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代表全国6635.5万名党员。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通过了《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和《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198名委员和158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选举了由121名委员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六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吴官正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党章]
中国共产党章程(全文)
[社论]
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开幕)
沿着十六大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闭幕)
[报告]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决议]
十六大关于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十六大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十六大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综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
[名单]
十六大选出198名中央委员(附名单)
十六大选出158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附名单)
十六大选出121名中纪委委员(附名单)
一中全会(2002年11月15日)
[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
[社论] 伟大的事业 美好的前程
[名单] 名单: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
[名单] 名单: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
[名单] 名单: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名单] 名单:中央书记处书记
[名单] 名单: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
[名单] 名单: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
二中全会(2003年2月24~26日)
[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
[综合] 十六届二中全会通过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及机构改革的意见
[综合] 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在京举行
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14日)
[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文)
[社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体制保证
[综合]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京闭幕
[综合]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京开幕 会议为期4天
[综合]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拟提请审议的文件
四中全会(2004年9月16~19日)
[讲话] 胡锦涛江泽民会见参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全体同志并发表重要讲话
[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社论]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
[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决定]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同意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决定
[决定]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关于调整充实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决定
[综合] 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综合]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发表公报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五中全会(2005年10月8~11日)
[公报] 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
[意见]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建议]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全文)
[社论]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
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11日)
[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
[决定]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社论]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综合]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10月召开 研究构建和谐社会
[综合] 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8日至11日在京召开
[综合] 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幕 着重研究构建和谐社会问题
[综合] 党的十七大定于200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综合]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综合]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七中全会(2007年10月9日~12日)
[公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
[综合]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七中全会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