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欢迎收看“国策政策”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节目。李克强总理于11月24日至25日出席在苏州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会晤期间,李克强总理出席了“16+1”领导人圆桌会议、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演讲,并分别会见与会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此次会议是今年我国主场外交的重要活动,是中方对欧开展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对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以及中欧关系持续均衡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孔田平做客中国政府网,为大家做解读。欢迎您,孔教授。 2015-11-25 15:05:00
  • [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孔田平] 你好,各位网友好。 2015-11-25 15:06:00
  • [主持人] 您认为这次“16+1”的领导人活动为什么选在苏州这个城市?苏州有哪些独特优势? 2015-11-25 15:18:00
  • [孔田平] 首先,我个人认为苏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苏州风景优美,人杰地灵,能够体现传统中国的一面,这是一个因素。另外一方面,苏州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特别是在经济对外开放方面,比如中新园区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苏州在发展苏州到欧洲的专线,终点是波兰。苏州有丝绸文化积淀,我们正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所以苏州是一个很适合来举办这场盛大的外交活动的城市。 2015-11-25 15:22:00
  • [主持人] 网友问,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16+1”领导人会晤,在我们国家举办这样一场领导人会晤亮点在哪里?发表的"16+1"合作中期规划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纲要上面有什么亮点? 2015-11-25 15:23:00
  • [孔田平] “16+1”合作机制的形成是2012年,当时的温家宝总理在波兰华沙提出了发展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的12点举措,从此开启了中国—中东欧的合作进程。经过3年多的发展,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如何走,如何回顾过去3年取得的成就,如何展望未来,处在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而中国是“16+1”合作的倡导国,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16+1”的领导人会晤,这对于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这次亮点也是非常明显的,我个人认为:第一,首次在首都之外的城市举办,前几次基本上是在中东欧国家首都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是在华沙,第二届是罗马尼亚首都,去年是在贝尔格莱德。第二,这次“16+1”领导人会晤首次有域外国家代表作为观察员参加。参加这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议的有希腊代表、奥地利代表、欧盟代表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代表。第三,在这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两个文件,特别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这个是首次。 2015-11-25 15:23:00
  • [主持人] 从文件内容上看有什么亮点? 2015-11-25 15:24:00
  • [孔田平] 在苏州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议上通过了一个《苏州纲要》,前几届也通过《布加勒斯特纲要》、《贝尔格莱德纲要》。《苏州纲要》我个人认为有很多亮点,为了完善“16+1”合作机制提出了一些新的举措,比如要建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及其成员单位、中东欧驻华使馆季度例会机制。这有助于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使馆进行密切磋商。第二,这次文件里将“一带一路”的元素嵌入了“16+1”的议程,就是中国愿意同其他中东欧国家建立类似于和匈牙利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的文件,促进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第三,这次《苏州纲要》传达了一个信息,就是继续支持中国—中东欧国家特定领域的机制化。比如提出支持塞尔维亚牵头组建中国—中东欧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合作联合会。支持组建中国-中东欧国家物流合作联合会,支持罗马尼亚提出的能源项目对话与合作中心倡议,也提出支持斯洛文尼亚牵头组建中国—中东欧国家林业合作协调机制。特别是在人文交流方面提出欢迎中国社科院牵头组建16+1的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这对夯实“16+1”合作的基础,对推动双边务实合作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第四,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这里涉及到政治对话、高层交往、互联互通的合作,其中也提到了匈塞铁路的建设等,几乎合作领域无所不包。 2015-11-25 15:25:00
  • [主持人] 《苏州纲要》是几年的内容? 2015-11-25 15:25:00
  • [孔田平] 主要是指明年一年的。 2015-11-25 18:07:26
  • [主持人] 中期规划是五年的? 2015-11-25 18:09:22
  • [孔田平] 对,这是第一次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产生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的中期规划。它非常明确的讲,从2015年到2020年之间,合作的工作方向和重点,目的就是推动"16+1"的合作提质增效。这里面也规定了“16+1”合作的一些原则,就是平等协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非常明确地提出“16+1”的合作要努力推动一些重要国别和区域项目,就是有些项目是中国和单个中东欧国家合作,有些项目是和中东欧国家区域内进行的,比如去年提出的中国—中东欧陆海快线。也提出和欧盟的一些重大倡议和规划进行对接。特别是中期规划进一步肯定了特定领域合作的重要性。中期纲要认为这些领域合作形成的联合会是“16+1”领域合作的支柱,这也是首次提出,而且提出要组建新的合作平台。这次中期规划对于合作领域作出了很多规定,互联互通、产能装备合作、农林合作、科技合作、创新、环保、人文交流、卫生合作等等,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宽。 2015-11-25 18:09:54
  • [主持人] 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提到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中东欧国家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是否与中东欧国家的发展战略有很多契合点?“一带一路”将对双方带来哪些新机遇? 2015-11-25 18:10:22
  • [孔田平] 关于“一带一路”和中东欧国家发展战略的对接,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所以要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研究中东欧国家不同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发展重点,这样我们才能找到“一带一路”和它对接的可能性,首先要了解不同中东欧国家的政策和战略,从中找到一些合作的领域,这是非常重要的。从中东欧国家来看,这些中东欧国家属于新兴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的基础设施相对于老欧洲来说还是比较落后的,需要进一步发展。我个人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里提到要促进互联互通,要改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甚至通讯基础设施,中国在很多方面是具有一些优势的,包括装备制造业水平、轨道建设经验等,我们都有独特的优势。 2015-11-25 18:10:45
  • [孔田平] 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是它经济发展战略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要取得经济的快持续发展也会受到很大局限。所以在这方面,我个人认为还有合作的空间,基础设施的改进,道路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这些。另外,产能的合作也是双方可以探讨的领域,中期规划特别提到产能与装备制造的合作,提到要加强轨道交通建设、电力设备、工程机械、船舶和海洋工程设备、航空、汽车制造等装备制造的合作,因为中东欧有些国家和西欧国家发展水平还不太一样,比如波兰斯洛伐克被称为欧洲的工厂,而我们中国是世界的工厂,那在有些方面肯定是可以进行优势互补的合作,寻找一些共同的合作项目。另外中期规划里要提出深化建材、石化等方面的优质产能合作,在这些领域我觉得中国—中东欧国家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磋商,了解中东欧国家的需求,寻找一些可以共同开发的项目。 2015-11-25 18:11:06
  • [主持人] 网友在问,总理在“16+1”领导人会晤上提到要打造产能合作新样板,随后在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的致辞中又讲到发挥产能合作的引领作用。总理为什么这么迫切的推进产能合作?新样板的模式是什么?引领作用体现在哪里? 2015-11-25 18:11:31
  • [孔田平] 总理提出要打造产业合作的新样板,这是总理的一种期望。中国在过去30多年经济高速发展,在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方面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们是制造业的大国。在这个领域,我们有些优质的产能,如何和中东欧国家在这些领域进行合作,取得一些突破,我想对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对于这些中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互利双赢的举措。当然,落实还需要中国—中东欧国家政府机构、企业之间的共同努力。 2015-11-25 18:11:53
  • [主持人] 中国已与欧盟合作,而且在这16个中东欧国家中,11个是欧盟成员国,5个是申请加入欧盟的国家。那么,为何还要与中东欧16国另外开展“16+1”合作机制呢? 2015-11-25 18:12:22
  • [孔田平] 中国和这个地区的合作在2012年,特别是在1990年到2012年,双边合作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目标也是对西方开放,它们的目标也是向西看,总的目标是要加入欧盟,有一段时间彼此是相互忽视的。随着金融危机,特别是2004年之后,2008年又经历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之间双方有一个重新的发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非常重要的力量,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了经济长期可持续的增长。而中东欧这些国家在入盟之后,一些国家的表现也是非常出色的,比如说波兰,作为中东欧最大的国家,它在1990年实行修复疗法之后,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两年,从此之后保持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在2009年整个欧洲经济一片萧条的背景下,波兰还保持了经济的正增长,所以这是非常难得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中东欧国家也希望能够拓展新的市场,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双方的需求有契合点,所以中国有了这个倡议,从此中国—中东欧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2015-11-25 18:24:49
  • [主持人] 我们想知道双方合作已取得哪些实质性的成果?未来将如何发展? 2015-11-25 18:25:13
  • [孔田平] 首先,从我们观察过去3年多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关系的进展来看,坦率的说,3年时间里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取得的进展比过去十年、二十年取得的进展都要大。为什么这样讲?在2012年之前,实际上中东欧国家在外交政策中的地位不是那么明确的,有些国家是欧盟成员国,属于中欧关系的组成。2012年发掘了中东欧国家独特的价值,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里都可以看到,中国—中东欧国家之间的,无论是政治的交往、经贸的合作、人文的交流以及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合作都推进了,事实上是全方位的合作关系,这在我们国家和中东欧国家的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而且形成了我个人称之为“松散的机制化”。2012年中国外交部成立了中国—中东欧秘书处,每年要举行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协调员的会议,每年要举办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而且要发布一个纲要,纲要主要是回顾一下上一年合作取得的进展,规划下一年的工作方向。 2015-11-25 18:25:32
  • [孔田平] 在一些特定领域,特别是部门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一些部门领域合作都取得进展了,包括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合作促进中心设在布达佩斯,中国—中东欧国家省州长联合会是设在布拉格,农业合作联合会设在保加利亚的索非亚。今年还会有一些具体的部门领域合作会进一步合作。所以说虽然16个国家里有11个国家是欧盟成员国,但这并不影响中国和中东欧把这16国作为一个区域来发展他们的关系,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有助于中欧关系平衡、均衡的发展。 2015-11-25 18:25:57
  • [主持人] 看到高铁外交的照片,就是李克强总理邀请16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乘高铁,网友看到领导人在高铁上非常热络的场景,那我们国家的外交风格是什么样的? 2015-11-25 18:26:17
  • [孔田平] 李克强总理和16国领导人同乘高铁,从苏州到上海,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因为中国的高铁在过去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高铁装备制造水平、运行的设备安全是很过关的。特意安排李克强总理和16国领导人同乘高铁具有象征意义,就是让中东欧国家的领导人体验一下什么是中国速度,什么是现代中国。如果没有来到中国还以为中国是一个基础设施非常落后的国家,还以为是一个自行车王国,其实现代中国的发展已经和过去不能同日而语了。 2015-11-25 18:26:37
  • [主持人] 非常感谢孔教授的解读,也感谢网友的关注,下次节目再见。 2015-11-25 18: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