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排设施薄弱仍是影响灌溉效益发挥的最大“硬伤”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14-05-29 11:02 来源: 中国政府网
【字体: 打印本页

    2014年5月29日10时,水利部教授级高工汪安南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李原园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详谈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主持人]您提出要加强灌溉基础设施。现在中国耕地只有一半有灌溉设施,是什么原因?怎么改变现状? 

    [李原园]2012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46亿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不足50%。原因主要有以下4点:一是土地资源约束较大。我国地形具有山地多、平原少的特点,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一些地区不具备发展灌溉的条件。

    二是水资源约束较大。中国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约14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许多地方有土没水。

    三是水土资源不匹配。我国北方地区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但其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9%;13个粮食主产省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4%和76%,其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40%。西北地区有地无水,西南地区田高水低,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长江、珠江下游等东部平原地区已基本无灌溉农田开发潜力。

    四是灌排设施建设明显滞后。灌排设施薄弱仍然是影响灌溉效益发挥的最大“硬伤”。许多田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严重滞后,全国约40%的大型灌区、50%~60%的中小型灌区、50%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配套。现有灌溉排水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大型灌区的骨干建筑物坏损率近40%,中小型灌区状况更差。据我们研究,根据我国各地区水土资源状况,我国最大的可发展的灌溉面积规模也只有10.5亿亩左右,只有1亿多亩的潜力。

责任编辑: 胡国香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中国政府网
微博、微信