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5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2015年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工作重点做出明确部署,细化制定了4方面18条共102项具体任务,强调构建放、管、治的质量工作格局,夯实质量工作基础。 《行动计划》将如何加强对市场的事中事后监管,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何理解进一步减少和下放质量安全准入类行政审批事项,研究建立质量安全监管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如何在政府之外,充分调动行业组织、新闻媒体、市场中介组织、消费者等各方力量,广泛参与质量治理?2015年4月29日14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司长黄国梁、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程虹做客中国政府网,就《行动计划》与网友在线交流,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程院长您是《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起草组的专家组成员,我们也想从您这儿了解一下我们国家质量发展的形势是怎么样的? [程虹]我曾经参与过《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工作,这个《行动计划》是《质量发展纲要》年度的实施计划。正如刚才黄司长所讲,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里面鲜明提出建设质量强国,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用质量来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2015年的《行动计划》整个都是围绕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展开的,它从三个方面来鲜明的提出了依靠质量促进发展的理念:第一,强化了企业的质量主体地位。质量由企业来生产,由企业来负责。 第二,它突出了质量共治,我经常讲一句话,我们每个人都是质量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这个《行动计划》它特别强调企业、每一位公民,也包括中国政府网这样的信息媒体,以及行业组织共同来参与质量的发展和建设。 第三,中国质量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支撑,所以《行动计划》里面特别强调基础设施的建设。就像中国经济这些年的腾飞,必须要加强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这些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