提速牵引试验,对确保提速安全作了进一步部署。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了新图编制原则。

 

    铁路改革开放取得重要成果主辅分离取得重大突破,中铁物资总公司、铁通公司移交国资委,部属4个勘察设计院、铁路局所属38家设计施工企业移交国资委下属的工程总公司和建筑总公司,共分离20万人;全路移交中小学225所、幼儿园50所、医院13所,教职工21366人,另有94所学校、39所医院正在办理移交手续。完善了客运公司改革。进行专业运输公司体制改革,集装箱运输、特种货物运输、行包快递3个专业运输公司按《公司法》规范组建,于2003年底挂牌成立。推进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撤并部分站段,关闭一批客货运量小的中间站,延长部分机车交路,优化了运力资源配置。经国务院批准,对企业自备敞车进行了一次性收购,共收购32895辆,解决了这个长期以来影响运输安全、浪费运输能力、增加货主负担的难点问题。推进铁路对外开放,加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北京西站和上海站设立临时口岸,实行新的通关联检办法,增开广九直通车,延长广州东站口岸开放时间,为往来香港旅客提供了方便。进一步发展口岸运输,全年进出口货运量完成3031万吨,比上年增长16%。积极开展利用外资工作,全年新增外资贷款协议金额超过7亿美元。

 

    运输安全保持相对稳定深入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专项整治,集中解决了一批影响安全的突出问题;以强化基层、基础、基本功为重点,推进“规范管理、强基达标”,安全基础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护路联防工作,深化安全文明铁道线建设,维护了良好的铁路治安环境。全路取得了连续安全生产300多天的好成绩,重大、大事故比上年减少66%。

 

    职工生活有新的改善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心职工生活,认真解决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在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家铁路职工平均工资比上年增长8.1%。加强生活线、文化线、卫生线建设,进一步改善了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深入开展“火车头”送温暖活动,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帮困救助和帮困助学活动。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在减员增效过程中妥善安置富余人员,没有让一名职工失去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