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因八大确定实行党代会常任制,所以这次大会又成为八大第一次会议。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大会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的判断;确定了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提出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体现了执政党的特点,强调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群众路线,规定全国、省、县级代表大会实行常任制。大会通过了《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大会选举了由97名委员和73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选举了由17名委员和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监察委员会。详细>>
开幕词
毛泽东作八大开幕词
党章
中国共产党章程
报告
刘少奇作政治报告
社论
一次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大会
把总路线的红旗插遍全国
我国伟大社会主义事业的里程碑
报告
关于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
周恩来作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决议
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关于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的决议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关于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的决议
综合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名单
八大主席团名单(共六十三人)
宋庆龄在“八大”会议上致词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一中全会(1956年9月28日)
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出新的中央机构
二中全会(1956年11月10~15日)
中国共产党八届二中全会简介
三中全会(1957年9月20日~10月9日)
[社论] 大胆地改,坚决地改,彻底地改
[综合] 中共中央举行第三次全会
[综合] 关于农业合作社扩大再生产及其他几个问题
[综合] 中国共产党扩大的八届三中全会简介
四中全会(1958年5月3日)
[综合] 中国共产党八届四中全会简介
五中全会(1958年5月25日)
[综合] 中共八届五中全会举行
[综合] 中国共产党八届五中全会简介
六中全会(1958年11月28日~12月10日)
[公报] 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公报
[决定] 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同意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他不作下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候选人的建议的决定
[决议] 关于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决议
[综合] 中国共产党八届六中全会简介
七中全会(1959年4月2~5日)
[公报] 中国共产党八届七中全会公报
[社论] 伟大的里程
[综合] 中国共产党八届七中全会简介
八中全会(1959年7月2日~8月16日)
[公报] 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向全党全民发出战斗号召
[社论] 反右倾,鼓干劲,为在今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而斗争
[决议] 关于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决议
[综合] 中国共产党八届八中全会简介(庐山会议)
九中全会(1961年1月14~18日)
[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公报
[社论] 为实现莫斯科声明规定的共同任务而奋斗
[综合] 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简介
十中全会(1962年9月24日~27日)
[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公报
[综合] 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简介
十一中全会(1966年8月1~12日)
[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综合] 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一中全会简介
十二中全会(1968年10月13~31日)
[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扩大的第十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会公报
[综合] 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二中全会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