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周恩来作关于巡视顺直经过和顺直省委扩大会议情况的报告。会议批准顺直省委常委名单,决定刘少奇调上海工作。
2月7日 在《出路》第五期上发表《革命职业家》一文,署名赵启。文章批评了“革命职业家就是在党内领生活费,因此革命职业家太多了”的说法,认为:凡是他的精力心血通通用之于革命事业,他就是革命职业家。文章指出:作革命的文章,著革命的书,办革命的报纸,在革命的工会办事,他一生的职业,是革命的职业,但他并不要党的生活费,而且还向党交党费。所以革命职业家并不怕多,而是只怕少。
2月8日 写《巡视北京工作报告》,介绍北京党的工作情况。报告分为六部分: (一)工人部分; (二)农民部分;(三)兵士部分;(四)学生部分;(五)思想争斗;(六)市委本身。报告认为,南口、西直门、门头沟等地区和邮政、电话、电灯、印刷、电车、地毯、火柴等行业,总的看,党的组织很薄弱,有些行业没有党的组织,有的行业虽有党的组织,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进行有效的工作。报告指出,三家店、西郊、通州等地农民党员数量很少,也没有开展工作,通州虽有区委和四个支部,但大都是新党员,对党的主义、策略可说是完全不知。北大、法大、师大、朝大、民大、中大等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同志,也开展了一些工作,但斗争的策略性不够。此外,还有农大、燕大、工大等校有我们的同志,召集他们未到,情况不明。报告指出,市委同志在政治上、工作上均甚弱,须中央派一人去指导思想争斗及参加市委工作。
3月5日 在《出路》第七期上发表《“国民党不给工人好处,共产党要给工人好处”》 一文,署名赵启。 文章说,群众的好处,只有群众自己才能要到,群众的利益,只有群众在不断的争斗中才能保障和增加,共产党不过是在群众中计划争斗的策略和战术,如何才能使群众的争斗切合科学,得到最大的效果和最快的成功,同时领导群众按照已定的计划和策略作不断的争斗。所以,共产党只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参谋部,并不是群众以外的救世主,也不是替群众打抱不平的英雄豪杰,更不能使天上掉下好处来给工人。所以我们应该说,国民党不许工人要好处,压迫工人要好处的争斗,工人应该打倒国民党;共产党领导工人要好处,领导工人为自己的利益去争斗,工人应该拥护共产党。
春 从天津回到上海,担任中共上海市沪东区委书记。
6月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派刘少奇出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
6月7日 参加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的研究东北地区形势和任务的满洲工作会议。
6月8日 中央批准中共第五届满洲省委组成名单:赵子琪、孟坚(孟用潜)、李易山、任国桢、刘少奇、王立功、张子安为省委正式委员;韩西平、大李、张一修为省委候补委员。赵子琪(书记)、孟坚(组织)、李易山(宣传)为省委常委;任国桢、刘少奇为候补常委。
7月10日 中东路事件爆发。蒋介石执行亲帝反苏的外交政策,指使东北当局以武力夺占中东铁路,解除中东铁路苏方局长、副局长的职务,驱逐任职的苏方人员,并封闭苏联驻哈尔滨的外交和商业机关以及职工同盟会。
7月14日 同何宝珍一起到达奉天(今沈阳)。三天后,与中共满洲省委接上关系。
7月15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中东路事件伪满洲省委的指示信》。指出,中东路事件不是蒋介石或张学良某一军阀的单独行动,而是他们在帝国主义指使下的共同行动,中苏共管中东路,在于不使中东路单独交给国民党政府,作为帝国主义反苏战争的根据地,国民党军阀所谓收回中东路自管,是欺骗群众,真意是想利用中东路事件掩盖其出卖民族利益的行动,从而转移群众视线,使群众走上反苏的道路。指示信要求,省委必须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对付这一事件。
7月20日 中共满洲省委就中东路事件写给中央的报告指出,经过几次讨论,省委同志认为:(一)中东路事件虽然是由国民党军阀出头,但它仍然是帝国主义对苏联武装进攻的开始;(二)那种认为帝国主义加紧同苏联的矛盾,会减轻帝国主义相互间的矛盾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三)这一事件的前景会促进世界大战的爆发,使战争的准备时期更加缩短。二十二日,省委把对形势的分析意见写成政治通讯,发给各级党组织,并责成各级组织和党团同志除了秘密的宣传、鼓动外,还要利用公开的可能,通过出版刊物、散发传单、张贴标语等各种形式扩大宣传,以启发群众的觉悟。
7月29日 致信中共中央并转全总党团,报告奉天、抚顺、大连、鞍山铁矿、窑山煤矿(吉林北部)、营口等地党团组织和工人运动等情况。并就计划办一出版物(工人旬刊),以及在纱厂办包饭馆、读书班,抚顺办工人学校,兵工厂办学校等事,向中央作了汇报。信中提到,奉天纱厂党团支部能活动有作用,并相当能领导斗争。在这前后,刘少奇派孟坚和省委组织干事杨一辰负责联系该厂党的工作,组织工人斗争。
8月20日 主持中共满洲省委会议,讨论制定八月半至九月底的工作计划。确定今后的工作路线是:(一)改变过去和平发展的工作路线及工作方法,号召群众进行各种斗争;(二)深入群众,利用一切公开的机会去进行宣传鼓动及组织工作;(三)抓住中心工作,集中人力财力去建立中心工作及中心组织。计划还对省委常委工作做了安排:一人常驻哈尔滨,一人主管组织部和奉天市工作,一人主管宣传部工作,并有一人轮流出外巡视。在这前后,刘少奇曾派孟坚、杨一辰、李易山等干部到市内各处做恢复整顿党组织的工作。
8月22日 下午六时许,和孟坚到奉天纱厂,了解该厂预定在二十七日举行罢工的准备情况。两人在纱厂北门外,正准备与厂里的同志接头时,被厂卫队扣押。几天前,孟坚到纱厂同厂里中共支部商定了斗争方案,并在工人中进行了宣传。厂方得悉工人因工资问题正在酝酿罢工,就四处寻找所谓“煽动者”。他们根据叛徒崔风翥告密,先将厂党支部书记常宝玉逮捕,继而将刘少奇、孟坚作为煽动工潮的嫌疑分子扣押。
8月23日 同孟坚一起,被解到奉天警察局商埠三分局,押在临时看守所。
8月24日 警察局对刘少奇和孟坚的所谓“煽动工潮案”进行审讯。在审讯中,刘少奇说,他是因为失业没有出路才来到奉天的,没想到在奉天大白天就无故被人抓来,真是不知道这是哪家的王法。因警察局没有掌握到确凿的证据,审讯没有结果。
8月25日 警察局将刘少奇、孟坚、常宝玉一同解到奉天高等法院检察处看守所。在看守所,刘少奇利用放风机会同孟坚谈:既然将我们解到地方法院,案情就不十分严重。问题的关键是那个工人(指常宝玉),要对他做工作,说明大家都是为工人作好事。现在是奉天纱厂把我们送进监狱的,只有人证,没有物证,要说服那个工人也否认煽动工潮。经过做工作,常宝玉翻了供。
8月29日 在中央特派员陈潭秋帮助下,中共满洲省委由李易山、任国帧、饶漱石三人组成临时常委,主持省委日常工作。临时常委决定,要尽快营救刘少奇、孟坚出狱。
8月31日 中共满洲省委临时常委向中央报告刘少奇、盂坚被捕经过。被捕原因是“叛徒崔某(即崔风翥)与厂中阴谋勾结”所致。同时,向中央汇报了近几个月来满洲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工作:现有党支部十九个,近期可增加到三十八个;现有党员一百八十二人,其中产业工人七十九人,手工业工人六人,农民二十一人,其他职业七十六人。
9月1日 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刘少奇、盂坚被捕事件给满洲省委的信,指出刘少奇、孟坚到满洲省委后的工作,“在精神上路线上迥然与前异,的确创造了满洲党之斗争的精神”;并分析了他们被捕的原因和应记取的教训,指示省委要“用全力去营救”刘少奇、孟坚二人。
9月上旬 奉天高等法院开庭,对刘少奇、孟坚所谓“煽动工潮”一案进行审讯。由于刘少奇、孟坚沉着应付,坚持被捕开始时的一套说法,加上常宝玉翻供,不承认认识刘少奇、孟坚二人,法院在既无人证又无物证的情况下,只好将审讯就此结束。
9月中旬 奉天高等法院下判决书,刘少奇、孟坚“煽动工潮”案,“证据不足,不予起诉,取保释放”。刘少奇、孟坚出狱当天,同临时常委派来的人见了面,并回到省委秘书处。
出狱后,前往哈尔滨巡视党的工作和指导中东路工人斗争。对哈尔滨市的党组织状况和活动方式,工人的生活、思想,以及各阶层群众的情绪等,都做了深入了解。还针对中共哈尔滨市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
9月19日 中共满洲省委临时常委写报告给中央,介绍刘少奇、孟坚被捕情况,指出刘少奇、孟坚被捕事在工作上虽然有很大的打击,但在同志的思想倾向方面,没有多大的影响。同时还介绍了奉天、抚顺、辽阳、哈尔滨以及其他各地党组织的情况。
9月21日 中共中央给满洲省委指示信:满洲党当前的工作路线是抓住中东路问题为中心,去进行各项的基本工作;应把中东路问题看作中国党特别是满洲党当前最严重的政治任务,其他的任务必须附属于这个政治任务之下,一切工作必须与这个政治任务联系起来。自然这决不是忽视其他工作,如各中心区域工作的建立。对反帝运动、反对军阀混战、士兵工作、农民运动等都要全面布置。同时指出,“现时省委既已恢复,临委取消”。
9月26日 在哈尔滨和中东路巡视后,向中共满洲省委并中共中央写报告。在报告中说:三十六棚斗争发动后各支部同志积极起来了,市委干部的情绪也高了,糖厂工人和学校的学生也有一些活动。市委目前的计划是努力发动各种工人斗争,并取得联络,要把工人的反对待遇恶化的经济斗争和拥护苏联、反对军阀强占中东路的政治斗争逐步结合起来。这里同志要求了解拥护苏联及反对国民党军阀的必要,拟发告全路员工及全国工人书,详细向同志们解释,以扩大我们的影响。
9月 中共满洲省委给中央报告。省委决定:刘少奇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李易山任组织部长兼管奉天工作,唐宏经管职工运动,三人组成省委常委;孟坚任哈尔滨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省委候补常委;任国帧任哈尔滨市委宣传部长、省委候补常委,团省委书记参加省委。
10月18日 主持中共满洲省委会议,讨论通过《满洲党目前政治任务决议案》。《决议案》分析了当时国内外特别是满洲地区的形势,指出满洲党目前总的政治任务与路线,是争取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领导群众的斗争,加强党的政治影响,壮大群众组织与斗争的力量,推翻国民党及满洲买办地主资产阶级的统治,驱逐帝国主义,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建立民主的政权,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还指出,根据目前满洲客观环境的必要与可能,必须坚决的尽可能的采用公开活动的策略 (但须防止合法的公开主义的错误),同时与党的秘密工作发生很好的联系。《决议案》认为,满洲的职工运动现在处于开始时期。因此要在铁路、海员、矿工、兵工厂开展工作。主要策略是要了解群众,抓住群众的迫切要求来制定我们的纲领,发动群众的日常斗争,但同时不要因为日常斗争,限制了大的斗争的领导。《决议案》要求,在各大城市近郊、各重要铁路沿线、中俄边境的区域和党原有工作基础的地方,发展农会,领导农民特别是雇农的日常斗争以及一般贫民的抗租抗税斗争。至于党的土地革命纲领的宣传,须按照各地土地关系的特殊情形,提出适合于实际的土地革命的口号,如在关东州提出驱逐日本帝国主义,没收中日地主的土地;在南满提出没收地主土地,肃清封建残余;在北满提出没收地主王公土地归农民,牲畜归牧民。此外对兵士运动等也作了具体的规定和说明。
10月下旬 对中东路工人斗争做了具体部署后,离开哈尔滨返回奉天。向中共满洲省委汇报在哈尔滨巡视党的工作和关于中东路工人斗争的情况。
10月29日 中共满洲省委根据刘少奇的汇报,发出《关于中东路斗争问题给哈尔滨市委的指示信》,重申刘少奇在离哈尔滨前对市委的指示。指出:(一)目前须避免白色恐怖的摧残,及时转变群众的斗争方式及我们的工作方法,注意保密工作。这一点在省委决议上是没有详细指出的,刘少奇关于这点的指示,补充了省委决议的不足,是非常必要的。(二)发动中东路各部分群众斗争是目前主要的斗争策略。(三)建立群众组织是目前迫切的任务,三十六棚是全路工会的雏形,使他们能够派代表派工人到各路去联络、鼓动。(四)深入政治宣传,扩大影响。
11月11日 主持中共满洲省委常委会议,讨论最近一个月来全国及东北的政治形势、党团组织工作及今后的计划。会议指出,今后要正确认识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的分开与联系;发动日常斗争,要联系到反军阀战争与拥护苏联两个主要任务。规定今后每月召开一次秘密工作讨论会,以总结工作经验和制定工作计划。会后,将常委会讨论情况整理成《满洲省委最近一月来工作的总结与今后的计划》,报告中央。
11月14日 中共满洲省委写信给中央。指出:满洲的工作是开始发展的形势,党和团的工作都有相当的进步,但目前的省委不能充分应付这一形势,孟坚和任国帧在哈尔滨,李易三专力奉天工作,只有刘少奇一人在政治上策略上注意全盘工作,许多稿件文章以至对中央报告等都要刘少奇担负。因此,希望中央加强省委的工作力量。
11月16日 中共中央致信满洲省委:听了陈潭秋同志巡视报告及省委的历次报告,中央认为满洲省委给哈尔滨市委一般工作的指示是对的,省委应注意督促他们执行,并考查他们的执行结果。
11月17日 中共满洲省委起草为秘密工作事的通告。通告指出:公开群众工作的路线,是开展满洲工作的唯一出路。正因为这样,我们必须更加紧注意秘密工作,使我们的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很艺术地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公开工作的同志在号召领导群众斗争时,秘密工作的同志要在群众中积极地推动群众,但勿公开去号召领导群众。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的同志,要严格的划分,这不仅是在工作的分工上,并且必须在行动上、言论上及其一切的日常生活上都要严格注意。党的秘密机关来往人员不宜过多;秘密文件要注意保存;在秘密机关内做文字工作的人要注意保守机密;从事秘密工作的同志外出携带文件时必须注意携带的技术;带记事册时,不可随便记载秘密内容。
11月30日 中共中央致信满洲省委,通知刘少奇来中央汇报和讨论满洲工作。
11月 指示杨一辰设法同《冰花》刊物取得联系,并在办刊原则、编辑方针上加以指导。《冰花》是由哈尔滨东北大学附中几位进步青年学生组织的“冰花社”出版的文艺刊物。刘少奇提出要联系这些青年学生,把他们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办好刊物。
12月初 赴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满洲工作。主要内容:(一)派学生(干部)到上海进训练班,接受训练,培养干部;(二)组建满洲省委军委问题;(三)如何开展满洲军事工作。
12月底 由上海回到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