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改善。建国之初直至改革开放初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都在57%以上,在温饱最低线和贫困水平之间徘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高达60%以上,一直处于贫困线以内。改革开放后,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居民人均消费1952年为80元,1978年为184元,2008年为8181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2年提高了15倍,年均实际增长5.1%,比1978年提高8倍,年均实际增长7.6%。居民消费结构也改善明显。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1957年的58.4%下降到37.9%,农村居民家庭由1954年的68.6%下降到43.7%。从耐用消费品看,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空调、电话等在城镇地区逐步普及,汽车、家用电脑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提高。2008年,城镇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达到132.9台,家用电脑拥有量59.3台。农村居民彩色电视机、电风扇、洗衣机、摩托车等普及率也不断提高。2008年,农村每百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达到99.2台,家用电脑拥有量5.4台。电话普及率由1990年末的1.1部/百人提高到2008年末的74.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迅速上升,达到48.5部/百人。

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