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做客新华网解读《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新华网 夏添 摄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针对乡村教师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能否扭转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局面?这份计划怎么更好的落地、生根、发芽?6月18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做客新华网,就《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进行了解读。 我国目前有330万乡村教师,乡村学校普遍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年轻教师不愿进、在职教师想调动,师资长期处于紧缺状态。许涛认为,提高乡村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是吸引教师去乡村从教并留住乡村教师的重要方面。现在政府已经启动了集中连片特困乡村教师补助政策,2014年惠及全国118万乡村教师,平均每人增加307元。通过制定乡村教师相关政策,撬动各级政府关心教师的待遇问题,根据《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一定要确保乡村教师享受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水平。 在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上,《计划》作出全面部署。以准入、能力素质提高、待遇等为建设重点,把相关政策都向乡村教师倾斜,把经费投入到队伍建设的最薄弱环节,根据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队伍教育和管理,并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制定相应的路线图,通过宣传奖励,撬动全社会关注乡村教师群体。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县域内学校校长轮岗交流,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在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乡村教师师资均衡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进一步提出三大具体举措。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让学校人变成县管的人,保证校际之间的交流从制度上得以实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形式百花齐放;由中央财政支持,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文件从加强组织领导、经费保障、督导督查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确保政策生根开花。许涛表示,通过制定乡村教师相关政策,能够撬动各级政府为乡村教师实实在在地做一些实事,形成良好的“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实习生 马路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