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8 14:06:02
分享到:
EN
https://www.gov.cn/

加强基层建设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5-09-08 14:06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

《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09-2014)》2015年7月20日在北京正式发布。报告认为,医改进展总体良好,城乡居民健康差距逐步缩小,政府在卫生费用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显著加强,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有所缓解,但与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仍有不小差距。建议继续加快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建立科学补偿机制等。 

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进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我国医改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医改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是什么?2015年9月8日上午10时,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

究所所长代涛做客中国政府网,解读《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09-2014)》,并回答网友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我们在报告当中还看到一方面的内容,这也是今天访谈的最后一个内容。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的局面没有根本打破,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了“虹吸”现象,部分群众对医改效果体会并不明显。这与网友的切身感受比较一致,原因是什么?《报告》有哪些建议?

[代涛]大家看到这个现象,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过去几十年来,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管理体制造成了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所有的资源都往城市聚集,不光是医疗资源,人都往城市聚集,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城乡发展不平衡,吸引了各种各样的资源往大城市聚集,医疗卫生资源也是这样。这是我们一个发展的阶段,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状态。第二,在过去这些年的过程当中,对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规律研究的不透,理论支撑不充分。很大程度上,我们是借鉴一些企业改革的做法,就造成了公立医院的逐利性,因为它不是一个合理分工的,有序的、协同的。

第三,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卫生事业上对基层的投入略显不足。基层比较的薄弱,硬件条件差,人也去不了。在新一轮医改当中,政府认识到这一点,做了很多的工作,有所改善。第四,整个体系不够,没有形成网络化的协同整合的体系,各自为政,同质化竞争,三级医院做了二级医院的工作,这就需要在下一步改革当中进行改革。

我们怎么办呢?逐步建立一个功能定位清晰、分工合理、协同整合的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区域的协同。第一,扭转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我们的落实不到位,不转变它的逐利机制,盲目扭转扩大规模的发展方式。按照今年年初出台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的要求来设置我们的医疗卫生机构。第三,建立健全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的制度,增加我们服务的连续性、协同性。将来到医院挂号,不需要自己联系,由自己的全科医生联系,他告诉我找哪个医生,这样多好。现在的情况就浪费了病人很多的精力,也浪费了宝贵的专家的资源。加强基层建设,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下一步的重点。

第四,政府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向基层和基本服务倾斜,还是要强基层、保基本。基层强了,基本保了,多元化的需求更多由社会力量来进行满足,政府的责任就是要保基本。我想这样的多管齐下,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我们能够扭转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的局面,提高了整个医疗卫生资源利用的效率。比方来说,一把凳子可以有三条腿,但是一条腿不能支撑三个凳子。这个合理的比例才能提高整体的效率。现在都是发展大医院,发展专科医疗,对基层医疗和全科医疗不重视,我们现在认识到了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还是需要下更大的功夫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责任编辑:傅义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