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9 17:44:36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刘尚希:用电量、铁路货运量下降是调结构的结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6-09 17:44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

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等实物量和金融指标的变化与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常被大家认为是观察经济走势的风向标。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服务业比重快速增加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上述指标与整体经济的数量关系也发生一些变化。如何科学认识、评价和使用这些经济指标,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评判指标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为什么选择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等指标评判经济运行状况?如何运用这一指标体系评判我国经济运行状况?2015年6月9日,中国政府网就社会所关心问题电话连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回应社会关切。

[中国政府网]以今年一季度为例,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129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较去年同期增速大幅下降了4.6个百分点,三月份单月用电量更是同比下降了2.2%。今年以来的用电量增长较前两年有明显差距,增速放缓的趋势明显;铁路运输也同比下降9.4%,那么能不能理解为用电量和铁路货运量下降就是经济下行的直接表现呢?

[刘尚希]其实,稍加分析就可发现,今年用电量、货运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背离,主要是结构变化和技术进步导致的。产业结构,尤其是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工业结构中高能耗产业比重下降、能源结构变化,清洁能源比重上升以及能源利用技术进步,都会导致用电量和货运量下降。煤炭运输一直在货运中占有较高比重,能源结构变化也会在货运量上反映出来。经济下行,无疑地也会导致用电量和货运量下降,但从调结构、转方式的多年努力来观察,保持7%的增长,而用电量和货运量增幅下降,恰恰说明调结构和转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这里,不考虑结构变化,把用电量、货运量作为先行指标来直接判断经济形势的好坏是不准确的。

可见,任何指标的使用都是有条件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机械地套用,需要辩证地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马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