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为民解忧愁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夯实执政基础、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着力纠正损害群体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不断深化。1.5亿名学生享受到免费义务教育和免费教科书,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标准不断提高。各地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有588所不符合“四独立”的改制学校恢复为公办学校;高校招生全面实施了“阳光工程”,违规招生、收费混乱的现象明显减少。全国共查处教育违规收费资金41.8亿元,清退21.28亿元。
——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力度加大。21个省(区、市)实施了药品集中采购,每年全国采购总金额达1000亿元以上。按病种付费结算试点范围逐步扩大,减轻了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加强,诊疗、用药和收费行为逐步规范,医务人员每年上交“红包”、开单提成和各地查处这方面问题涉及金额4亿元以上。
——农民负担监管工作得到加强。通过取消农业税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200多亿元,通过开展涉农收费专项治理累计减轻农民负担579.93亿元。严肃查处和认真纠正损害农民土地权益问题,违法违规征占农民土地的问题进一步得到遏制。治理公路“三乱”,开通了“五纵二横”总长2.6万余公里的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降低了运输成本。
清理和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工作,撤销各类评比达标表彰项目70461个,每年节省经费约37亿元。规范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以及公共服务行业服务和收费行为工作稳步推进,减轻企业负担,控制和规范各种名目的节庆活动,纠正违规制售、购买和使用代币券(卡)不正之风等工作成果得到巩固。
1997年以后,纠风工作逐步加大了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力度,从过去的侧重于“纠”发展到“纠”、“建”并举——
至2001年,全国31个省(区、市)广泛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市(地)一级达到100%,县(市、区)一级达到80%以上。全国参与行风评议的基层站所18万多个,约占全国基层站所的30%。仅2001年参加行风评议的人数就达7100万人。31个省(区、市)和94%的市(地)全部开通政风行风热线,国务院纠风办和各省(区、市)开办纠风工作网站,拓展了群众监督渠道。
1979年至2009年6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收到信访举报6177万多件。2005年7月,中央纪委、监察部开通举报网站。截至2009年6月,26个省(区、市)、100多个地级市、200多个县建立举报网站。2008年6月,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通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88”。
据统计,1993年以来各级信访举报部门提供信访信息162.8万多条,1998年以来提供案件线索268.7多万件,其中转立案查处93.7多万件。1993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信访举报部门共直接查办信访案件156.2多万件,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惩处了一大批违纪违法人员,为一批干部澄清了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接待来访群众1080多万人次,其中中央纪委、监察部接待来访群众46万多人次,妥善解决了大量来访问题。
2005年,中央决定专项治理商业贿赂,成立了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着力查办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和金融等领域的商业贿赂案件,坚决查处国家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审批权、执法权和司法权在商业活动中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索贿受贿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商业贿赂案件。
商业贿赂案件的坚决查办产生了明显震慑作用,一些领域如医药购销中的商业贿赂发案率大幅度下降,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始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