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经营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增长
全行业坚持把“控量、促销、稳价、增效”作为经济运行调控的基本指导方针认真抓好落实,较好地保持了全年卷烟产销增长、价格稳定、库存下降、效益提高。全年卷烟产量完成17891.4亿支(3578.3万箱),与上年同比增加666.8亿支(133.4万箱),增长3.9%;卷烟销售完成17979.3亿支(3595.9万箱),同比增加495.3亿支(99.1万箱),增长2.8%;年末卷烟工商库存1305.9亿支(261.2万箱),比上年同期减少58亿支(11.6万箱),保持正常合理库存。烟叶生产在连续5年稳定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全国烤烟种植面积1438万亩,到12月末烟叶收购154.9万吨,完成本农业年度收购计划的88.8%,全年收购烤烟控制在国家计划之内。烟草进出口工作取得较好进展,全年共出口烟叶14.9万吨,同比增长12%;出口卷烟184亿支,同比增长20.7%;实现出口创汇4.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烟用物资的供应水平进一步提高,资质认证的采购方法得到积极推广,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等三家合资企业的增资扩建工作全面启动。烟机工业的新产品开发工作有了新的成果,新世纪制丝线项目已经通过技术鉴定,每分钟10000支卷接机组、每分钟550包包装机组、烟支存储输送系统和每分钟600米高速滤棒成型项目进展顺利。全行业高度重视技术进步和“降焦减害”工作,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式卷烟的战略性课题,制定了《中国卷烟科技发展纲要》,组织实施一批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有害成分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已有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6项成果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进步奖,卷烟焦油量已降至平均每支14.3毫克。行业技术改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重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技术支持。为进一步控制成本,降低费用,全面推行了预算管理,加强了经济责任审计,深入开展卷烟生产量本利分析,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一系列有效工作,行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行业实现工商税利超过160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以上,创历史最高水平。
二、行业内部改革取得积极成果,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为在坚持专卖制度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推动全国统一卷烟市场的形成,提高烟草行业市场化水平,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烟草资源的优化配置,特别是在解决较为严重存在的地区封锁问题、改善市场环境、增强重点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能够有明显进展,2003年在全行业进行了以省级烟草工商分开为突破口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改革本着“先试点,后总结,成熟一个开展一个”的原则进行。行业上下思想统一,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使这项改革进展顺利。从4月份开始试点到年底,规划中要成立的16家省级中烟工业公司均已成立,不准备成立工业公司省份的工商分开方案也已制订。从几个月的运行实践看,这一改革取得初步成效。首先是市场环境明显改善,重点卷烟工业企业的发展特别是产销形势呈现良好势头。红塔集团初步扭转了生产经营被动局面,上海、昆明、杭州、常德卷烟厂等一批重点企业呈现强劲增长势头。2003年11月进行的2004年上半年省际间卷烟交易总量达到539万箱,同比增长17.12%,其中重点企业成交量增长27.65%,名优卷烟成交量增长22.96%,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由于企业市场压力明显增大,有力地推动了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到12月底全年共实施关停并转10万箱以下的小烟厂22家(不包括7个卷烟生产点),10万箱以上的烟厂进行联合重组17家,企业关闭和兼并重组总数达39家,是多年来烟草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度最快、效果最明显的一年。到2003年底全国卷烟工业企业已由原来的185家调整减少到84家(不含没有法人资格的卷烟生产点29个);原有224家挂杆复烤企业已关停207家,其中154家通过国家局的检查验收。卷烟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全年生产卷烟牌号582个,比2001年全国卷烟牌号1049个减少了467个。全行业在改革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中十分注意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特别是认真做好关停并转企业职工的思想工作,在改革中保持了行业稳定,促进了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发展和税利较大幅度增长,较好地消化了改革成本,实现了通过改革促进发展的目标。
三、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进一步加大,烟草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全行业在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紧紧抓住财经秩序整顿和治理卷烟体外循环这两项重点任务,加强领导、加大力度、扎实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财经秩序整顿以清理账外账、小金库和治理工商企业间不规范的让利行为为重点,明确宣布了卷烟生产经营五条纪律规定,严肃查处和坚决制止超产瞒产、乱给乱要钱物等严重不规范生产经营行为。通过全面开展自查和重点检查,有力地推动了财经秩序整顿的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卷烟体外循环工作以准运证到货确认为切入点,全面开展“五查两落实”,基本搞清了卷烟体外循环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局多次组织检查组,督促各单位认真抓好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并对顶风违纪的人和事进行了严肃处理,使卷烟体外循环得到有效遏制。通过这两项专项整顿治理,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为行业顺利推进改革和保持平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规避资产损失风险,在行业连续三年进行清产核资的基础上,继续对所属工商企业及多元化经营企业的对外担保进行清理并明确了有关规定。根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行业实际,全行业把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强化企业自律行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巩固和深化整顿规范成果的重要工作认真做出部署,积极抓好落实。围绕建设诚信烟草,全行业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进行了建设行业诚信体系的专题调研,进一步明确了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制定了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框架,提出了保障诚信体系建设有序稳步推进的具体步骤和措施。行业36家重点卷烟工业企业厂长经理向全行业发出了《做遵纪守法模范,创诚实守信企业》倡议书,36个重点城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局长经理也发出了《厚德诚信、客户至上、服务为本,携手共建“诚信”烟草》响应书,明确提出“五讲五做到”的诚信守则。即讲道德修养,做到倡导诚信、奉献社会;讲法律法规,做到守法经营、文明执法;讲商业信誉,做到守信经营、互重互赢;讲真话实话,做到规范经营、照章纳税;讲整体意识,做到公平公正、服务创值。从而,使行业上下对建设诚信烟草的认识有了较大提高,诚信意识进一步增强,为加快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全行业进一步加强专卖管理工作,继续坚持与公安部门联合打假工作制度,不断加大卷烟打假工作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被查获的制假违法犯罪分子的惩处和追刑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了卷烟制假售假活动反弹。据统计,全年共查处制售假冒商标卷烟案件22万起,收缴假冒商标卷烟53亿支,捣毁制售假烟窝点2575个,查获制假烟机设备1531台;打假中拘留制假违法分子3539人,其中判刑956人、劳教263人。
四、卷烟销售网络建设全面推进,烟草商业现代流通水平有较大提高
烟草行业一项十分紧要的任务,是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烟草市场体系,特别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和“特零证”取消后的烟草市场形势,这种要求更为紧迫。为此,国家局在连续四年召开现场会认真总结推广南通、武汉、成都、上海网建试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2003年又突出抓了江苏“全省网建学上海”的试点和36个重点城市的网建联动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明显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卷烟销售由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的转变。到2003年底,全国绝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已基本形成了全面访销、集中配送的卷烟销售网络体系,并逐步向“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现代商业流通方式发展。全行业已建立卷烟访销中心2794个、配送中心2452个,客户服务中心1143个,入网销售的卷烟零售客户达到475万户,其中实行电话订货的达到158万户,已占到零售户总数的1/3。近两年中,各地结合卷烟销售网络建设还积极进行了取消县级公司的改革探索,到2003年底全行业有573家县级烟草公司已经取消法人资格改为卷烟访销配送中心。
五、行业重点企业与名优卷烟生产情况
行业36户重点企业卷烟产销量和实现效益继续保持增长,在全行业所占比重进一步增大。全年36户重点企业累计生产卷烟11740.3亿支(2348.1万箱),同比增长6.1%,占全国总产量的65.6%,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完成卷烟销量11989.8亿支(2398万箱),同比增长7%,占全国总销量的66.02%。年末卷烟库存225.3亿支(45.1万箱),同比降低6.1%。36户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12.18亿元,同比增长12.56%。实现税利1081.56亿元,同比增长15.73%,占到全国工业税利的80%;其中实现利润229.94亿元,同比增长25.02%,占到全国卷烟工业利润的89.4%。
全行业名优卷烟产销量与上年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13个省份销量增幅超过20%。全年累计生产名优卷烟4533.2亿支(906.64万箱),与上年同比增长9.9%;占全国卷烟总产量的25.3%,比上年同期上升1.4个百分点。全年累计销售名优卷烟4325.2亿支(865.0万箱),同比增长18.8%;占到全国卷烟销量的24.6%,比上年同期上升3.1个百分点。2003年行业名优卷烟销售量有31个品牌与上年同比上升、5个品牌同比下降。其中迎客松、红金龙、云烟、玉溪、猴王、将军、芙蓉王、黄果树、利群、五一、红旗渠等11个品牌同比增幅较大,均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