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国策、政策,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节目。由中国政府网和中国网络电视机共同主办的《发现双创之星》大型系列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当中,这一战的活动走进了上海,来深入地挖掘上海的创业好故事,上海扶持创业的一些政策红利,深入地剖析涌现在上海的双创浪潮。这个时间段我们为大家邀请到的嘉宾是埃提斯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熊磊,欢迎您。2015-10-27 09:09:24
- [埃提斯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思路迪精确医疗创始人 熊磊]主持人好。2015-10-27 10:05:04
- [主持人]我们也看了一些您的资料,对您也有一些了解了,您是中科院毕业了之后到的瑞士去读博士后。2015-10-27 10:05:06
- [熊磊]对。2015-10-27 10:05:19
- [主持人]您研究的领域一直都是在肿瘤相关药物这方面。2015-10-27 10:06:07
- [熊磊]对。2015-10-27 10:06:12
- [主持人]技术团队基本上也都是中科院毕业的,而且是在2010年的时候,你们有了这个想法,集体就回国了。您跟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当时会选择回国,会选择创业?2015-10-27 10:06:52
- [熊磊]我们整个团队当时有8个人,其中有3个是从国外回来的,有几个是在国内读完博士正好要出国,刚好我回来,我说你们不要出国了,我们正好要回来,我们就一起待在中国来做这个事儿。但是因为我们自己是长期从事这个领域,做肿瘤相关的,包括肿瘤治疗和肿瘤药物研发,和药物研制。这个领域我们感受到了从2002年人类基因组织计划公布以后,经过大概十几年的时间得到了非常大的突破,特别是在国外,我们在瑞士的时候,发现在2008、2009年的时候,这个行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没有在工业界里面,它是在学术界发生很大变化,预计在未来可能会进入到医疗行业,对药物研发、对治疗会发生很大变化的在三四年之后,当时我们觉得这个机会非常好,也就是说我们学了十几年的领域可能会真正应用到老百姓的健康和疾病治疗方面,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2015-10-27 10:07:31
- [熊磊]第二,当时我在国外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在2009年圣诞的时候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就讲中国趋势,由外国人写的一本书,他就谈到中国为什么过去20年那么成功,他认为继续看好中国的未来。我们也觉得即使在国外,也感受到中国的经济可能未来会往越来越的方面发展,也需要一些好的科学力量、科技的东西来做这件事情,所以我们当时有这种想法回国,但是并没有想太多,回国的时候创业所面临的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去思考,想的是这些技术可以被引用,在中国做事情,对中国的疾病治疗有帮助。2015-10-27 10:08:15
- [主持人]说到精准医疗这个概念网友不是特别陌生,但是您跟大家先聊一聊精准医疗在肿瘤方面,肿瘤的治疗方面为什么那么重要?2015-10-27 10:09:07
- [熊磊]精准医疗我们简单来看,这个概念最早是我们中医的理念,中医很早的理念叫“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所谓的同病异治是看上去是一种症状,其实它背后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我们不会因为你出现了胸闷,我们就说胸闷的一些问题,它可能有更多的原因。异病同治就是,它可能在不同的器官上表现出来的一些疾病特征,可能是同一种因素导致的。这是中医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但现在西医发生了几千年以后,跟中医有点殊途同归。举个例子,常见的人的感冒,我们现在都很清楚感冒分为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我们感冒应该到医院先做化验,是细菌性感冒,是哪种细菌性感冒,这样我们针对感冒这个症状背后的因素来对症下药,所以使用哪种抗生素的药或者使用哪种抗病毒的治疗。2015-10-27 10:09:20
- [熊磊]肿瘤也是一样,很多疾病都是这样,比方说一个肺癌,其实它有不同的基因变异驱动着肺癌,这时候就跟感冒一样,你得针对这个基因变异来针对这个治疗,而不是把它当作同一个肺癌来治疗。我们讲肿瘤的精准治疗为什么显得更加急迫、更加重要?我们讲感冒的时候,你可能感悟了一个感冒的治疗影响不大,你再换一个药。但是肿瘤的治疗周期,特别是晚期病人他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每三到四个月的时间都非常宝贵。而我们肿瘤的治疗疗效一般来说是在两到三个月,我们看它有没有疗效,一旦告诉你这个药没有疗效,三个月最宝贵的时间窗口第一资金,第二从他的身体用错了药,第三更关键的是耽误了非常宝贵的这个病人的治疗周期。所以肿瘤的精准治疗一旦技术得到突破以后,就变得非常迫在眉睫。2015-10-27 10:10:28
- [主持人]这应该是你创业找好的一个点。2015-10-27 10:12:27
- [熊磊]对。2015-10-27 10:12:22
- [主持人]我们想知道,创业者肯定是找好了定位,找好了这个点之后,刚才你说的别的没做好什么准备就很执著的做这件事情了。但是你在的环境毕竟是在瑞士,你为什么会认为这个领域在国内有非常好的前景?当时这是怎么选择的?2015-10-27 10:12:53
- [熊磊]两个点,第一点当时在国内整个基础还是比较差的,因为我们整个生物医药的研究也是最近十年才开始逐渐跟上国外的步伐,总体的水平相比国外还是有些差距。当时回国的时候我们也有些忐忑,我记得很清楚,我项目的导师他是苏黎士大学的校长,咨询过这个问题,他自己是非常成功的教授,自己也有一家公司在欧洲上市。他给我一句话,我说是很有信心和鼓励的,他说在当年,德国的东西是质量差的代名词,并不是高质量的,但是后来德国的东西质量非常好。日本也经过这个阶段,日本的东西的质量也不是非常好,但是现在日本的东西质量也非常好。所以他相信中国一定会有一天到这里,现在基础弱,那要靠谁?就是要靠一批人从海外学习去帮助中国的科技往前提升。第二中国的肿瘤病人的发病量群体非常大,这个大从两个方面看,从一个方面看,对我们整个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和我们的老百姓是一个巨大的负担,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是一个巨大的医疗资源,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医疗资源宝库,你要把它用好,它的就要会变成一个财富,用不好就会变成一个负担。2015-10-27 10:13:38
- [熊磊]而精准治疗很多时候把它叫做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很多基因驱动比例非常低,可能一千个肺癌病人只有5%的人是同一种基因变的,另外3%是另外的基因变的,这就要求你的群体量非常大的国家才能把这个事情做的更好。所以在精准医疗的情况下,中国的医疗疾病负担反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可以变成一个很好的资源来使用,能够帮助到提高精准医疗的精确度,帮助提高精准医疗里面很多研究的资源,这样反过来使我们国家的巨大负担变成好的资源,能够帮助到老百姓。有点像中国的人口,我们的人口可能并且负担,也能变成红利,就看你怎么使用人口的优势做这个事情。2015-10-27 10:14:13
- [主持人]好的,点找好了,信心也有,应该说是雄心勃勃的回国做这件事。后来发生了什么?2015-10-27 10:15:31
- [熊磊]我觉得我们当时有点像一介马夫,觉得在学术界里看得很清楚,我们也没多少钱,我自己50万人民币,全部拿回来就回到中国,其他几个在美国的博士后基本连存款都没有,因为他们没有想说要存很多钱回到中国,在国外的生活方式就是,有多少钱就用掉多少钱。这时候决定回来大家还是没有想特别多,就回来做吧。当时我们想的事情是,第一马上面临工资的事情,没有人给你钱,自己没有钱,所以我们每个人给自己约定4000块钱每个月,不管你原来有多少。这是非常艰难的一件事情,当时有的人是带着家庭回来的,4000块钱每个月。第二,回来以后马上面临最现实的问题,开始要真正想做的事情发现要很多很多钱,第一启动资金就需要几千万,这时候我们想的办法就是,自己边创业,边做各种服务的需要,边去找融资,找资本,找投资人。所以我们自己也注册公司,当然中国当时的政策还是相当好的,注册公司很简单,几个礼拜就完成了,而且也一路非常方便,而且有一些好的科技创业平台,使得你不需要花大力的机器和实验室,你可以租借这些平台来做,所以帮助我们起步。但那个时候我们做一些服务软件养活自己,同时边做销售,边找融资,说我们要去做精准医疗。2015-10-27 10:15:30
- [熊磊]2010年年底到2011年这一年的时间,中国那个时候做精准医疗的环境是没有的,我们在之后才发现美国在2010年才开始提倡做精准治疗,所以中美之间几乎同步做这个事情,中国这个大的环境还没有接受这个信息。2015-10-27 10:17:50
- [主持人]我了解到你们有30多家投资公司都拒绝你们,甚至于有些行业内的教授都不太赞同。2015-10-27 10:18:35
- [熊磊]我找过各种关系,很多朋友很愿意帮我们,找过知名的投资人,或者不是知名的投资机构,已经实现个人财富的这些人,跟他们讲精准医疗,讲什么是DNA,什么是遗传,什么是肿瘤,从科普开始讲,这个难度非常大。而且很多人说我是骗子,我记得很清楚,我在2012年有一个偶然的机会去中欧商学院申请读创业的课程,开了一个创业营,是第一届专门针对创业的人开的辅导班。就像你讲的,你有技术,你有科技,可是你不懂经营,商学院教你怎么做经营,怎么融资,怎么管理,怎么做人力资源,怎么做营销的管理,怎么做财务的管理。2015-10-27 10:18:54
- [熊磊]所有的教授都听不懂我在说什么,只有一个教授支持我进这个创业营,就是这个创业营的主任。我自己私下认为他也没有真正听懂我在说什么,但是他觉得这个情况很特别,这些人拿4000块钱一个月,从国外学了十几年回来,他是把自己的身家,把自己未来的青春赌在里面,所以这个东西相信他们自己的判断,所以他就自己一个人作主,把我招进了中欧商学院创业营,我觉得这个帮助非常大。就像你提到的,他可能从技术人员的角色转变为一个综合的一个真正地企业应该怎么经营、怎么融资,我在中欧商学院完成了第一次融资。2015-10-27 10:20:10
- [主持人]是跟同学?2015-10-27 10:20:38
- [熊磊]是同学推荐他自己的投资人,同学经过三个月才听懂我在做什么,三个月之后他觉得这个事情非常有意义,而且当时的表述也不像现在我表述的这么清楚,当时的表述更多的是从技术角度来表述,所以很难听懂。在商学院学会了怎么用三个月的语言来描述你的理念,这时候他们听懂了,就找他的投资人,他的投资人是非常专业的,他只用6分钟,不用PPT,没有任何介绍,在一个很小的办公室听完之后他说他要融资,很快就达成了协议,大概就一个礼拜左右的时间做完决策。中间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次继续的融资,所以在中欧商学院组织了一个融资的对接,对接我去做报告,我做报告的时候,下面大概有十来个投资人,专业的投资人有两个,不是专业的投资人大概有七八个,这两个专业的投资人都投反对票,其中一个人跟另外一个人讲说,这就是个骗子。因为那时候讲大数据,怎么做医疗,怎么做药物,整个投资环境对这个领域的理解是非常浅的,一般来说大家相信先从美国回来这个概念,如果美国都没怎么听到这个概念,或者美国才刚刚起步,他听到的很少,他不相信在中国能成。所以我被投资者反复问到的是,美国有没有同行在做这个事情?有没有成功的?我说没有。2015-10-27 10:21:03
- [主持人]找可以借鉴的路。2015-10-27 10:22:55
- [熊磊]美国没有,凭什么你在中国做一个世界第一流的公司?其实美国有,但是美国的企业才刚刚起步,我们根本没有听说过。到了我们完成第一轮融资之后,美国的公司才公布第二轮融资,由谷歌投资的,再接着半年后由比尔盖茨投资他们。所以才有这个案例来讲美国有类似的公司。再过半年之后,我们的药物研发这个行业才有了公布的情况,两三年之后,美国的企业才刚刚起步。我们在中国做创业,跟美国在同步创新,在中国当时的环境还是非常大的。但是现在改变很大,现在不会出现这样的事儿。2015-10-27 10:23:05
- [主持人]那是2011年的事儿?2015-10-27 10:24:08
- [熊磊]2011年、2012年这两年发生的事情,我们在2012年下半年才完成第一轮融资,完成第一轮融资之后,再启动第二轮融资的时候仍然非常困难,有一个很懂的懂你,但是整个环境仍然不是非常好,还有很多人不太明白这个事情。到了2014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4年以后为什么?因为美国肿瘤的精准治疗进展发展的非常快,而且美国有几个相关的企业都陆续在纳斯达克上市,以及在融资市场公开,整个已经非常火热。这时候中国有大批的投资人开始有这种敏锐的意识,回中国来找标的的时候,再发现了我们。由于我们在2012年、2013年一直在做,这个时候就有很多投资人找到我们,在此之后,整个融资就非常顺畅了,一年完成两次,后来就发展越来越快,到了2015年以后,当习近平主席提到精准的时候,全行业大家都明白,每个投资人都在谈精准医疗,在了解什么是精准医疗,发现它是真正能够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负担。2015-10-27 10:24:38
- [主持人]2010年决定回国,2011年、2012年遭遇了最困难的时期。2015-10-27 10:25:25
- [熊磊]2013年也很困难。拿到第一笔钱也挺难,我们最多负债1000多万。2015-10-27 10:35:51
- [主持人]现在2015年已经入选到的发现双创之星这个行业里,您在创业的过程中,对我们国家创新创业的环境的改变是深有体会的。再谈一下您的深刻体会。2015-10-27 10:36:14
- [熊磊]我感觉这五年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在2011年、2012年,基本上类似于冰窖,无论是在投资还是在跟医院的接触上都是非常难。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在政府方面反而不是这样,我们在2012年就接触过一些地方的政府,政府很明白。当时我记得很清楚,在2012年接触过杭州市政府下城区的一些领导,当时一听他们就明白,他觉得这个很好,一定是中国医疗的未来。他可能是从医疗资源利用率,怎么降低医疗资源负担,怎么合理分配医疗资源这个角度来看事情。所以政府有时候有些理念反而走在前面,但是投资人肯定考虑的是风险的问题,而政府考虑的是社会效益和医疗效益,而不是把经济效益作为第一,当你把经济效益作为第一的时候,中间要有个缓冲。2015-10-27 10:37:32
- [熊磊]到了2013年仍然很难,但是出现转折,2013年就发现整个投资领域里面开始有些人关注,听到这个声音,到2014年完全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2014年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我们政府提出了8万亿的大健康战略这样一个市场,所以投资人开始关注医疗健康,同时我自己推测,也跟中国的投资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有关,在之前房地产以及的标的是投资的主要热点,但是到了2014年之后,政府本身也不希望大量的钱投在这些方面,希望做个均衡,希望在健康、在科技领域引导这些投资,包括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有新三板,有其他对上市的要求降低了,一些科技行业的投资开始逐渐活跃。不是仅仅因为投资人敏感,而是中国政府,包括大的环境,包括整个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是联动的,促使第一投资有特殊的渠道,第二整个投资鼓励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第三国外的信息也过来了,第四不仅仅是我们在做,2014年2015年陆陆续续有很多企业在中国慢慢做这样的事情。整个环境起来以后,就到了今天这样的情况。2015-10-27 10:38:56
-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我想听听您的思考,海归回国创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群体,应该是我们双创很重要的亮点。您的体验,海归回国创业的优势在哪里?最常碰到的问题、困难、困惑又在哪里?2015-10-27 10:39:44
- [熊磊]我觉得海归回国创业,他的优缺点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一般创业可能具备综合素质,海归创业一般来说,他会偏科,一般来说是技术的,技术非常好,对国外很多的进展非常了解,但是往往很多人从学术背景出生。还有一些海归创业是从工业界领域进来的,相对来说会成熟一点。但是也有难处,这些技术在中国能不能落地?一个技术落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本身,还要在中国本地招聘到相应的团队,还需要有相关的资金的支持,还需要这个市场能够消化你这个技术做的事情。这些点在初创的时候,都不是很清楚的。2015-10-27 10:40:26
- [熊磊]第二个问题,管理经验。在美国技术人才创业相对来说成功率非常高,是因为美国有非常成熟的职业经理人管理体系,如果你做一个事情的时候,美国的法律法规也非常成熟,大家形成这个契约合伙做这个事情,美国市场很容易找到成熟的职业管理人,他也懂得怎么跟技术人员一起做这个公司。但是在中国非常难,中国成型的成熟的职业经理人这个体系没起来,刚开始什么都做,像我刚开始跑财务,跑工商,跑税务,全让我们自己来做的,甚至怎么处理发票的事情都要自己来处理。你在中国要变成全才,你要懂管理,还要懂怎么跟员工沟通,刚开始不可能有个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帮你做这个事情,美国的环境相对要简单很多,所以美国的技术创业成功率很高,我们中国目前来说,自主创业成功率会低一点,不是因为我们技术不行,而是因为我们要创业需要有综合的素质,综合的环境,还需要综合的团队,整个来说,中国目前还在逐渐的前进。2015-10-27 10:41:20
- [主持人]现在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对于双创的支持政策,刚才您说的这些问题里面,有没有得益于政策方面的?另外您还有什么建议?您刚才谈的体会非常真切。2015-10-27 10:42:15
- [熊磊]因为我一直在中国做创业,本身没有时间去了解外部的一些政策,我们主要的时间天天在企业里面研究这些东西。第一这些政策本身我估计不是很多企业都知道,所以我觉得也非常感谢双创的推广活动,否则我们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活动。在政策本身我感受到一些好的地方,他的注册越来越简单,像我们逐渐注册各种子公司,注册流程比刚回来的时候简单多了,包括注册资本这件事情都会非常方便。但是有没有提高空间?我觉得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当然是一些非常细节的点,包括注册的时间可以更快,公司的名字这些细节的东西。从大的方面来看,我觉得整体环境已经非常好了,更多的不是在创业本身去做的过程当中,而是在大的系统生态里面。2015-10-27 10:42:38
- [熊磊]别的行业我们不太懂,但是医药行业是一个长周期,美国医药为什么能做得好?是因为他长周期下面有各种退出渠道,资本有退出渠道,国外的政府做出一种生态链的建设,生态环境。像中国的新三板就做的非常好,这个公司做个新药研发不需要有利润,在临床的阶段就能够在IPO上市,这个时候才有资本愿意做这个事情,否则十年的周期,就变成政府要投钱做这个事情,这个就增加了国家的负担,反而没有把市场的力量给它发挥起来。这个行业有非常特殊的生态链,每个行业都有特殊的生态,这个行业特殊的生态,国家如果在这方面愿意跟更多企业交流,我们也非常愿意贡献一些知识,去把整个生态链建设好,我们更希望有一个好的生态。2015-10-27 10:43:37
- [主持人]刚才您讲了在创业的过程中,技术很强,但是我们国家没有成熟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在经营一个企业之初,没有人去帮你。这些体验,尤其你在美国也接触过这种创业的环境。您认为我们国家怎么来改变这种现状?或者说,有没有必要改变这种现状?要是去创业的这些人,怎么办呢?2015-10-27 10:44:27
- [熊磊]我个人的建议,我觉得没必要改变这个现状。因为一个国家的成熟,不同的阶段,很多时候更多的要靠市场,这种情况下面很正常,如果是一个好的技术背景,但是如果你没有其他方面,就算国家扶持你,你本身就有先天缺陷。因为在这个环境下面做这个事情,你就无法往前走。这个时候成功出来的,第一一定是综合素质比较高,到了大的环境,应该是靠市场来提供这样的力量,而不是靠政府、靠国家提供力量做这样的事情。这是一个进化论,不同的阶段筛选出来的就是优胜。但是本身这个企业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一旦现在做的非常大之后,有大量的职业经理人出来做这个事情,不是说国家帮助他们怎么做,而是国家给了一个环境,允许这个行业蓬勃发展,一旦蓬勃发展起来,这些人自然会出来丰富这个行业。但是刚开始的一些政策,有些比较好的项目有些平台,能够使得你刚开始的时候在这个平台上面节省很多资金,这个是挺好的。但总体来说,是一个起步的作用,更关键的是在后期整个大的环境。2015-10-27 10:45:31
- [主持人]很多网友也很感兴趣,创业公司搞的挺好。技术、团队,还有资金,包括人才,哪个是最看中的?2015-10-27 10:46:32
- [熊磊]我觉得还是团队,因为所有的技术、所有的资金都是依托与团队的,如果没有好的团队,第一不会有人给你资金,第二你也没有技术,因为不可能一个人的技术去指导这个企业的发展,所以更多的是一个团队。2015-10-27 10:46:57
-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最后再跟我们的创客网友说几句。2015-10-27 10:47:41
- [熊磊]我觉得在中国目前这个环境下面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环境,但是我们每个人要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而是为了解决实在的一些问题,可能是一个社会的问题,可能是一个经济的问题,也可能是某些特殊行业的问题,只有就着这些问题驱动去创业,才会支持你一直往下走,因为创业本身过程中是酸甜苦辣综合在一起的情况。2015-10-27 10:48:10
- [主持人]感谢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次节目再见。2015-10-27 10:48:20
- [熊磊]谢谢大家!2015-10-27 10: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