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行业管理
中国政府网
 

     2003年,国际海运市场需求旺盛,国际主要航线运价回升,各类大型船舶新造订单增加,港口吞吐量快速增长,外贸集装箱、铁矿石、原油海运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2003年,中国内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867万标准箱,跃居世界首位。上海港和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双双突破1000万标准箱,分别升至世界集装箱大港的第三、第四位。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为更好地满足中国经济及对外贸易增长的需要,加快了一批航运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重点推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和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原油、铁矿石等专业化码头;进一步调整海运船队的船型和船龄结构,提高船队技术水平。

 

二、法规建设

 

    《国际海运条例》自2002年1月起施行以来,中国海运市场经营行为得到规范,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交通部于2003年1月颁布了《国际海运条例实施细则》,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实施细则》的出台,使中国国际海运市场的管理更加透明、更具可操作性。

 

三、对外开放

 

    加入WTO以来,中国政府全面履行国际海运承诺,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海运合作与交流。2003年12月8日,中国与美国正式签署了新的海运协定,标志着中国国际海运市场进一步与国际接轨。2003年举行了中欧、中韩海运会谈,取得良好成果。在上海举办了“国际海运高级论坛”,对宣传中国改革开放,交流海运政策,加强国际合作起到重要作用。

 

四、国际航运市场概况

 

    至2003年底,中国国际航运企业有220家,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达到1214家,国际船舶代理公司超过700家。外国航运公司在北京、上海、大连等地共设立了33家外商独资船务、集运公司和124家分公司,102家境外航运公司取得了国际班轮运输经营资格,近200家取得了经营无船承运业务的资格。

 

五、内地与港澳台航运

 

    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中涉及海运业务的相关工作。CEPA对维护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起到积极作用。根据CEPA的规定,对《国际海运条例》做出了补充规定,把CEPA中涉及海运服务承诺的内容纳入《国际海运条例》中。

 

    加强海峡两岸航运管理,积极推动直航。维护两岸试点直航市场秩序,继续保持良好发展状况。按照两岸航线运输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对两岸三地航线的监管工作,为发展两岸贸易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