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成:不熟悉经济指标会造成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误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6-10 16:40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等实物量和金融指标的变化与经济走势密切相关,常被大家认为是观察经济走势的风向标。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服务业比重快速增加和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上述指标与整体经济的数量关系也发生一些变化。如何科学认识、评价和使用这些经济指标,并根据经济发展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评判指标体系,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如何正确使用“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的指标来看待经济形势?宏观经济部门如何解读这一指标体系?2015年6月10日,中国政府网就社会所关心问题电话连线国家统计局信息景气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回应社会关切。

[中国政府网]有专家指出,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结构、看“总分”,但是在很多人并不宏观掌握这样全面的指标体系时,我们的宏观经济部门如何及时解读,以免误读呢?

[潘建成]首先要加强对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宣传,要让公众了解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正在且必将发生深刻的结构变化。要让大家明白,在结构分化的时期,局部与整体的不一致出现的可能性会经常发生,各个不同的“单科”成绩正在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对总分的影响力也在发生变化,需要全面、系统、深入、动态地对形势作出判断,才能避免盲人摸象的现象出现。

其次要加强对经济指标的宣传与普及工作。经济现象纷繁复杂,需要不同的指标来反映,不同的指标有不同的内涵、统计方法和适用范围。包括经济学家在内的所有关心中国经济、希望准确判断把握中国经济形势的人,首先必须熟悉经济指标、洞察其优点特别是不足。从具体实践看,其实不少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误读都是对经济指标的一些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不熟悉造成的。

更重要的,是要让社会公众将注意力从单纯地关注经济数量的增长转向关注质量效益、民生福利和资源环境改善上来,不因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而乱了阵脚,坚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增强改革和转型的决心。

责任编辑: 赵宇恒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