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1920年
1911年

|
1913年在湖南省立
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
|
春,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期间,读到同盟会办的《民立报》,受其影响,撰文表示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
10月,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在湖南新军当列兵。半年后退出。
1913年
春,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读书。
1914年

|
1919年春,毛泽东
与母亲文氏、
弟弟毛泽民(左二)、
毛泽覃在长沙合影。
|
秋,编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本科第八班。在校期间,受杨昌济等进步教师的影响,成为《新青年》杂志的热心读者,崇拜陈独秀、胡适。
1918年
4月14日,同萧子升、何叔衡、蔡和森等发起成立新民学会。
6月,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
8月,为组织湖南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第一次到北京。在北京期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得到李大钊等人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

|
1919年11月,与父亲毛贻昌(左二)、
堂伯父毛福生(右二)和弟弟毛泽覃在长沙。
|
1919年
4月6日,从上海回到长沙。
5月,响应五四运动,发起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
7月14日,主编的湖南学生联合会会刊《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7月至8月,连续撰写并发表《民众的大联合》长文。
10月5日,母亲文氏病逝,闻迅从长沙赶回韶山。8日,在母亲灵前写成《祭母文》。
12月,为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第二次到北京。在京期间,读到《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书籍。

|
1920年,毛泽东(左四)与进步团体“辅社”
同人在北京陶然亭合影。
|
1920年
5、6月间,在上海会见陈独秀,同他讨论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等问题。
8月初,同易礼容等在长沙发起成立文化书社,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文化。
8月至9月,参加筹备成立俄罗斯研究会。
11月25日,致信罗章龙,提出新民学会,“要变为主义的结合才好。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
 |
毛泽东手迹
|
11月,同何叔衡等组织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12月1日,致信给蔡和森、萧子升和其他在法会友。信中表明自己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
同月,在长沙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
冬,同杨开慧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