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贸工作
中国政府网
 

    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五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科技兴贸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已经成为外贸出口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形成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拉动机电产品出口增长,机电产品出口拉动全国外贸出口增长,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格局。

 

    建立了科技兴贸政策体系框架,营造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有利环境五年来,科技兴贸联合工作机制各成员单位相继出台了《科技兴贸“十五”专项计划》《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等一系列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特别是2003年1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商务部牵头八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初步建立了中国科技兴贸政策体系框架,是中国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明确了科技兴贸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工作原则和工作重点,突出强调了要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出了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促进体系建设,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营造良好的出口环境等多项政策措施,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促进体系,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形成了以20个科技兴贸重点城市、25个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5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和即将认定的4家中药出口基地为龙头,以12类重点高新技术产品、100家科技兴贸重点企业和1000家重点联系企业为骨干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促进体系,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大力扶持清华同方威视集装箱检测系统、青蒿素等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产品的出口,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科学、生命科学、航空航天等产业也获得了较快发展,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点;积极推动清华同方、华为、TCL等国内大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了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以来,中国引进技术的速度明显加快。1999~2003年五年间,中国引进国外技术总额752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引进技术总额的42%。大批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落户中国,极大地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特别是推动了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国民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中国彩电、洗衣机、电冰箱、DVD等跃居世界生产大国行列;计算机、数字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汽车等产业和重大装备的设计制造逐步发展壮大;一批知名品牌和著名企业如联想、北大方正、海尔、长虹等迅速崛起;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经在国内市场确立优势、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同时,纺织品、服装、鞋类、自行车、缝纫机等传统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也明显提高,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

 

    对外贸出口增长的拉动效应日益突出,提高了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1103亿美元,是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前1998年的5倍半,年均增长40%,比出口总额增速快20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部出口的比重,已从1998年的11%跃升至2003年底的25.2%。2003年,中国已有近150家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有近30家企业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拉动机电产品出口,机电产品出口拉动整个外贸出口的新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建立高新技术成果展示和交易的平台,推进了产学研、科工贸的有机结合五年来,先后创办了中国(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和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等四大高科技会展,2003年9月又首次成功举办了中国大连国际软件交易会。这些会展已初步成为展示中国高新技术领域最高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成就的窗口,成为科研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的重要平台,成为高新技术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桥梁,成为国内外客商展示实力、获取信息、交流合作、共同发展的舞台。按照“布展专业化、招展国际化、组展市场化、办展现代化、成果产业化”的原则,以深圳高交会为重点,积极推动苏州电博会、大连软交会、北京科博会、上海工博会和杨凌农高会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抓住重点、办出成效。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投向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使中国迅速融入世界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中,成为世界上重要的高新技术产品组装加工基地,已经形成了中国从日、韩、台湾地区、东盟进口散件,组装加工后出口到美国、欧盟、香港地区的“贸易链”。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已具备支撑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2003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88万亿元,产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同时,中国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超导技术等优势技术领域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并且中国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和一定的科技基础,完全可以在具有相对优势和巨大市场需求的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突破,促进中国产业结构高质化的进程,迅速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差距,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推动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